張瑞圖故居

張瑞圖居官頗稱廉介,故下行舊居一直未加修葺。 清・康熙二年(1663年),下行張氏重修宗祠,張瑞圖之子潛夫與賀氏商量,將護厝縮退三尺,為祖祠加寬。 現在張瑞圖故居僅存後堂一所,面寬五間,進深三間,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

位於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今青陽鎮蓮嶼下行)。至今保存,居住著張氏後裔。
張瑞圖,明・明・大學士、著名書法家,青陽下行人(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張瑞圖》)。下行是其故里。
張瑞圖另有一處居室,在泉州府城東湖畔,系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張瑞圖告假還鄉兩年時所建,作為與郡中士紳交遊之所,今無存。
張瑞圖居官頗稱廉介,故下行舊居一直未加修葺。崇禎三年(1630年),張瑞圖因涉及“閹黨”案被遣歸,下行舊居仍是“頹塌無四壁”的景象。張瑞圖始用皇帝歷來賞賜的銀兩建設居室,作為隱居之處。
張瑞圖建設的宅院頗具規模,是典型的閩南“皇宮起”燕尾脊五開間大厝,前後七進,西邊有護厝,座西南朝東北。東面建一座名為“近圃”的花園,園中有小樓矗立,可以登高望遠。西面是一片寬廣的草埔。前面有連線清溪的“拙巢池”,出入需以木橋通過,有一種“才過危橋便隔人,稠花接葉復迷津”的意境。
張瑞圖曾為詩:
“築室清溪曲,為園古道旁。苔痕侵戶牖,雲色上衣裳。
牧笛依青草,◇漁隱綠楊。偶然幽意愜,搔首放歌長。”
隱退後的張瑞圖偕如夫人賀氏居住在下行故里,生活恬淡,除了以詩文翰墨自娛,優遊田園之外,經常往白毫庵中與僧人談論禪理,直到七十二歲逝世。
清・康熙二年(1663年),下行張氏重修宗祠,張瑞圖之子潛夫與賀氏商量,將護厝縮退三尺,為祖祠加寬。
現在張瑞圖故居僅存後堂一所,面寬五間,進深三間,穿斗式木構架,硬山頂。磚砌大門額中粉底藍字“明・大學士張公第”已經漫漶。但從廳堂現存的鋪地大磚,精雕細鏤的祖宗神龕和其他木構件,還可以想像出張瑞圖故宅往日的規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