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故居[廣東江門]

梁啓超故居[廣東江門]

梁啓超故居位於中國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街道南郊的茶坑村,是梁啓超出生、成長的地方,1989年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建築群建於清光緒年間,建築面積412平方米,由故居、怡堂書室、迴廊組成,磚木結構,是富有當地特色的民居建築。

​北京故居

簡介

梁啓超故居梁啓超故居

性質:1986年6月梁啓超故居被列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梁啓超故居北溝沿胡同屬東城區北新橋地區,在東直門南小街迤西。胡同自北向南溝通大菊胡同和東四十四條,長300多米。明代,稱"學房胡同";清乾隆時稱"官學胡同",宣統時稱"北溝沿",因胡同臨近水溝而得名;1949年稱"北溝沿胡同","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紅都胡同",後復稱"北溝沿胡同"。現胡同西側與新太倉二巷相通,東側有兩條支巷通往小菊胡同。

北溝沿胡同23號,舊時的門牌是北溝沿13號,在胡同南段西側,占地面積3752平方米,街門朝東。街門是被稱作"西洋門"的屋宇式街門,街門內外各有一座""一字影壁",顯示出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雖然從建築學角度講,大門外對面的"影壁",亦稱"照壁",既有遮擋大門對面零亂的牆面檐口的作用,也有作為宅門對景的作用。但是,在胡同的另一側建影壁,或是依託別人的宅基,或是占用胡同的公共用地,豈能想建就建!所以,現在在北京城裡所能見到的門外建有"一字影壁"的宅院,當年或是王府、或是衙署、或是官邸,總而言之,是"官"姓人家,不是平民住宅。漢字是表義的,"框中有人"念"囚";"吾居行(hang),道路)中"便是"衙"。既然,門外的影壁是宅門的對景;那么,門前的這段道路自然與宅院產生了領屬關係。門外的影壁分明地在警示行人:在此門前不許停留,更不許喧譁。梁啓超任過北洋政府的司法總長和財政總長,其政府大員的身份與這座宅院的規格是相稱的。

據1951年房屋調查登記顯示:該院主體建築集中在南半部,是東、西並列的兩個三進院落,東部為住宅,西部是花廳;北半部約占整個院落的五分之二,是花園式的後院,院內樹木繁盛,有假山,有涼亭;後院開有朝東的穿牆門,是整個院落的後門。該院共有房屋和亭、軒等建築129間,建築面積為1535平方米,其中包括帶抄手廊的瓦房47間、敞軒3間、遊廊21間、地窨子4間、防空洞1個、涼亭1座。該院具體格局是:宅門北側是一拉溜兒東房,共11間,應是回事房(傳達室)、車庫和警衛、雜役用房,從南往北的第三間東房的後牆開有臨街券門,是"車庫門"。

該院的具體格局是:進入宅門,迎面是一座"一字影壁",往北經過坐西朝東的"垂花門"便進入了東院的一進院;一進院有帶抄手廊的南房、北房各5間,北房為腰廳,即:中間一間為連線前、後院的通道;東院的二進院均為帶抄手廊的瓦房,有正房3間、耳房兩間,東、西廂房各3間;東院的三進院只有7間後罩房。與東院並列的西院是休閒區,習慣稱為"西花廳",亦是三進院落;從南往北依次是:由假山疊石與3間敞軒構成的一進院,由3間敞軒和3間正房構成,並有轉圈遊廊連線的二進院和由兩間東、西廂房與平頂外廊構成的三進院。

北溝沿胡同23號現在是單位宿舍,當年院內的主要建築尚存,只是殘破不堪而已;由於為解決職工住房而進行的改、擴建工程和住戶見縫插針的自建房屋,致使該院已難尋昔日風采。

地名溯源

梁啓超故居:位於東城區北溝沿23號。故居為坐西朝東的三進四合院,大門1扇,院內有影壁、垂花門及正房、花廳等建築。院內各屋均由走廊相連,西部是花園,有土山、花廳和山石等。整個房屋由磚牆圍起,主要建築尚存。另尚有大門對面梁啓超書齋和南邊的馬廄存焉。梁啓超故居為東城區重點保護文物。

北溝沿胡同,原稱官學胡同,後因昔日從東直門北小街至北京站是一條排水溝,該胡同在水溝邊上,故改名為北溝沿。這條名字不太好聽名氣也不算大的胡同中,卻藏著一個名望極高的文化家族大宅門,這就是梁啓超和他的一家。

民間記憶

當初也曾5年一大修,3年一小修

崔大媽(已在這座宅院內居住30多年)

解放之後,這座故居就分給了鐵道部,之後轉到了鐵路局,最後又分給了分局,所以這裡面現在住的絕大部分都是鐵路職工,我本人也是。當初我們剛來的時候,院子還非常寬敞,所有這些小磚房都沒有。地上的草有半人高,空曠得天黑了以後我們都不敢亂走,而記憶最深刻的是,孩子們白天就在空地上踢足球,可見其大。曲曲折折的廊子則可以通到院子裡的任何一處,下雨天完全不用打傘。還有兩座假山,假山上有藤蘿樹木,有噴泉石雕,都是我親眼見過的,非常美麗。最初的時候保護也非常到位,一般5年一大修,3年一小修,維修得很好。可惜現在院子已經完全變樣了。

小房子比野草"長"得還快

趙大爺(已在這座宅院內居住了近30年)

現在所有的這些小房子差不多都是"私搭亂建"那時候蓋起來的。原本哪有人敢在這裡頭亂蓋房子?後來一地震,就沒人管了,小房子比野草"長"得還快。原先後花園裡有兩座假山,現在其中一座已經被剷平,山石全被當了地基,另外一座土山上密密地蓋了3間房。土山下面原先還有5間水牢,現在全被填了起來。梁啓超的故居應該得到保護,我盼著這座宅子裡的違章建築都能被拆除,恢復原來的樣子。

專家訪談

家族文化的薰陶有利於後代成長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問:提起梁啓超,人們最多的印象還是關於百日維新、戊戌變法,關於他其他方面的了解就很寥寥。您能介紹一下樑啟超在變法失敗後的一些活動情況嗎?

答:梁啓超在變法失敗後流亡日本,後來因為辛亥革命的勝利而回國。最初回國時,他仍然積極從政,在北洋政府的政權中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經歷了從"擁袁"到"倒袁"的整個過程。在北洋政府任職期間,他反對帝制,提倡立憲,有積極的政治影響。直到上個世紀20年代後,梁啓超才淡出政壇,出任清華國學院導師,專心於學術研究。他在中國近代政治史和文化史上均有重要貢獻。

問:近年來,學術界提出了"文化名門世家"的概念,您認為此概念的提出有何意義?

答:以前,我們常常講到家族傳承往往指的是某種工藝美術或絕活絕技,比如京劇,但實際上,在文化方面,也存在這么一個規律,就是家族文化傳統。當然也有例外,但總的來說,在一個家族文化氛圍的薰陶下,能更好地促進下一代的成長,從而實現在某個文化領域的卓越成就。

據東城區文物局資料記載,現北溝沿胡同23號梁啓超故居的建築屬於民國時期建築,往上無從考。但正是這所年歲不大的宅院卻見證了一代巨人梁啓超兩次被歷史所開的"玩笑"。第一個"玩笑"有關中國近代最偉大的一場革命-辛亥革命。梁啓超最初主張立憲保皇,反對革命,卻因戊戌變法失敗被迫亡命東瀛,而最後使他得以結束流亡生活的原因恰恰是他之前極力反對的辛亥革命的勝利。回國後,梁啓超住進了這所在之前的歷史風雲變幻中毫不起眼的宅院,不知當時他的心情怎樣。頗富政治頭腦的梁啓超在此審時度勢,認定袁世凱才是真正的"強者",於是決定助袁組建內閣。但不久後袁的獨裁面目便公然暴露,梁啓超又不得不揮淚舉起反袁大旗,這是歷史跟梁啓超開的第二個"玩笑"。而北溝沿胡同23號宅院也因為見證了歷史和巨人之間的這兩個"玩笑"而被載入歷史畫卷。

在隨後的歲月中,宅院目睹了梁啓超以心血打造一代文化名門世家的整個過程,其中最惹世人注目的無疑是其長子梁思成的誕生,未來的中國現代建築學奠基人在此受到了最精心的教育和栽培,直到成年後才離開這座老宅遠渡重洋。而其他子女也在梁啓超深厚的"齊家"之道的薰陶下各自成長為出色的學者、專家。至此,這座宅門已與這個令人矚目的文化世家血脈相連,休戚與共了。

交通提示

乘24路車到海運倉站下車,向北路西,北溝沿胡同內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溝沿23號

天津故居

梁啓超故居舊照梁啓超故居舊照
梁啓超故居梁啓超故居
飲冰室及梁啓超故居飲冰室及梁啓超故居

梁啓超故居位於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號,飲冰室位於河北路46號。這兩所住宅是民國初年梁啓超購買周國賢舊意租界西馬路空地所建。民族路寓所為意式兩層磚木結構樓房,建於1914年。主樓為水泥外牆,塑有花飾,異型紅色瓦頂,石砌高台階,建築面積1121平方米;書齋"飲冰室"為淺灰色兩層洋樓,建於1924年。首層為其書房,二樓做臥室和會客。梁啓超後期著述均於此完成。"飲冰室"系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專為其設計,造型別致典雅。建築面積949.50平方米.梁啓超是中國近代很有影響的人物,一生著作甚豐。他於民國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馬路 ( 今河北區民族路 ) 購得一塊地皮,面積約4 市畝,於 1914 年建成一所住宅,此後又建一所書齋 -- 飲冰室,住宅為二層西式樓房,前後共有兩幢。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 9 間居室。整體建築分為兩部分,東半部為梁氏專用,有小書房、客廳、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屬住房。後樓為附屬建築,有廚房、鍋爐房、貯藏室、傭人住房等。前樓與後樓有走廊、天橋連線。整所建築面積 1100 餘平方米,主樓為磚木結構,水泥罩面,塑有花紋,異形紅色瓦頂,石砌高台階,雙槽門窗,整所建築相當講究,有花園、汽車房、傳達室。飲冰室在今河北區民族路46號,與住宅(民族路44號)相連,建於1924年,是一所淺灰色兩層小洋樓。樓內正面有三個小拱廳,門前兩側是石台階,當中有蓄水池,池中雕一座石獸,口中噴水常年不斷。一樓正中為大廳,大廳周圍5間房子除1間為雜房外,其餘為書房和圖書室。二樓靠西北角也是1間大廳,靠東南角有幾間主要作臥室或圖書資料室。梁氏後期就住在這裡從事著述。

梁氏的飲冰定由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設計,為天井外廊式帶封閉罩棚。建築造型別致,正中大廳實際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頂,用花玻璃鑲成。該所建築共有房34間,建築面積949.5平方米。

新會故居

簡介

故居正門故居正門

性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遠眺梁啓超新會茶坑村故居坐落在美麗蒼鬱的鳳山下,魚塘、水網、沃野田疇環繞四周,大榕樹、石板巷、青磚房有序分布,往來皆村野鄉民,真淳古樸,這裡便是梁啓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時期生活、學習的地方。

故居遠眺故居遠眺

梁啓超故居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磚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書室、迴廊等建築組成,建築面積有4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一正廳、一便廳、一飯廳、二耳房,兩廳前各有一天井,便廳側有梯級直達其頂部樓亭書房,可遠眺崖海風光;怡堂書室是梁啓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啓超少年讀書、接受儒家傳統思想的地方,清光緒十八年夏天,梁啓超攜同新婚妻子李蕙仙回鄉,就居住在書室的偏房,長女梁思順也出生於此。故居正門為緬懷任公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以及在教育、學術上的卓越貢獻,2001年又建成梁啓超故居紀念館,它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大師莫伯治先生主持設計,建築面積達1600平方米,建築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嶺南僑鄉建築韻味,更隱現天津飲冰室風格。紀念館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展現了任公愛國圖強、畢生奮鬥的事跡,陳列展出了任公的部分著作,有《飲冰室合集》、《歐遊心影集》和《時務報》、《清議報》、《國風報》等珍貴典籍,再現了任公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思想體系,使人們對梁啓超先生有更正確、更深入的認識。

離故居不遠,還有兩處是梁啓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一處是故居前的"怡堂書室"另一處是村口的"奎樓",俗稱"文昌閣",後來成為"宏文社學"的所在地。梁啓超故居內設陳列室,存放梁啓超的部分遺物、著作,展出生平事跡及照片等,供旅遊者參觀瞻仰。故居門前有空地1500平方米,四周栽上綠樹及各種花卉。 為紀念梁啓超先生誕生120周年,市政府計畫在此建"梁啓超紀念館"。故居於1983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原為一座高牆圍築的青磚灰瓦平房,現經擴建,增加了梁的立像和陳列室,陳列室記憶體放梁部分珍貴的遺物、著作,展出大量梁生平照片及播放梁生平事跡紀錄片。

茶坑村的護村符

茶坑村的護村符 民國四年(1915年),梁啓超回鄉為其父祝壽,在故居正廳門楣上懸掛了一牌匾,那是他為自己為立,上書:"司法總長參政院參政、一等嘉禾章中卿銜少卿"。戊戌政變後,梁啓超東渡日本13年,在海外創辦報刊,繼續宣傳維新思想,享有盛譽,贏得"輿論界之驕子、天縱之文豪"之稱。抗戰期間,日軍得知茶坑村為梁啓超家鄉,掃蕩隊伍繞道而過,對茶坑村秋毫無犯。

獨特的晚清嶺南僑鄉建築藝術

故居正廳的左右兩側各有一耳房,是梁啓超父母和少年梁啓超的臥室,通屋建有木樓閣,設走馬式曲折欄桿,別具晚清嶺南僑鄉建築的藝術風格。

珍貴文物質展示

故居陳列了梁啓超居住時使用的家具、生活用品,如民國青天大花瓶、金木雕彩瓷畫《八仙圖》、藍釉爐和木磨、椿、蓑衣、葵帽等擺設,營造真實生動的歷史遺蹟和美觀舒適的參觀環境。

門票價格

門票:10元

交通提示

交 通:乘新會218路公車可達 或江門公汽103路即到梁啓超故居停車場

地址:廣東省新會會城鎮茶坑村

故居大事

●1993年,梁思禮到訪梁啓超故居。

梁啓超故居梁啓超故居

●2001年11月28日,梁啓超故居紀念館舉行開館儀式,梁思禮、梁思寧等梁啓超親屬30多人,從全國各地歸來,出席慶典活動。

●2003年1月15日,原全國人大常委 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彭佩雲同志在台山市委書記黎力行、新會區區長宋波、新會區政協主席甄沃南等陪同下,參觀梁啓超故居紀念館。

●2003年1月20日,梁啓超故居獲“江門市鄉新八景”優秀景點的光榮稱號。

●2003年3月2日,原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主任袁木參觀梁啓超故居紀念館。

●2003年6月4日,國家僑辦主任、省僑辦主任林兆樞同志,在江門市副市長何羨松、新會區區長宋波等的陪同下參觀梁啓超故居紀念館。

● 2003年7月2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原國家經貿委副主任)於珍,在新會區政協副主席宋美蓮、區委常委向斌、區委常委吳瑞群的陪同下,參觀梁啓超故居紀念館。

● 2004年6月13日,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瑞祥參觀梁啓超故居。當天,他仔細地逐一觀看了展覽的每一幅圖片和史料,對梁啓超先生的改革思想十分讚賞,他對隨行人員說:“新會出了陳白沙、梁啓超等一大批著名人士,證明這裡確實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

● 2004年6月13日,加拿大洪門民治黨總支部(僑領)一行11人,在新會副區葉劍敏等領導陪同下,參觀梁啓超故居。

● 2004年7月1日,全國政協常委、“自然之友”會長、著名歷史教育教授梁從誡(梁啓超之孫,建築學家梁思成之子)到訪梁啟直故居。

人物簡介

梁啓超梁啓超

梁啓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茶坑村人,是中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學術大師,有中國近代百科全書式的文化巨匠之稱,他的一生,經歷了晚清與民國兩個時期,他的業績,包括了政治和學術兩個方面。

梁啓超自幼聰穎好學,才思敏捷,四歲便在開始學習中國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稱,十二歲考中秀才,十七歲考中舉人,1890年梁啓超師從康有為,求學於萬木草堂,接受維新變法思想。先後倡導、發動公車上書,通過強學會、《時務報》等積極宣傳維新變法理論,參與和領導了“戊戌變法”運動,成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傑出代表,推動中國歷史前進。戊戌政變後,他東渡日本,並創辦《清議報》、《新民叢報》,廣泛宣傳了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和社會學說,影響和啟迪了整整一代人。

辛亥革命後,梁啓超回國,先後入閣任司法總長、幣制局總裁和財政總長,特別是組織策劃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護國戰爭”,在戰爭中發揮了“一支筆強於十萬雄兵”的巨大作用。

1918年,梁啓超感憤于軍閥的黑暗統治,離開政界,轉而專注於學術和教育事業,組織共學社、講學社,受聘南開大學,主持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與王國維、趙元任、陳寅恪等合稱為清華四導師,擔任京師圖書館、北京圖書館館長,此外,還在全國各地進行巡迴演講。在學術研究方面獲得較大成功,對中國歷史文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為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學者。一生著述宏富,達一千四百萬字,結集為《飲冰室合集》。

相臨景點

新會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新會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新會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開平立園、金山溫泉度假村、錦江溫泉、帝都溫泉、溫泉樂園、新會古兜溫泉、自力村碉樓群、崖門勝景、梁啓超故居、陳白沙紀念館、陳少白故居、新會學宮、白水帶旅遊度假區、玉台寺、洪聖公園、龍岡古廟、紫雲觀、方濟閣墓園、海會寺、關帝廟、東湖公園、長堤風貌街、五邑蒲葵高爾夫球會、新會銀洲湖、潭江河、公坑禾雀花、方誌敏紀念館、叱石旅遊區、北峰山森林公園、“海永無波”、石花山公園、梁金山旅遊區、坡山古蹟、鐵夫畫閣、圭嶺風景區、開平碉樓、上川島飛沙灘旅遊中心、海僑東南亞風情園、新會小鳥天堂、新會現代農業基地、大雁山風景區、古勞水鄉、仙鶴湖度假山莊、雲禮石頭村、河東名人山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