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特立

張特立字文舉,東明人。中泰和進士,為偃師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國戚,號難治。特立至官,俱往謁之。有五將軍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閭里,遂過將軍家,溫言誘之曰:“將軍宅寧有盜羊者邪,聊視之以杜眾口。”潛使人索其後庭,得羊數十。遂縛其奴系獄,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減死論。豪貴由是遵法,民賴以全。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正大初,遷洛陽令。時軍旅數起,郡縣窘迫,東帥紇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會移鎮陝右,道經洛陽,見特立淳古,不禮之,遽責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後期如軍法。縣民素賢特立,爭輸於庭,帥大奇之。既而拜監察御史,首言世宗諸孫不宜幽囚;尚書右丞顏盞石魯與佃民爭田,參知政事徒單兀典諂事近習,皆當罷黜。執政者忌之。會平章政事白撒犒軍陝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訴於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實。世宗宥之,遂歸田裡。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諸生,東平嚴實每加禮焉。歲丙午,世祖在潛邸受王印,首傳旨諭特立曰:“前監察御史張特立,養素丘園,易代如一,今年幾七十,研究聖經,宜錫嘉名,以光潛德,可特賜號曰中庸先生。”壬子歲,復降璽書諭特立曰:“白首窮經,誨人不倦,無過不及,學者宗之,昔已錫嘉名,今復諭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書有《易集說》、《歷年系事記》。

史籍文載

《金史》稱:張特立,字文舉,曹州東明人。泰和三年中進士第,調宣德州司候。郡多皇族巨室,特立律之以法,闔境肅然。調萊州節度判官,不赴,躬耕杞之圉城,以經學自樂。正大初,左丞侯摯、參政師安石薦其才,授洛陽令。四年,拜監察御史。拜章言:“鎬、厲二宅,久加禁錮,棘圍柝警,如防寇盜。近降赦恩。謀反大逆,皆蒙湔雪,彼獨何罪,幽囚若是。世宗神靈在天,得無傷其心乎!聖嗣未立,未必不由是也。”又言:“方今三面受敵,百姓凋敝,宰執非才,臣恐中興之功未可以歲月期也。”又言:“尚書右丞顏盞世魯遣其奴與小民爭田,失大臣體。參知政事徒單兀典諂事近習,得居其位。皆宜罷之。”當路者忌其直,陰有以擠之。因劾省掾高楨輩受請託,飲娼家。時平章政事白撒犒軍陝西歸,楨等泣訴於道,以當時同席並有省掾王賓,張為其進士,故不劾。白撒以其私且不實,並治特立及賓。特立左遷邳州軍事判官,杖五十,賓亦勒停。士論皆惜特立之去。後卒癸丑歲,年七十五。翻譯: 張特立,字文舉,東明人。泰和年間考中進士,出任偃師縣主簿。後來又改任宣德州司侯。宣德州內金朝皇親國戚眾多,號稱難治之州。張特立上任後,都去拜訪他們。有一位五將軍,帶著家奴掠搶了百姓的一群羊,張特立下令在村里進行大規模搜查,於是路過五將軍家,張特立用溫和的語言誘哄他說:“將軍的家中難道會有偷羊的人嗎?姑且查看一下來堵住眾人的嘴。暗地裡派人搜查他家的後院,查獲幾十隻羊。於是,把將軍的家奴捆綁起來關進監獄,將軍的兒子躲藏到別人家裡,(張特立派人)將他抓獲,因為是皇帝近族才得以免於死罪。豪貴之家因此變得守法起來,百姓依賴他有了安全感。 正大初年,升任洛陽令。當時戰事頻繁,軍隊來往很多,地方郡縣窮於應付,東帥紇石烈牙兀喧又輕慢讀書人。適逢這支部隊移防鎮守陝右地區,途經洛陽,看見張特立淳樸儒雅,不禮待他,立刻責令他準備軍糧器械,限令三天之內備足,逾期則按照軍法懲處。洛陽百姓一向認為張特立賢明,爭相把軍糧器械運送到縣府,東帥十分驚奇。不久被授予監察御史一職,他第一個提出金世宗的諸孫不應被關押;尚書右丞顏盞石魯和百姓爭奪田產,參知政事徒單兀典阿諛奉承皇帝的親信,都應當罷免。當權者忌恨他。適逢平章政事白撒到陝西犒勞部隊,張特立又彈劾他的部 屬不守法紀。白撒向金世宗(實為金哀宗)告狀,說張特立所說的事情和事實不符。金世宗(實為金哀宗)饒恕了他,(張特立)於是解官回到了家鄉。 張特立精通程氏易學,晚年教授學生,東平的嚴實常常對他以禮相敬。丙午年間,元世祖在王府接受王印,首先傳旨告訴張特立說:“前朝監察御史張特立.在田園修身養性,朝代改換也始終如一,現在已年近七十,認真探究古代聖賢經典,應當賜給美名來光大內在品德,可以特別賜號為‘中庸先生’。”壬子年間,再次向張特立下詔書說:“年老頭白之時還在深入鑽研經書,教導別人不厭倦,保持中庸之道,學者都景仰他,以前已賞賜了美名,今日再表達這個意思。”癸丑年間,張特立去世,享年七十五歲。張特立所著的書籍有《易集說》、《歷年系事記》。

張國燾是如何死的

1979年12月於多倫多病逝。以下是張國燾的簡單經歷。張國燾,又名張特立 ,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1938年成為叛徒。1897年生於江西省萍鄉縣(今萍鄉市)上栗市(今上栗縣)。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後來曾參加五四運動。原為無政府主義者,後轉信馬克思主義。1920年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活動。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局三個成員之一,兼勞動組合書記部主任。1922年初代表中共出席在蘇聯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和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見過列寧(中國共產黨人中唯一一個見過列寧的人)。1923年參與發動和領導京漢鐵路大罷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四、五、六次代表大會上均被選為中央委員。1924年1月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後舉行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同年5月在北京被北洋軍閥政府逮捕,叛變自首,出獄後隱瞞了叛變行為,任中共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等職。1927年5月當選為中共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國共合作破裂後他是中共五人中央常委成員之一,以中央代表身份去南昌,阻止南昌起義未逞,參加起義。後去蘇聯,在對右傾錯誤作了自我批評之後,於1928年6月在中共第六次代表大會後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留在莫斯科參加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工作。 1931年初回國後,被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中央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任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兼軍委會主席。曾以“肅反”為名誣害許多正直的共產黨人,並於1932年和1935年在國民黨軍隊壓力下先後放棄了鄂豫皖和川陝根據地。 1935年6月率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四川省懋功(今為小金)與毛澤東率領的紅軍第一方面軍會師後,任紅軍總政治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他反對中共中央關於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定,並且要求改組中共中央。1935年9月擅自率8萬紅軍南下,公開分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自行成立黨中央。由於中共中央的批評,朱德、劉伯承等的抵制,四方面軍大多數指戰員的不滿,南下又遭到重大失敗,1936年6月他被迫取消他所成立的黨中央。在同紅二方面軍會合後,紅二方面軍領導人任弼時、賀龍等堅持黨中央北上方針,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7月初他才率領紅四方面軍與紅二方面軍共同北上。同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省會寧地區會師。1937年3月中共中央舉行會議,清算了他的右傾分裂主義錯誤,繼續讓他擔任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1938年4月初他隻身逃離陝甘寧邊區,經西安到武漢,脫黨逃到國民黨方面。4月18日中共中央決定開除他的黨籍。1949年移居香港,後轉赴巴西和加拿大。在他所寫的《我的回憶》中,對自己在革命中所犯的錯誤進行辯解,自我吹噓,並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作了許多歪曲事實的敘述。1979年12月因病去世於多倫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