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為

張無為:原名張偉,男,漢族,赤峰市人,祖籍河北,1984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1988-1989年就讀於復旦大學助教班,系2000年北京大學訪問學者,1995-1999年調至赤峰團市委創辦並主編《花季校園報》70期和《百柳•花季校園》雜誌4期;現為赤峰學院漢文系副教授、系副主任,華夏大地金牌考試顧問。從1984年起,主講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學概論、寫作、影視欣賞與研究等課程;1987年起,在《文藝報》《作家》《山東文學》《電影評介》《語文學刊》《赤峰學院學報》等發表論文或評論50餘篇,出版著作7部。

個人信息

姓 名: 張無為
華夏大地視頻
原 名: 張偉
性 別:男
出生年月: 1960年9月23日
民 族: 漢族
籍 貫:河北
單 位:華夏大地金牌考試顧問 內蒙古赤峰學院中文系教授

研究方向

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影視文學

主講課程

中國當代文學、現代文學、寫作、文學概論等專業基礎課;
中國當代文藝思潮、影視文學、中國現代主義文學研究、新時期文學等專業課;
大學語文、套用文寫作等通識課。

科研成果

文章

從1987年起,在《文藝報》《作家》《電影文學》《山東文學》《電影評介》《語文學刊》《赤峰學院學報》等發表論文或評論50餘篇;主要有:
1、《紅岩人物的共性美與個性美》(《語文學刊》1987/3);
2、《歷史巨片影評》(赤峰教育學院學報1992/4)
3、《象徵·美·直覺——<雨巷>文本闡釋》(赤峰教育學院學報1999/3)
4、《冷眼掬淚 雨光凝虹—阿Q正傳再評價》(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00/1—2);
5、《香火在廟 雲霞在天——電視劇水滸傳與XX商榷》(赤峰青年報);
6、《阿Q與陳奐生》(《長春師院》2005/3);
7、《誦——讓古詩詞脫胎 再現時代華采》(2005《中華詩詞年鑑》和中國文化出版社《中華詩詞論文集》);
8、《超越 在無聲中》(《親愛的阿X小姐》序言云南人民出版社05)
9、《生命意識 敘事模式 如此大可》(《理想生活》序言文化藝術出版社06)
10、《也“談困境與出路:對當前新詩的思考”——與鄧程先生商榷》(《作家》08/1)
11、《主體性文學理論評價》(《中國文學》2008、1)
12、《質疑與建構——我看中國當代文藝思潮體系》(《山東文學》08/2)
13、《也談主體性文藝思潮在當代的實踐——“陸本”指瑕》(《作家》08/2)
14、《大眾文化下 電影的詩意選擇》(《電影評介》09、4)
15、《主體性文學理論再評價》(《赤峰學院學報》2009、4)
16、《知識女性的精神困惑與選擇》(《文藝報》2009年第21期、5月28日第三版文學評論)
17、韓靜慧小說評論(中國作家網)
18、《當今普通大學生成才之我見》(《赤峰學院學報》2009、8)
19、從童趣抒懷到理趣沉思之後——劉姝妹文學創作轉型及意義(《赤峰學院學報》2010、1)
20關注民間詩壇新嘗試——張蜀恆“詩歌評書”探索的特色與機制(《赤峰學院學報》2010、2)
21、“二戰”的另類記憶新解——電影《鬼子來了》與《美麗人生》比較(《電影文學》2010、3月第5期
22、從兩種“造人”文化原型到兩種現代書寫——魯迅《補天》和錢鍾書《上帝的夢》創作比較(一部分刊發於《理論與探索》2010、2)

著作

出版個人專著及與人合著8部。
1、《中國當代文學論稿》(與三人合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2、《新時期詩歌精選賞析》(副主編)(河北大學出版社1992)
3、《寫作教程》(副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
4、《新時期散文選評》《新時期短篇小說漫評》(均河北大學出版社)
5、《大學語文》(第一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
6、《當代文藝思潮新論》(張無為)(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9)
7、《大學語文》(第一主編)(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6)(個人23)

其他創作

從1986年起,發表詩歌18首、報告文學1篇、書法和裝飾畫數幅;電視專題片解說詞2部。

獲獎情況

1985年獲教育學院首屆“最嘉課”獎;1996年獲自治區教育廳“優秀主講教師”稱號;所授課程累次被評為優秀。輔導自考當代文選、現代文選、文學概論、寫作等,通過率很高,是一位深受廣大學員喜愛的老師。

學生評價

講壇上的舞者——張偉老師
張老師是內蒙赤峰學院的副教授,北京大學的訪問學者。他給我們主講《文學概論》、《中國當代文學》。在文學院的眾多老師中,他是講課最富激情的一位。站在三尺講壇上的他,猶如動感的舞者,和平時判若兩人。近乎吶喊的嗓音,揮舞的手臂,和眼鏡後面閃著睿智光芒的眼睛,常深深感染每位在座的同學。他講課常常不按常規出牌,不照搬書本來講,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就像水紋可以一直波及到彼岸。這得益於他對當代文學多年的浸淫和研究。張老師很辛苦,每周在赤峰——北京之間來回奔跑。因此在晚上給我們補課是常有的事。熟悉中國當代文學的同學都說,張老師很像一個人,一個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留下不滅痕跡的人。那是海子。一個吟唱“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人。
張老師,你還是那么富有激情那么奔忙么?
一個值得寫的人
很少會半夜起來寫作,但是夜晚的這個夢給了我這樣的動力。
醒來的時候,發現只是一場夢,夢裡夢到了我的大學老師和高中同學,夢就是離奇,會把我人生階段接觸的不同的人匯聚一起,出現在同一舞台上,導演出一段精彩的生活劇。
夢裡的老師名叫張偉,是我們大學中文系的副主任,他是我在大學裡和老師關係處得比較好的一類,也是我大學最佩服的首席講師。
如果把男人按照外形來劃分四個等級,他只能稱的上三等。常年的菸癮使他兩個經常夾煙的指頭熏得昏黃,人到中年的他,皮膚早就失去了光澤(真的替他高興是個男的),從他一分鐘能鏇轉二十次的眼睛珠就能知道他是個有思想的人,瘦弱的身體偶爾還會出現在籃球場上,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中國里的中國人,要是按照"校園明星'指數來劃分那絕對屬於五星級人物。超人氣獎非他莫屬。
在他來給我們上課之前,就聽人說起他是學校里有名的“四大怪才”之一,見了,使用“個性”兩字來概括。
課上,他可以不去理會他的裝束,經常會以上身西裝,下身牛仔,再配上一雙運動鞋,這樣經典的穿法出現在我們眼前,當我們班的某個同學或在大街上遇到這種穿著的人,我們便會告訴身邊的人說:"看,張偉式穿法。"然後我們便會意地大笑.
生活中,他會以師長的身份朋友的身份和你談話,這就是同學們喜歡接近他的原因,他可以忘掉系主任的身份和同學合唱<<兩隻蝴蝶>>。如果把他的世界比做迷人的夜晚,而這些只能當作草叢中飛出來的精亮精亮的螢火蟲,是一幅美景的點綴。
他的世界之所以美得長久不衰,是因為他有著淵博的知識,課堂上激情的演講,一手蛟龍得水的書法,他會在課堂上激起你的思想,會引導你走向有泉水的地方,他會把一把二十厘米的尺子,分成二十段,來丈量這個社會,他還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說句:注意身體!
幾個月前,有人看到張老師的妻子,那是一枝能壓倒群芳的美,才子佳人嘛,符合歷史的規律。做學生的我們除了祝福還是祝福,願我們的老師身體健康,沒有蛀牙,保持好“校園五星級”人物獎.
出來工作已經淡淡地忘記校園的味道,偶爾在夢裡補償一下久違的滋味,算是給自己改善了一伙食,心靈的一伙食!!!

作品欣賞

▲張無為詩歌:

1、太陽與人
你看見 后羿呼嘯的箭頭穿過蒼茫
九朵花就從你的棋盤上 飄落
九顆淚滴 此後 你只能獨自對弈
遠離你的都縹緲成 冷漠星輝
任雷鳴和風吼 任你雲霓嫵媚
眼睛四周的紅韻 在起起落落之際
你順手無聊地甩出一枚棋子
就砸翻了一個熱鬧的世紀
恐龍統治的廢墟 沒有新意 從單細胞
到染色體 即使生命重新集結
第一片鵝黃 已顫抖出瑟瑟秋意
在你不經意照耀的一群魚和猴子中
——我 發現了自己
你聽見 夸父的腳步扣響多年的沉寂
那扭曲的身影 在你灼熱的額角
第一次折射出寒意
然而 尊貴的標籤熱烈著你
即使驚慌與逃遁 奏響的也是凱鏇
當你再次收拾殘局 遠處桃林茂盛
是否讓你感到 生命漸漸老去
雖然 你的鬚髮仍觸電般讓人興奮
即使山頂上那彎燦爛將逝的眉毛
每一根熱烈或冷酷 總令人無奈地痴迷
當有流星美麗地滑過 一雙濕潤的眼
海嘯驟然間 波光粼粼
——我 又想起自己
我感到 茹毛飲血 饕餮聲此伏彼起
我就是被后羿射落的一朵花上的斑點
我就是夸父手杖發芽葉片的露滴
地球像受戒的和尚 無奈地涌動欲望
乾裂的唇驅使北斗勺柄去敲打南極
冰蓋消融 兩束極光讓海獅想到臥軌
企鵝因為流汗躲在水藻的筏上漂移
這時我明白 即使克隆出月亮 孿生
星星的胎記不被質疑 像晨昏星
以雙重身份監視一切 也會被季節監視
其實 上帝的創造者 只是蠕動的日晷
每天平平淡淡 逗留幾圈便各自散去
——我 仍未找到自己
(本詩原載《百柳》1999年第12期)

2、彼此證據
天與地的結合處被咬出空洞
人類正萎縮成獸的兩隻耳朵
追逐尖利的聲音 雲無力遮掩
時尚泛濫的私處不再羞澀
夜從白天返回 和燈火一起桑拿
忽明忽暗 寵物比主人更靜默
古與今的交匯點積滿紙屑
而未來在你點頭時就被錯過
翅膀的方向改變著鳥的記憶
聲音在遠方 而你不想再漂泊
一枚草葉的機遇 在於顏色
秋天提前趕來也不會解釋什麼
我追趕著台階 山頂在台階之外
樹影的位置 篡改著簡單承諾
在月光重重地垂落的剎那間
我終於感受到種子落地的聲音
不需要證實流星飛逝的理由
蜷縮守望的生命斜坡慢慢皺褶
我們同時的夢魘 剝蝕了夜色
麻雀在婉轉中 翎羽突然金黃
而觀看的人紛紛醉在鳥籠里
任白雲從雨的夾縫中靜靜飄過
黃鶯標本的眼睛突然閃爍幾下
彼此全明白了 一切都不必說
(本詩原載《詩歌月刊》2011年第6期)

3、親愛上帝
真切依然是你的無形
夢仍舊一步步靠過來
蟬翼覆蓋的聲音
無法解碼 花落花開
只要雲朵、雷聲和你相關
就注定有洪水 就由不得誰
自我感慨 無論渴望還是厭棄
至少 皈依者的藉口就是主宰
儘管天外與銀河永不交匯
捧著聖經的人 使你存在
安詳了許多季節的那杯聖水
孑孓以翻動的姿勢凝結
嬰兒那聲啼哭 和老人的無奈
只閃現在星星之間
不在於你的虛實
在於對你的信賴
(本詩原載《百柳》2010年)
4、沙漠老樹
沙漠在洪水之前 就被上帝塗鴉
很久了 翻到模糊的書頁毛邊
造人的代價 是擲出的孤獨菸蒂
老樹裊裊地斜在那 等太陽燒盡
老樹似乎一直乾枯挺拔在那
全部歷史 一次次改編密碼
酷熱連天蒸騰 荒蕪曲曲折折
在迷人的背景深處 與火焰無關
綠野的蒼茫無法與海交流
季節盡情號哭 沙漠淌出一滴霧水
女神的頭髮就統統被漂白
在山川的遺骸旁 老樹安然如初
面對浩瀚 歲月也會慢慢老去
沙丘掩埋了偶爾闖入的骷髏
老樹空空的聲音 深藏著秘密
任沙流勃勃地擴張著企圖
春江花月夜在風中是否靜謐
那是老樹初見天日的命題
現在 它只能自己守護過去
雲飄飄 草青青 沙漠依然恍惚
(本詩原載《黑海潮》2010年第4期)

5、羊皮大衣
羊皮大衣裹緊冬天的身驅
那是多年前 父母離開城市
就和寒風一起趟進 大山深處
腳印可有可無 即使和孩子們
讀書里的謊言 眼睛相互取暖
星星每天從肩頭晶瑩地滑過
笑聲綠油油地圍攏我 長高
羊皮大衣依然敞開自己 直到
我搖動光禿的樹林 驅趕寒氣
無數次迂迴到 幸福的邊緣
人群慢慢圍攏 又默默散開
淚滴從高緯度融化冬天的衣角
皮毛的氣息是生命承諾的延伸
當時代 溫暖地返回城市之後
遠山積雪總停留在同一個季節
我執意披著透明的顏色 等待
雪花出神地沾滿衣領的時候
父母的頭髮慢慢變白 寧靜
羊皮大衣冷清地縮在牆角
在冬天包裹羽絨服的時光
雖然歷史的味道很深 很濃
沉甸甸的藍色卻不覺淡下去
直到 我突然想起這件大衣
所有毛絮 都花朵般飄落
(本詩原載《詩歌月刊》2011年第6期)

6、豆
詩人抓住你的藤蔓 越過地獄
七步之內 手足的空間展開
你依舊年年在院落纏繞自己
偶爾被過牆的蜂或蝶撞上
就一茬接一茬 長起來
和土豆一起延續平淡生活
沒有恩惠 你肯定天天企盼
那道御旨招你進宮 之後
甚至鳥和蟈蟈都跳出籠外
爭寵的聲音 掩映在蕭牆
檐角 豆花香里 斜陽下
但你終不如一棵稻草風光
文人成為豆角是命中注定
被掐頭去尾 扁得一絲不掛
儘管下酒看畫報 哈腰點頭
你和豆秸還是常被同時點燃
滿嘴炭灰沾在秋天的嘴角
夜空飄起紙屑 梟聲不斷
孩子們從乾癟的莢中裂變
穿戴同一個靴帽 吃快餐
感情泡在水裡 脹破暖棚
而寒意就來自 比酷暑更酷
無絲豆角成串地吊在屋檐
燕窩已經廢棄了幾個冬天
(本詩原載《詩歌月刊》2011年第6期)
7、曾經的村子
魚突然躍出河面的時候
我意識到那和日後有關
每當樹枝挑起簡單的衣服
蝴蝶 蜻蜓常輪流落上去
老槐樹在村邊守護著日子
沒人敢靠近那紅綢飄動的謎底
小溪已將童年沖涮得很遠
曾經的村子縮略成光斑
綠色漸漸在愛撫中剝蝕
乾枯的雨季模糊了欲望
河床袒露出了全部內容
我卻看不到雲滑過的聲音
一枚葉片夾在我的記憶中
在紛紛倒下的樹木之間
我找到屬於自己的年輪
而村子在吸乾池塘之後
長大 變老 住到樓上
我扣開門內陌生的語氣
月光初上 黑褲裙隨著
樓的高度按比例褪下
窗子一個接一個暗下去
風停在飛蛾圍攏的路燈上
在流星滑落的那時刻
我聽見了熟悉的空場
(本詩原載《詩歌月刊》2011年第6期)

8、岩 石
——勉高校師生
題記:說,你是蠟燭;說,你是園丁;說……而我想到——岩石。
那次造山運動 天地衝撞
你在火浴中舞蹈 定格歲月
鐵質融入骨核 你漸漸
沉默成 思—想—者
從此 不再有季節
風 滑過山巔 無論柔和還是暴虐
你都能感覺到 腳下白雲的分量
在人類的高度上 周邊沒有雜草
任樓台鏇轉鎂光的斑駁
你只孤寂地 與天空對話
山脈的脊樑 因你而挺起
河水滾滾的思緒流向遙遠
太陽依然在胸中燃燒 而你
高舉起拳頭 像碩大的花蕾
渴望 總是楚楚動人
在群山之海 你們是桅桿
漲滿綠色或白色的帆
在駛向未知的航程上
執意犁出永恆的印記
一個民族也昂起沉重的頭
燃燒著文明燈火的腳手架
綁定你們層出不窮的理念
灌滿了熱鬧 繁華的校園
透過歲月滄桑 模模糊糊
我能感受到你那莞而的笑
(註:本詩原載《中國文學》2009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