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將軍故居

張炎將軍故居

張炎將軍故居坐落於吳川市塘綴鎮樟山村,建於民國時期,為紅磚、混凝土構築的二層樓房,中西合璧,風格獨特。建築面積324平方米,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面前有花園,整體基本完好。


廣東省吳川市塘綴鎮
十九路軍愛國將領張炎
張炎將軍故居石牌
1989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走進大門,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張炎將軍的英武的塑像,二樓牆上整齊地掛著將軍及其家人的照片和紀念將軍的詩詞文章。張炎將軍的光輝事跡、崇高風範、不朽人生激起了人們滿腔的愛國情懷。
張炎是吳川市塘綴鎮樟山村人,民國時陸軍中將。張炎將軍是著名抗日愛國將領,革命烈士,中國共產黨的忠誠朋友。他生於1902年9
張炎將軍故居大院
月,1922年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粵軍,先後隨軍南征鄧本殷,東征陳炯明,北伐吳佩孚;配合葉挺獨立團,參加勇奪汀泗橋、賀勝橋等戰鬥;1927年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1931年8月張炎任十九路軍六十一師副師長兼旅長,代理師長職務。
1932年1月28日爆發淞滬戰事,張炎率十九路軍六十一師抗擊日寇,痛殲日寇王牌軍“久留米”師團主力混成旅,戰功顯赫,成為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
1938年2月,張炎奉命回廣東南路組織抗日救亡工作,先後擔任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主任等職,1938年10月,接任廣東省第十一區游擊司令。他擁護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日的主張,提出“抗戰利益高於一切”,依靠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開展
張炎將軍故居門口
抗日救亡活動,推動了南路抗日救亡運動蓬勃發展,1945年1月13日於樟山舉行抗日武裝起義,成立高雷民眾抗日軍,任軍長,部隊被打散後不幸被捕,4月,被國民黨頑固派殺害於廣西玉林。
張炎將軍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1958年1月8日,經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署,追認張炎將軍為革命烈士。
近年來,經有關部門的積極爭取和各級的支持,張炎故居已按歷史原貌修葺如新,張炎故居前也建起了一個約兩千平方米大的將軍廣場,待有關文物進一步充實後,張炎故居連同旁邊的張炎堂兄張世德故居和將軍廣場,將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旅遊新景點。
張炎將軍故居內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