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澍生

張澍生

張澍生現任南海南光樹脂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在鄉鎮企業驗證研究生價值——南光總經理張澍生校友實踐闖出一番事業
2009年03月10日 21:49:11
1995年6月6日,南海南光樹脂製品有限公司迎來了她5周歲的生日,新落成的廠房裡彩旗飄飄,喜氣洋洋。在這短短的5年間,南光公司從一家默默無聞且月月虧損的企業,發展成為年產量過萬噸、產值超2億元的全國最大的鞋用粘膠生產基地。然而南光的規模比10年前並沒有擴大多少,員工150多人,比10年前也沒增加多少。南光的總經理張澍生直言,南光不刻意追求做大企業,而是從質量上提升自己。與南光公司一起成長的總經理張澍生,對於自己作為一名研究生能夠在鄉鎮企業的天地里施展才幹,自有他的獨到見解:
“我今天所作的一切,其實是我10年前讀研究生的一個延續。當年我曾積極倡議並參與了研究生會組織的‘研究生鄉鎮企業服務團',赴珠江三角洲的鄉鎮企業進行調查、服務。這項活動使我深深感受到鄉鎮企業碰到的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就是缺乏人才和技術。我們不能單純地把研究生到鄉鎮企業工作理解為是為了謀求一份薪水較高地職業。其實,鄉鎮企業需要研究生,而研究生本身的許多性格缺陷,也需要在鄉鎮企業中不斷修正和完善……”
如果說,10年前華工研究生會的宣傳部長張澍生預感到鄉鎮企業的發展會與自己的事業存在著某種聯繫的話,那么榮獲了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廣東省優秀鄉鎮企業家”稱號的他,無疑是在身體力行,印證了當年的感覺。
信念,讓他到鄉鎮企業闖一番事業
南海南光化工包裝有限公司坐落在黃岐泌沖工業區。圍牆之外是廣州白雲區,圍牆之內是南海黃岐。南光與廣州這么密切,為吸引人才提供了便利條件。這也是當年吸引張澍生加入南光的原因之一。
張澍生不會算命,作為一個普通的碩士學位獲得者,他無法預測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然而,業成於思。勤于思索,勇於實踐,善於把握時代脈搏並且由自然流向到自覺取向的抉擇,最終在鄉鎮企業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標。
1987年,與眾多剛畢業的研究生一樣,從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的張澍生順從著傳統的分配流向,到了廣東粵海進出口公司工作。然而,到鄉鎮企業去驗證研究生價值的信念一直縈繞於他的腦際。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扔掉鐵飯碗,隻身闖海南。一年多的海南歲月里,他經歷了許多到海南闖蕩的“有志青年”所嘗過的酸甜苦辣,最後他又兩手空空回到了廣州,失敗不僅沒有磨滅他的信念,反而使他堅定了到鄉鎮企業闖一番事業的決心。1990年初,張澍生來到了南海市的新墾地——黃岐鎮。當時,黃岐鎮從鹽步鎮分出來不久,除了一間糧食加工廠,工業可以說是一片空白。
南海的鄉鎮企業在20世紀90年代初能夠招到的研究生並不多。但是張澍生沒有單純地把研究生到鄉鎮企業工作理解為謀求一份薪水較高的職業。張澍生加入的南光樹脂製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正在試產的合資企業,他的職務只是一個小小的秘書。
不求做大 穩步前進
南海的中小企業星羅棋布,但不少人覺得南海只見星星不見月亮,缺乏大企業。其實,不少南海企業有這樣的共識,認為做大未必是明智之舉,不應盲目擴張。
在企業滾打多年的張澍生摸索出南海是孕育中小企業沃土的理論:“南海有完善的產業鏈,在鄰近的地方便可以配備上下游產業,因此很適合中小企業生存。反觀外地的大型企業,可能是基於當地缺乏上下游的配套產業,必須自己完善產業鏈,迫使企業做大。”
由於種種原因,當時南光公司月月虧損,員工的生活條件也相當艱苦。但這一切都沒有動搖張澍生堅持在第一線摔打、磨練的決心,反而促使他更多地去思考、去實踐,去印證自己的理論知識,去發掘自己的潛能。
1990年6月,公司董事會作出了南光公司由中方承包的決定,才華初露的張澍生被任命為副總經理。隨後,為了儘快掌握生產技術,他和總工程師任慶深一道投入了夜以繼日的研究、摸索。終於生產配方搞出來了,產品的定型工作也完成了。繼而,他們又馬不停蹄地分頭到全國各地鞋業密集的地方建立代銷點,為公司的產品開拓市場,打開銷路。經過4年的努力,南光不僅扭虧為盈,還奇蹟般地使產值和利潤都翻了幾番。
20世紀90年代中期,南光經歷了高速膨脹的時期。“膨脹的時候的確很興奮,但是很快發現膨脹背後隱藏著很多問題。”張澍生慶幸當年的警覺,“最明顯的是一年的利潤增長遠遠低於銷售總量的增加。”
這些信號及時提醒了張澍生,南光逐漸調整發展戰略,將重點從產值增長轉移到質量增長。“‘降價、放貨款’是刻意令企業銷售額增長的招數,近10年來南光堅持不使用。”張澍生告訴筆者。
觀念,在求證中更新
如果說,張澍生能夠把握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為公司的產品定型工作作出貢獻,已初步顯示出他的才智的話,那么,南光公司爾後多次飛躍,奇蹟般地在短短的4年裡產值和利潤都翻了幾番,則更是張澍生的素質和才幹的綜合體現。然而,這一切都得益於他勤于思索,善於總結,勇於付諸行動的性格。
管理者的觀念在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中得以生存,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管理觀念,又在指導企業的運行中得到印證。這就是“南光”能夠迅速發展、壯大的底蘊,也是張澍生不斷成長的心路歷程。
對於中小企業在南海生存遊刃有餘,張澍生有他的獨到見解。對於企業“做大”,他也有另一套理論:“規模效應應該在行業形成,如果某一企業過於強大反而容易造成壟斷。”
業內人士分析,南海的企業通常經過8~10年成長達到高峰期。達到高峰期也是發展的一個瓶頸,如果繼續“做大”就要逾越很多障礙,甚至可能連企業理念、資源配置都要完全改變。
張澍生說,今後不排除南光也會“做大”,只要市場導向有這樣的機遇。南光現在沒有盲目追求“做大”,而是腳踏實地從質量上繼續提升,科學技術則是提升質量最有力的後盾。
在公司起步之初,張澍生就意識到:要在激烈競爭中取勝,就必須注重人才,依靠科學技術,改變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促使傳統產業向高新科技產業轉變。於是,他們招聘了一批有較高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師和工程師,先後從台灣、日本、德國、瑞士進口了月生產能力1500噸的精密生產線,隨後又投資200萬元,購置了技術質量檢驗設備,建立起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
就這樣,他們憑藉自己技術力量較強的優勢,以現場指導用膠,全天候接受用戶技術諮詢,並隨時針對用戶的生產變化和用戶要求,及時研製和調配產品等一絲不苟的售後服務,贏得了用戶的信賴。同時,他們又以獨特獨特的銷售策略,獲得了各地代銷點對“南光”產品的青睞。
1991年,張澍生挑起了總經理的擔子。在這位富於探索精神、注重觀念更新的“三軍統帥”的精心策劃和引導下,“南光”的科學化、專業化管理的步子邁得更快了。
要用極短時間在鄉鎮企業中推行全面的電腦管理,這絕非易事,可“南光”做到了。如今“南光”無論是生產車間、貯運倉庫,還是購銷狀況、財務進出等都實行了電腦管理。該公司的三位老總,在下班或休假期間都隨身帶著手提電腦,是他們對公司各部門的運作了如指掌。要使分布在全國10多個省、市的代銷點,採用統一格調和店鋪裝修,實施專賣店的形式管理,這在國內企業中是鮮見的,但"南奇"產品的知名度,又可抵禦假冒產品對市場的衝擊,有效地保障了用戶的利益。
近年來,市場競爭已日趨熱化,社會上普遍出現了生產廠家要向商家屈膝--長時間賒貸,往往造成“廠家叫,商家笑”的局面。然而,“南光”卻能與各代銷商做到錢貨兩訖,皆大歡喜,使“南光”在國家銀根緊縮的形勢下,也能夠使資金在快速周轉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襯出了以張澍生為首的“南光”公司管理者的才幹。然而,在成績面前,張澍生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注意修正工作中的偏差,一旦察覺失誤,即義無返顧地進行糾正。這種勇於否定的精神,對“南光”的成功也是不可缺少的。
1993年,張澍生榮膺“廣東省優秀鄉鎮企業家”稱號;1994年,在佛山市首屆傑出青年企業家評選中,他又被評為“優秀青年企業家”。但他認為榮譽並不等於成功。“南光”的產品和利潤,分別由1991年的1500萬元和145萬元,猛增至1994年的2億元和2400萬元,他說這也是只能代表昨天。
探索者的生活價值就是體現在永不疲倦的求索和印證之中。“如果有條件的話,我還可能再返校園工讀博士學位。”此話被許多人認為是張澍生的戲言,可是從他的一顆得者淡然、失者泰然的平常心,以及他永不滿足的求索精神去理解,那么畢業10年的張澍生與校園仍存在著某種默契,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