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然[90後青年學者]

張浩然,字清正,男,漢族,號醉劍居士,筆名碧水飄然,生於1991年12月,四川省營山縣人。曾為成都傳薪書院學監,成都英才國小國學老師,現為四川營山石墨禪茶掌柜。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張浩然,師從著名青年國學家長衫先生李里,為當代知名青年實力派詩人。自幼從文遊藝,熟讀《唐詩三百首》,《千家詩》《古文觀止》等文學書籍,與《論語》《大學》《莊子》《老子》等國學經典。作品多為隨性揮灑,以氣節相高,雖風韻不敵東坡,瀟灑不比太白,亦饒有古之遺風。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忘懷得失,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顛倒而無不盡其意者。於辭賦、駢文、唐詩、宋詞、元曲、對聯、均有涉獵,筆名碧水飄然,常以此名飄然於網路,以四處講學為樂。非隱非遁,逍遙於鵬鹿之間;非道非俗,出入於是非之境,以自娛樂。

個人履歷

1991年生於蜀中一書香世家,自幼習文。十六歲,讀至高中而輟學,轉讀於營山電腦中等技校,始開啟文學之路。

2009年外出務工,於此時常於各大網路文學社講學,目為弘揚國粹,興利除害。

2011年因慕陶翁之隱逸,作《歸田賦》而去,向忙裡偷閒,於靜中修心,在農村老家以種地為業。

2012年於本縣諾亞方舟KTV工作,看盡世間惡相,識遍箇中滋味。

2013年入成都傳薪書院,擔任學監一職,併兼成都英才國小國學老師。

2013年4月,陝西省軒轅黃帝公祭徵文大賽對聯《題軒轅黃帝》榮獲三等獎,並受邀前往西安參加黃帝公祭大典。

2013年5月作品《五律·山寺》榮獲“詩詞中國”創作大賽二等獎,《七律步韻杜甫《狂夫》,《七律:瀟灑人生》榮獲“詩詞中國”創作大賽三等獎。

2013年5月作品《學詩有感》《山寺還願》《桃源仙家》榮獲第二屆二安杯全國詩詞大獎賽,二安詩詞獎。

2013年6月作品“閒臥書山,勤把詩鋤耕墨地。醉游花海,懶將月色種春田”入圍華夏第一長廊征聯。

2013年7月作品《我的中國夢》--[千古華夏文人夢 榮獲123國學網徵文二等獎。

2013年8月楹聯作品《題茅台》榮獲“中國酒文化”徵文大賽榮譽獎。

2013年8月賦作《大同賦》榮獲“天下大同·雲岡印象”徵文榮譽獎。

2013年8月榮獲由北京神州博藝美術院、北京華夏飄香酒文化發展中心和中國楹聯出版社藝術創作中心聯合舉辦的“全國詠酒對聯創作大賽”榮譽獎。

2013年9月作品《七律:嘲文人》《七律:少年不識愁滋味》獲第三屆炎黃杯國際詩書畫印藝術大賽銀獎。

2013年9月投詩詞作品三十篇於“中國當代實力派詩人評選”活動,獲中國當代實力派詩人稱號。

2013年9月平頂山第二屆《大江東去杯》全國詩歌大賽優秀獎。

2013年十月受邀前往四川農業大學國學社講學。

2013年11月受邀前往成都杜甫草堂講學。

2014年首屆“中國夢之路”全國徵文主題大賽三等獎。

2014年榮獲由中國蕭軍研究會、北京市寫作學會、世紀百家國際文化發展中心等聯合主辦“東方美”全國詩聯書畫大賽銀獎。

2014年8月營山縣電視台“全城熱搜”欄目組對張浩然以及他的茶樓進行了報導採訪。

人物評價

張生,勤學好問,且吃苦耐勞,難能可貴的是有一顆逸然世外而不被塵世所染的玄心,隨性自然的風流人格,從十六歲作詩堅持到如今,寫的一筆好辭章,在當代青年中實為難得。——著名青年國學家長衫先生李里

小張,於詩詞一道大有天賦,常有真性情之灼見,其詩作,豪放處有太白遺風,閒適處有陶令雅趣,此常人所不能也。——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劉德軒

小張不但辭章作的好,人品也好,堅持學習必能大成就。——四川師範大學教授李怒豪

其詩格高韻古,其人氣清骨剛,顧當今之世,於青年一輩有此成就者,實為不易。望其今後治學,以經史為重,尤以四書為重,冀能為往聖繼絕,以成經世濟民之材,而非詩詞歌賦之材也。——謝孟康老先生(曾任營山縣首任文化館館長,現任營山縣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顧問。)

個人作品

自勉聯

上聯:求學十載,拜往聖時賢,臥龍虎之地,磨一劍,幾經寒暑,聽風聲雨聲,多少流年過,值此際,當乘風破浪,展雄才,以新日月。

下聯:下筆萬言,書仁山智水,兼儉讓之德,寫三章,數度輪迴,看雁來雲去,九千白髮生,況而今,應滴水穿石,蘊壯志,乃振乾坤。

《詩賦》

古語有云:言酒於墨客,留香更久,品茗於雅士,得味尤甘。余於十六之年習詩,今六載矣,作詩詞聯曲賦有千餘篇,亦不免俗套,難登大雅之堂。因偶好無為之業,喜隨性之事,入世出世,或隱或行,或放浪於形駭,或適志於花柳,或出入於笙歌之地,或大醉於風月之所,曾登山以抒嘯,曾臨溪而賦詩,曾垂竿以長釣,曾鋤田以扶犁,曾臨風而舞劍,曾對月而飲酒,飄然於天地之間,常有感而發,不論喜憂,竊以為至樂也。

況大塊假我以詩賦,造化稟我以文章。賞艷吟秋,且趁臨風述懷,拜星乞巧,不辭醉月飛殤。仰觀星曜,覺人生之渺渺,俯察品類,嘆周天之玄機。雲霞秋樹,實天工之畫筆,池魚飛鳥,乃日月之精靈。枯榮有序,含乾坤之妙理,春生秋收,立天道之自然。而欲以蒼蠅之力,慕沖天之舉,策跛鱉之軀,追赤兔之軌。原夫詞賦之旨,蓋睹物興情,既發吟詠之志,寫天地之光輝,以性情繪以玄黃,以空靈賦以神機,構雅贍之風,含飛動之勢,垂自然之音。此者追文之極,賦麗之華,陶鑄性情,見乎文辭矣。

詩者,心之向也,志之所之也,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慷慨以氣,不求雕琢之巧,磊落以才,難能隨性以心。興之所致,其律自成,此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也。故才高者窺其玄奧,中巧者采其文辭,吟諷者見其山川,更其下者留戀於風月,此揚子所以追悔於雕蟲也。

范仲淹一語而留青史,杜子美三吏以垂千古,其必曉生民之耳目,吐百姓之心聲,金聲玉振,譬萬鈞之洪鐘,無錚錚之細響。此豈謂暗塞,必能窮微暢遠,聊論其所先覺者,則可思矣。

《歸田賦》

辛卯之冬,四時忽其代序兮,萬物紛以回薄。余春秋二十,悟時歲之遒盡兮,慨伏首而自省。吾虛度光陰至今,然未成一事,生不著半點名利。而今嘗古風之悠悠,嘆學問之淺薄,且吾前途之坎坷。始則思慮萬千,而終歸閒正,遂自決歸於農野,閉門讀書。淡柔情於俗內,負雅志於高雲,棲遲蓬戶,結納山翁。

吾志不過田園山水之間,才不過半斗之數。而今歸田,縱心於物外,飄然於世俗,行走于田園之間,寄身於草莽之中。但做一閒士,看天邊雲捲雲舒,讀手中佛經道藏。吾仆野之人,偃息不過茅屋茂林之下,往來不過農夫田父之客。適志於花柳爛漫之時,得趣於笙歌騰沸之處。於蓬茅下誦詩讀書,日日與聖賢晤語,時時共造化氤氳,步逍遙以自虞。清泉綠竹晴空朗月,坐忘於盤石之上,流連于山花爛漫之處。

閒烹山茗兮,悟爐中陰陽之理,登山臨風兮,得乾坤清純之氣。寄心於禪道兮,期自悟以醒覺。鋤田扶犁兮,忽高歌以怡情。聽古曲以拉二胡兮,蟋蟀鳴乎於軒屏。俯竿長釣於溪流兮,四時識其躁靜。偶來靈妙以賦詩兮,盡青山綠水之間。置清酒而邀親朋兮,舉金樽以供月。常醉夢於酒間兮,興來時招鶴而去,遨遊於九天之上。醉倒落花之前兮,天地即為衾枕,古今盡屬蜉蝣。追雲鶴而去兮,伴青松而共老,始清心與竹俱空,今獨曠世以秀群兮,而後托白雲以送情懷。

臨行之際,作以此文以記之,共謝高友,雖文妙不足,庶不謬作者之意乎。

七律:自嘲

風雨寒霜幾忘塵,平生詩酒夢中人。

靜觀詞海尋清趣,勤向書山追韻魂。

每嘆春秋隨筆逝,少知歲月賦情深。

安得閒志吟三句,輕笑原來未入門。

七律:嘲文人

自古文人皆傲然,可憐誰個看得穿。

常因詩賦頻頻飲,每為詞聯晚晚眠。

兩句三吟堪自樂,一篇九改已失鮮。

生平不做清高客,便有虛名也少閒。

(註:此作品榮獲第三屆炎黃杯國際詩書畫印藝術大賽銀獎)

七律:蜀南春日有懷

陋室清貧百事哀,嘆無拍馬奉承才。

窗前欲種三顆柳,桌上頻生五尺埃。

去歲炎涼今又是,早經冷暖已非孩。

生平錯愛詩聯賦,但引清風入筆來。

(註:此作品榮獲2014“東方美”全國詩聯書畫大賽銀獎)

七律:雨夜有懷

幽雨殘風筆墨稠,怎將舊夢入詩舟。

伶仃總是痴情客,寥落多為孺子牛。

墨地平添千種恨,心田鬱結萬般愁。

滄桑往事杯中過,欲問浮沉第幾秋。

七律:少年不識愁滋味

欲問青春多少愁,憑將朝氣寫成秋。

遍書詞賦無非恨,不問炎涼偏上樓。

大好年華憂載去,傷情往事酒來收。

曾經鐵骨今何在?無奈溶為繞指柔。

(註:此作品榮獲第三屆炎黃杯國際詩書畫印藝術大賽銀獎)

七律:登高抒懷

臥雲三載看潮平,身似飄蓬萬里輕。

已慣伶仃灘上過,常於方丈島中行。

長竿垂下名如餌,天網撒開命似萍。

隱去也學陶宰相,傲然一嘯有誰聽。

七律:雲喜樓歲暮抒懷

已慣清貧四海游,前程了卻欲登樓。

詩心未老人先老,月影無愁筆有愁。

獨立蒼茫誰是客,側身天地我為鷗。

抬頭望盡八千歲,多少吟懷夢裡留。

七絕:學詩有感

帶韻清風入畫舟,佳詞錦句筆端收。

詩情一硯誰知我?唱盡江山萬古秋。

(註:此作品獲第二屆二安詩詞獎)

七絕:言命

命運如何休問天,浮生一醉不知年。

春風巧借雲施筆,化作無痕淡淡煙。

七絕:題鸛雀樓

千古騷人爭賦樓,摘詞借句泛文流。

因何此地詩情厚,獨把唐風宋雨收。

七絕:桃源仙家(一)

雄雞高唱吐雲霞,隱谷幽林隔世紗。

來此多為山逸客,吹開濛霧見誰家。

七絕:桃源仙家(二)

清風漱竹露籬笆,幽谷誰閒種菊花。

山澗一溪流歲月,吾言隱者勝仙家。

(註:此作品榮獲第二屆二安詩詞獎)

蒙山茶話

已是夕陽斜,隨風入僧家

紫氣騰溪谷,煙雲繞丹崖。

小徑通幽處,青竹著碧紗。

但見茅屋前,稀種桑與麻。

院內有桃李,春來早開花。

邀我人屋去,共品蒙山茶。

紅泥小火爐,玉盞無纖瑕。

汲來清江水,慢煮黃金芽。

此物石中生,雲露凝清華。

滌除凡塵事,百草莫及他。

須臾清風來,催得逸興發。

玄談與高論,今也不足夸。

千羨玉川子,乘風臥雲霞。

我欲登高去,夜宿白雲家。

《蜀道難》

噫吁嚱!危乎高哉!

世嘆蜀道難,更勝上青天。

浩浩不知處,古來八千山。

勢如倚天劍,倒插入雲端。

天際生浩渺,絕壁遺前言。

虬龍抬望首,吞霧咬月弦。

幽林飛野鶴,絕谷升紫煙。

蒼松綠苔生,石崖落瀑懸。

我欲登高去,無路立峰前。

羨鳥生雙翼,望而空慨嘆。

借問洞天內,可有蜀劍仙?

日行千萬里,除魔天地間。

滄海瀟灑過,蟾宮折桂還。

老君今何在?都天曾未見。

可贈一粒丹?助我翱九天。

而今心飛去,逐上青雲巔。

孑然遺世立,白雲長袖邊。

偶聞龍虎嘯,否驚仙人眠。

賜我滿江酒,登天有何難!

《長相思》

心上弦,指上弦,往事悠悠入畫箋,相思字字間。

夢如煙,情如煙,獨醉樓台花柳前,與誰赴舊年?

《採桑子、醉卿》

夢中誰灑相思豆,明月如鉤,明月如鉤,望眼亭台瀟寂樓。

浮生多少痴白首,且把心舟,且把心舟,更醉卿多情慾羞。

《相思引、參禪養心》

悟道仁德是養心,見真常本靜之靈,道高人靜,無事品香茗。

莫被紅塵迷慧眼,誰能通透返幽冥,堪開名利,不過是浮萍。

《鷓鴣天·望月嘆懷》

問月賒情夜漸寒,當年一笑把魂牽。

詩心墨筆何妨老,愁緒成堆酒里眠。

嵇康醉,李白顛,天涯望盡夢方酣。

今宵剩把相思訴,忍看人間悲與歡。

南呂·《金字經》

腳踏雲霧裡,有松風吹衣,山寺旁邊見一溪。咦!兩僧人下棋。施無計,居然還賴皮。

中呂·《脫布衫》

稻穀黃,秋景醉人香,蒼山上,大雁飛翔。看那小池塘,平波墜浪,幾點舟,盪開雙槳。

黃鐘·《六么令》

不曾痴醉,經年去,夢中清寂。斜陽煙里,魂迷蘇提。天涼賦秋雪,何見青燈無際。依稀,聽聲聲琴斷離腸曲。

黃鐘·《四門子》

凌雲壯志功名夢,醉心痴,將身躬。王侯將相帝王冢,一抔土,都是空。且逍遙,酒三盅,騎白鶴雲間去,尋蒼龍。邀莊周,御清風,九天外,銀河旁邊做釣翁。

挽杜道生老先生聯:

道繼孔顏,一簞食,一瓢飲,其志未更,德者當如斯也!

生傳仁義,三萬日,兩袖風,誨人不倦,聖賢亦樂此哉!

敬題李里先生:

經史羅胸,懷濟世之才,誓揚國粹,不貪享樂,不為功名,不圖富貴,無愧於,一身傲骨。

詩書入腹,擁閒雲之志,隨性自然,也愛湖山,也居陋室,也喜松竹,只留下,兩袖清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