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茂

張正茂主要從事婦科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研究,擅長腫瘤的基因診斷治療和生物治療。

基本信息

(一)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婦產科醫師

人物簡介

姓名:張正茂
性別:女
所在科室: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婦產科
導師類別:碩士生導師
從事專業:婦產科學
研究方向:婦科腫瘤
培養類別:科學或專業學位
任碩導年月:2005年6月
最後學歷:博士畢業
畢業院校:河北醫科大學
最後學位:博士
獲學位學校:河北醫科大學
所學專業:100211婦產科學
獲學位時間:2006年6月

科研和學術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正茂主要從事婦科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研究,擅長腫瘤的基因診斷治療和生物治療.2004年-2008年曾兩次赴日本千葉縣癌中心從事難治性腫瘤的基因治療研究,歸國後致力於婦科腫瘤的規範化治療和研究.共發表研究論文10餘篇,獲河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一項,承擔河北省自然基金課題一項,完成河北省科技廳課題兩項,在研課題三項。
完成主要科研項目:
項目名稱:轉染CD40L基因的卵巢癌細胞抗腫瘤特性的研究
任務來源:部,省項目
完成形式:成果鑑定
鑑定驗收單位:河北省科技廳
主要結論:轉染CD40L基因的卵巢癌細胞可產生抗卵巢癌細胞生長和肝轉移的特性.
排名:1

發表學術論文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正茂發表學術論文情況:
2006年度在刊物“中華腫瘤雜誌”發表題目“表達CD40L基因的卵巢癌細胞誘導樹突狀細胞成熟及Th1型細胞因子分泌作用的研究”論文。
2006年度在刊物“癌症”發表題目“小鼠卵巢癌荷瘤動物模型的構建及其細胞系生物學特性分析”論文。
2006年度在刊物“癌症”發表題目“表達CD40L卵巢癌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和抗腫瘤特性研究”論文。
2007年度在刊物“中國免疫學雜誌”發表題目“CD40和CD40L與腫瘤關係的研究進展”論文。
2009年度在刊物“中華腫瘤雜誌”發表題目“轉染CD40L基因的卵巢癌細胞OVHM抗卵巢癌肝轉移特性的研究”論文。

成果及獲獎

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正茂
成果獲獎情況:
成果名稱:轉染CD40L的卵巢癌細胞抗腫瘤特性的研究
頒獎單位:河北省衛生廳
等級:一等獎
獲獎年度:2009
排名:1

(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黨委副書記

人物簡介

張正茂,男,1961年生,中共黨員,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曾任中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黨委副書記。 從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小麥育種研究與品質改良。

人物履歷

1985年7月畢業於西北農學院農學系,獲農學學士學位,留校工作至今;
1985年-1995年在科研處從事農業推廣工作,任副科長、科長;
1996年-2000年在乾旱半乾旱研究中心工作,任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從事旱作農業和小麥育種的研究與推廣工作;
1997年在加拿大圭爾夫大學作物科學系進修;
1997年12月任副研究員
2004.05-至今在食品學院工作,從事小麥育種與品質改良工作。

科研及成果

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目前正在進行的科學研究工作情況
承擔科研推廣項目12項,其中主持省部級攻關項目、自然基金、推廣等項目8項、參加項目4項。
主持選育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普通小麥-冰草遠緣雜交品種"普冰143",參加選育抗旱優質小麥新品種“西農1043”。
獲得各類科技獎、推廣獎6項次。其中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2等獎1項次、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項次、廳局級獎3項次
1、任現職務以來發表論著情況
共發表論文17篇。其中第1作者6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通訊報導1篇,第2作者6篇,第3作者4篇。
參編著作4部,主持編寫"項目初步設計與預算報告"1份(表7)。
2、科研、推廣工作
(1)通過澄城縣"一鄉兩業"科技示範工程和"九五"國家旱農攻關項目實施,在澄城、蒲城兩縣推廣農業新技術34項(次)。僅澄城縣新增產糧食總產2.68萬噸;累計增加農業生產總值2億多元。
(2)通過"渭北旱原小麥起壟覆膜溝播高產栽培綜合配套技術"項目實施,推廣地膜小麥259.6萬畝,累計增加產值2.72億元。
(3)在澄城縣創建了以沼氣為紐帶的農牧結合生態模式,推廣澄城縣10個鄉鎮的22個村,建成示範戶468個。輻射到蒲城、白水等縣,建成示範戶5000個,推廣沼液綜合利用技術2萬餘畝。
(4)探索農業推廣機制。以專家為顧問,以楊家隴村果農協會為龍頭,以農民會員為技術載體的專家+協會+農戶的推廣模式;以專家為顧問,以公司為技術、市場的媒介和經濟實體,以農戶為技術的受體和農產品生產基地,成立 "羅家窪綠蔭公司",建立專家+公司+農戶的推廣模式;建立產地農產品銷售市場,解決農民與市場的連結問題。在楊家隴村統一規劃建設農產品產地市場,常年累計銷售額達2000萬元以上,獲利180萬元,帶動了第三產業。
(5)在澄城、蒲城、耀縣等放映科教電影17場,舉辦培訓班40多次,在澄城電視台聯合開設"科技之光"欄目。
(6)在華陰市華山瓮峪口建成"小麥近緣植物華山新麥草原位保護區",舉辦培訓班2次,印發宣傳資料5000多份。
(7)收集整理小麥近緣野生植物150個居群,並收入國家作物種質資源庫。與CCTV-10"走進科學"欄目、中國農科院合作製作《尋找小麥的祖先》電視節目片,分別在CCTV-4、CCTV-7、CCTV-9、CCTV-10、CCTV-12頻道播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