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中[宜興紫砂工藝廠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張正中[宜興紫砂工藝廠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人名,著名人物為外交學院教授,男,1938年生,1964年外交學院法語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另有宜興紫砂工藝廠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配音演員。 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1990年7月畢業於江蘇大學美術學院,2014年1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藝系,獲藝術碩士學位。

基本資料

【年代】:現代

【家鄉】:江蘇省宜興市

【類別】: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

【代表作品】:年輪、天·地、海風

人物簡介

1964年生於江蘇省宜興,畢業於江蘇大學美術系。

現為宜興紫砂工藝廠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系校外輔導員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系碩士研究生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會會員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聘客座教授

美國Hood大學客座教授

獲“中國紫砂優秀青年陶藝家”稱號

2004年被評為“中國紫砂十二精英”。

作品風格

作品以其感性創造在理性紫砂世界中獨樹一幟,並被譽為學院派傳統融合的典範,作品多次在海內外大展中獲獎。

已獲獎項

2001年作品《海風組壺》獲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銀獎

2002年作品《年輪》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師精品博覽會”金獎;同年作品《海風》、《星際》入選埃及“第六屆開羅國際陶藝雙年展”《海風》被收藏於中國駐開羅大使館;《束柴三友》、《壽桃》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與香港茶具博物館收藏;《朽木可雕》被無錫博物館收藏:

2003年《天地》獲“第二屆全國陶藝展”金獎、《脫穎》獲“第二屆全國陶藝展”銅獎

2004年《天地》入選法國“中法文化年系列美術作品展-陶藝展”併入選加拿大“中國現代陶藝展”

2004年《潺》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展。

《人民日報》、《裝飾》台灣《紫砂金砂》香港《文匯報》等報刊雜誌多次報導其作品。

藝術歷程

張正中的藝術之路,是從研究自己收藏的老紫砂,虛心學習前輩紫砂藝人的工藝精髓開始的,這使得他對傳統紫砂藝術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這在他的早期花器創作中,表現的比較明顯。隨著他對紫砂材質的習性和紫砂藝術精神的更深入的感悟,深切意識到,紫砂藝術的發展不能僅停留在對傳統的理解和傳承上,而應將紫砂工藝的嚴謹,作品的審美價值,紫砂文化的內涵以及時代特徵充分結合起來,這才是紫砂藝術的精神。因此,他密切關注現代藝術思潮,把現代陶藝語言有機融合在傳統造型中,表現出江南文人“清”、“雅”的傳統文化特徵,做到了紫砂陶藝古典與現代的糅合,實用與審美的統一,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並在傳統紫砂技法的基礎上,大膽結合現代陶藝手法,探索出一套獨特的紫砂花器創作技法,獲得了極大成功。正如著名批評家何平博士所言:“張正中對紫砂藝術作為江南文人文化的典範有著深刻的領悟,他承涵紫砂藝術的中國藝術品格,卻又能別開生面,熔鑄當代藝術的美學精神,探索出一條以當代性、世界性的藝術視野激活中國傳統藝術的新路。張正中的紫砂藝術之路,是從潛心研究前輩大師的經典遺存開始的。張正中尊重紫砂藝術的傳統,卻不是泥古的複製經典,而是回到紫砂藝術的古典生成的歷史語境和藝術現場,自覺地接通個人藝術實踐和藝術發展史的關係,在文人文化傳統、地域文化精神以及紫砂獨特技藝的豐富聚合上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在當代紫砂藝術中,張正中真正地實現了傳統與現代、實用與審美的統一,有力地推動了紫砂藝術的當代進程。”

然而,張正中並沒有在成功與榮譽前止步,而是更加關注新的藝術思潮,特別注重與不同門類藝術家的跨界探討。他經常與海內外藝術家交流,開設專業講座,撰寫專業文章,策劃紫砂藝術展,積極推廣紫砂文化,努力引導當代紫砂走入一條具有文化創造力的藝術發展之路。

部分作品展示

年輪《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 年輪《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
天·地:獲《第二屆全國陶藝展》金獎 天·地:獲《第二屆全國陶藝展》金獎
星際:入選《第六屆開羅國際陶藝雙年展》 星際:入選《第六屆開羅國際陶藝雙年展》
海風:被埃及“中國文化中心”收藏 海風:被埃及“中國文化中心”收藏
漩:中國紫砂十二精英作品 漩:中國紫砂十二精英作品
脫穎系列:與清華美院楊永善院長合作 脫穎系列:與清華美院楊永善院長合作

年輪: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 天·地:獲《第二屆全國陶藝展》金獎 星際:入選《第六屆開羅國際陶藝雙年展》 海風:入選《第六屆開羅國際陶藝雙年展》,被埃及“中國文化中心”收藏 :中國紫砂十二精英作品

脫穎系列:與清華美院楊永善院長合作

張正中作品賞析

張正中作品 張正中作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