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雲[書法家]

張景雲[書法家]

張景雲,女,漢族,1953年9月出生,河北定縣人。 張景雲,男,馬來西亞現代主義作家,著名詩人、文化、時事評論人。 我沒有參加作協,根本的原因是我不是作家,我沒有一個作家應有的基本條件:創作。

基本信息

張景雲,女,漢族,1953年9月出生,河北定縣人。1969年11月參加工作,197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歷。1994年3月,任浙江省委組織部幹部綜合處副處級調研員;2000年4月,任浙江省委組織部幹部綜合處調研員;2003年2月,任浙江省農業廳黨組成員、人事處處長。
協助楊曉彤同志分管黨群工作,聯繫廳直機關黨委、廳工會。
張景雲,男,馬來西亞現代主義作家,著名詩人、文化、時事評論人。筆名張友荊、張塵因、張遐舉、張乃菅等, 袓籍福建同安,1940年1月11日生於緬甸丹荖。二戰後在檳榔嶼長大,十六歲輟學,青壯年時期在新加坡生活,卅六歲後從事新聞工作。曾任當地三家中文報社總主筆(《南洋商報》、《新通報》及《東方日報》)。他在中文報業及評論圈享有崇高江湖地位;曾被譽為“馬華文化評論第一劍”,他也曾任華社研究中心研究員及《人文雜誌》主編。
【著作年表】
1.《言筌集》新詩集,人間出版社:1977年
2.《雲無心,水長東》人文隨筆集,燧人氏事業:2001年
3.《見素小品》小品文集,燧人氏事業:2001年
4.
我的文學情懷非作家辯
1960年代中,新加坡和馬來亞一批華文寫作人籌組馬來亞作家協會,此事在當年華人社會相當轟動,寫作人從沒有面孔到有了面孔,成了作家,兩家華文大報以顯著版位刊出有關新聞,參與聯署發起的作家們的簽名也登了出來。想起這件與我無關的陳年舊事,因為想起李星可,發起人名單上不見他的大名,他後來談話澄清說,他無意參加作家協會,因為他不是作家。 在很多社會裡,作家不一定是職業,李星可的職業是新聞工作者,他服務過的新聞機構有法新社和益世報,後來還有南洋和星洲兩大報。然而他也是個作家,因為他有作家應有的資格認證(credential):作品。他說自己不是作家,自謙背後實在是嘲諷:你們要領導我,你們算老幾?他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陪都重慶,在中國文藝界抗戰甚么會裡是跟老舍一班名流平起平坐的,誰能領導他? 是的,作家是不可被領導的,而當時那作家協會如若組織起來,今天從當年的歷史脈絡來看,很可能就會演變成一個“領導型”作協,領導層時時會出思想指導──試想像威北華或姚紫或苗秀若接受某方大師的領導,還能創作出那些那么美妙的作品來嗎?作協之類的作家組織只能像國際筆會(P.E.N.International)那樣,在作家被哪個專制政權投獄或剝奪生存及創作權時挺身聲援,爭取稿費和著作權費等經濟利益(這是作家心靈勞作應得的作為生存資糧的酬勞)。 我沒有參加作家協會之類的組織,因為生性蕭散,不懂得如何“合群”,從小就不是個“joiner”。我只參加過新聞從業員工會(NUJ),那是職工會,我的會員資格維護和保障了我在這個行業的經濟利益,但作家協會是另一種性質的結社。 我沒有參加作協,根本的原因是我不是作家,我沒有一個作家應有的基本條件:創作。我寫過一些文字,歸納為文類或文藝形式,也可以勉強說是創作,但這又如何,難道要用一日為師,終生為師的邏輯,就這樣把這名銜贈送給我。我這一生做過一些這個一些那個,說到底只是好玩,喜歡玩,像一個青年朋友說的頑皮;別人用身外物來玩,我身外無長物,只能用老天賦給的身心來玩,身外物只能小玩小賭,身心來玩則玩世賭命,有時變成要命的玩法。 作家不敢當,倒是個真材實料的檳榔嶼喬治市街頭三星仔,若有誰要籌組檳榔嶼老三星聯誼會,我會搶先寄呈入會表格。 再說,文學這東西越來越不好玩,作品越輕,陳義越重,仿佛一立方毫米里的物質的密度奇高無比,半粒芝麻般就有九個地球的重量。人世間不可承受的重。視聴媒介把文字媒介驅逐出了中心地帶,然而人的演化還沒有擺脫文字的魅力。等到有一天意義不再是意義,文字成了抽象(但不是符號),那時“作家”就不必繼續在十
張景雲
字架上受苦,可以安心睡進棺木里了。

主治醫師

張景雲 女,1962年出生,內蒙古人,赤峰市衛校附屬醫院主治醫師。1985年畢業於內蒙古包頭醫學院醫學系,分配到內蒙古赤峰衛校附屬醫院從事內科臨床和教學工作。1992年至1993年到北京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進修一年,在這一年裡,在血研所各位老師的指導下,掌握了白血病的最新診治方法,掌握了骨髓移植的基本操作原理包括骨髓團型、預處理、造血於細胞的採集、移植後處理等。一年的學習受益匪淺,使其在血液病的診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回醫院後,專門從事血液病的研究和治療。5年來收治白血病病人近百例,採用國內最新的治療藥物和化療方案,取得了很高的緩解率,挽救了許多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在此期間發篇論文多篇,在赤峰地區享有很高的聲譽。目前,正積極籌劃成立骨髓移植病房。另外,在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方面,採用髓內注射藥物配合臍帶血輸入的治療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正在總結積累經驗,力爭研究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案,為攻克再生障礙性貧血尋找新的途徑,同時又可減輕病人長期大量輸血所帶來的經濟負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