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生[作家]

張春生[作家]

張春生(1945-)名邑弓。天津人。農工民主黨成員,1967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學院中文系,1981年畢業於河南大學中文系,碩士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著述頗豐。代表作品為《中外影視作品中的哲理》。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張春生個人照張春生個人照

張春生1945年出生於天津,農工黨成員。

1967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學院中文系,

1981年又畢業於河南大學中文系,碩士生。

1968年應徵入伍,歷任某部戰士,河北省崇禮第一中學教師,天津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

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主要作品

張春生工作照張春生工作照
著有專著《中外影視作品中的哲理》,《中國文化探秘》叢書(副主編)、《中國的寡婦》(合作)、《二十世紀中國女性文學史》(合作)、《天津人不能不知道》(合作)、《中國傳統美德與跨世紀青年》(合作),電視劇劇本《幽靈》(已錄製播出),專題片撰稿《情系海河——鄧穎超在天津》(已錄製播出)、《公僕》(14集,已錄製播出),《世界風俗辭典》(合作)等。發表作品500餘篇,300餘萬字。

寫作觀點

我曾經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山溝里待了八年,看到了許多小說寫過的和沒有寫過的事,因此對農村題材又有一種格外的關注。比如早年間(鄭意)寫過一個遠村,寫一個(拉幫泡)的故事,就是一個女人有一個老公,還有一個情人,這個是我知道的秘密。還有我不知道的秘密,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山溝里,他們的婚姻形式是不離開這個山溝的,因此有一家和自己的一個血緣關係很近的人結婚,生出來第一個孩子就是傻子,但是當時就認為沒糧食吃,後來這個人真當了糧站的過磅員,果不其然第二個孩子就不傻了。他就認為糧食有得吃就可以生出不傻的兒子來。沒想到第三個孩子又是傻的,後來才知道這是因為近親結婚。這樣的故事我知道一些,我希望作家繼續深入,寫這樣好像不為人知,恰恰反映底層、角落,乃至非常啟發人,激勵人,甚至震撼人的這些事情。因此讀了秦嶺的小說由然有一種認同感。

第一點,秦嶺的突破。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涉及到農村題材的描寫總有一些(舊書)的味道,不少作家抱著啟蒙的視角去寫農村的題材。以前的作品表現出作者的時隱時現的狠鐵不成鋼的意思。看了秦嶺的《皇糧》系列,尤其是長篇新作《皇糧鍾》,我們對眼下的涉農小說有了深刻的認知,這個小說非常令人感動,把上個世紀90年代農村的刻畫,寫出了農民的言行尺度,甚至是婚愛,以及除了吃飯最要緊的是交皇糧,都圍繞皇糧來寫,這是深刻的、動人的,也很有意思。就是天津好像對這件事特別敏感,因為在秦嶺寫這個長篇小說的同時我也知道,天津拍過一個6集的電視片叫(皇糧國稅)也獲了獎。秦嶺的突破,特別是角度,尤其對那些一寫農村題材就以舊書的角度來寫是很大的突破。

第二點,秦嶺的剖析。在這裡他寫出了很多鮮活的人物,不管是青梅竹馬的戀人,還是擦出火花的愛情,尷尬的村長,打工人,種種。但是,在皇糧的問題上,就是邁不開的坎,甚至是農村生活的主宰,而且這個主宰決定了很多農民的命運,把農民的命運弄得很坎坷,就是敢於向命運抗爭的唐歲求也不得不像皇糧的生態環境低頭,這個描寫是獨特的,給讀者的撞擊也是深刻的。小說進一步描繪出背負著皇糧的秦穗們往往不得不忍辱負重來吞吃環境帶來的苦難,愛不能愛,活著不容易。2600年前留下來的出稅目帶來的皇糧制度深入骨髓,小說描寫了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更解讀了他們視皇糧為必然,因此好多事情都反客為主,成了天經地義,而鑄成了皇糧鍾,這樣的描寫我覺得是深刻的。

第三點,是秦嶺的厚重。這是對農民土地關係的真正描繪,既是歷史的又是現實的,但作者真正捕捉到農村問題的癥結之後寫了他們的自立,這是悲劇的沉重,可是畢竟由皇糧鍾變成了皇糧的終結。所以迎來了不背皇糧的日子。所以這個內容也是厚重的,作者沒有露出精英來寫眾生的姿態,而是寫出了歷史的深刻,這個對農村題材,特別寫基層題材的作者是有啟迪的,我們往往有精英意識,這樣的小說也未必高出多少。

第四點,是秦嶺作品的內涵。這個內涵就是說他涉及了這樣的姓,有一種象徵意義,這種象徵意義就有一種內蘊,雖然是古老的沉重,但演化出酸甜苦辣,生離死別。社會變遷畢竟是深刻的,但是尾巴又拖得很長,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社會還存在若干個不平衡,其中還有病灶。在這一點上我覺得他從細節、人物動態去觀察。所以小說通過人物內心的變化,以內曲力的審美把當今中國的發展折射出來,把深刻到社會機理的變化藝術地反應出來。所以儘管寫變化的作品很多,但是秦嶺的作品獨有眼力,他這個眼力是遊走在主旋律和他自身的一個視角之間。我不好說這種遊走是對還是錯,但是我認為他挺適合於當前,這也是一種藝術家的生存方式,對這種生存方式不能說好或差,但這種生存方式是合理的。所以說呢,這種合理就在於他的觀察,這種觀察沒有高度地外化,而是進行了自醒和內醒,不僅是環境的,也是社會與人的隱喻。所以指的是西北農村陡峭的高坡圍起來的村落,這個村落給很多人投影,這個投影恰恰是秦嶺捕捉的。

第五點是秦嶺的心靈正像他後記中說的,他來自牙盼,書寫牙盼,他生活在濱海,於是黃土高坡的落差和沿海的繁華形成了內在的文化衝擊,這種衝擊不是失落的,而是顯示出他的某種張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