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懋森

張懋森

張懋森,湖北黃岡人,分析化學和計算機化學家。70年代提出建立中國的“計算機化學”學科。開出“計算機化學”課程,並在中國各地講學,創辦《計算機與套用化學》雜誌,建立中國化學會計算機化學專業委員會,培養出多名研究生,為建設該學科作出了貢獻。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張懋森 張懋森

【性別】:男

【民族】:漢

【籍貫】:湖北黃岡

【出生年】:1928

【來源】:珞珈擷英

人物簡介

現為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張懋森於1947年考入武漢大學化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56年任講師;1976年調入中國科技大學,1978年任副教授,1980年至1984年任近代化學系副系主任。

張懋森先後擔任中國化學學會第21屆理事,4種省市專業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3個學術委員會主任,5所高等院校兼職教授,4種專業期刊副主編,9種專業期刊編委。他現任主要學術職務有;中國化學學會計算機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教委教學指導委員會教材建設組成員:《計算機與套用化學》雜誌主編,曾任第一至三屆全國計算分析會議主席,參加主持第一至四屆全國計算機化學會議,擔任第八屆國際計算機化學會議(1CCCRE)組織委員會委員。

個人簡歷

張懋森獎學金頒獎儀式 張懋森獎學金頒獎儀式

1928年6月9日 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

1947-1951年 武漢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

1951-1976年 任武大化學系助教、講師。

1976-1981年 調至中國科技大學,與文平副教授創立中國“計算機化學”學科。

1982-1986年 任中國化學會理事。

1984年 任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系副主任,中國《計算機與套用化學》雜誌創刊,任主編。

1985年 受聘為第八屆國際計算機化學會議組織委員。

1986年 任博士導師。

1990年 受聘為國家教委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1992-1993年 獲王寬誠育才獎及政府特殊津貼。

1994年 出訪美、法兩國,建立“計算機化學”國際合作關係。

主要成就

青年時期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1958年初,某特殊鋼廠提出,如能在10分鐘內完成高速工具鋼中鎢的爐前分析,就可趕超技術先進國家煉製該鋼的速度。張懋森組織高年級學生設計三種新法,都能在3-10分鐘內完成分析。鋼廠選定其中一種投產,受到歡迎。為此,湖北省委組織三次萬人大會,由張懋森和另兩人作報告。後來,又把他請到北京政協禮堂大會發言並在懷仁堂受到中央首長接見。1962年,“絡合滴定法”在分析化學中開始受到重視,但原有理論難於套用,張懋森寫出能預測實驗效果的“酸效應、掩蔽效應”等論文發表,並寫入全國教材《分析化學》中(1998年該書新版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創立中國的“計算機化學”學科並應邀到全國各地講學

1976年,張懋森被調到中國科技大學,次年獲該校“教育革命先進工作者”獎狀。張懋森和妻子文平預測,計算機必將普及,在各行各業中發揮作用,在化學領域應從我們做起。於是兩人努力學習,編出教材,開設計算機化學課,招收研究生,開展研究,發表論文。1981年夏,王夔教授邀請張懋森到北京作“計算機化學”講學,同年郭承基教授邀請他到貴陽講學。由於學科面廣,張、文夫婦兩人遂分工,張側重軟體(語言、資料庫、專家系統等),文側重硬體(接口電路、儀器在線上與自動化等)。此後,全國各地邀請不斷,東至青島、福州,西至呼和浩特、烏魯木齊,南至廣州、深圳,北至遼寧鞍山,由他們二人一道或分頭去講,每次課時六七天、一二天不等,綿延15年(1981年-1995年),遍及24個省、市、自治區。

創辦中國的計算機化學雜誌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由於學科迅速普及,各地成果湧現,原有化學雜誌的口徑和容量都成了問題。1983年,張、文向國家科委提出報告,要求創辦《計算機化學》雜誌,批覆的名稱定為《計算機與套用化學》,張、文分任主編和編輯部主任,後來,工作量逐年增大,他們組織了全國性的“主編委員會”,編輯部設在北京的中國科學院化學冶金研究所,該雜誌已被選人中國核心期刊中。該委員會是這一學科的全國性學術領導機構,曾主辦第一至六屆全國計算機化學學術會議,1987年還曾主辦了第八屆國際計算機化學會議。1999年又組織了長春的第七屆全國會議。

培養碩士博士生,建立國際合作

1978年起,“計算機化學”專業共招收碩士生60人次,博士生20人次。畢業生遍布五洲四海,有的已成為國內大學的系、室主任,正、副教授。計算機化學的研究成果已與生物、醫學、冶金、考古等方面的研究結合開花結果。1994年,應國外邀請,張、文出訪美國、法國,建立了合作研究關係。該室研究生在外頗受好評,如徐峻博士是美國一個大製藥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李國勝博士在法國南錫大學努力工作,並帶動同室的外國學生抓緊工作,法國朋友說:“李來室後,完全改變了我室的面貌”。

主要論著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1、康劍石,張懋森:La,Ce,Pu,Nd,Sm的同時分光光度測定。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3,4(3):299~303

2、張懋森:中國計算機化學的進展。計算機與套用化學,1984(1):1

3、王昌燧,張懋森:蔡侯編鐘的粉狀銹研究。中國科學B輯,1990(6):639~646

4、徐峻,張懋森:分子結構的偏序關係與結構感知算法。科學通報,1991,36(4):276~279

5、范崇政,王昌燧:青銅器粉狀銹生成機理理研究。中國科學,B輯,1991 (3):239~245

6、潘忠孝,張懋森等:人工神經網路紫外光譜測定多組分體系。分析化學,1996,24(9):93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