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齋

張心齋,生前好詩詞,所到之處常與詩人墨客唱酬,遺作有《蘭言軒》詩集。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張天培幼年失怙,兄弟二人均由母親薩氏靜嘉(福州耆宿薩祖型之妹)撫養成人。清光緒十二年(1886),因生活貧苦,母親攜張天培兄弟寄居福州薩家,與表兄弟伴讀數載,其間與表兄薩鎮冰私交甚篤。光緒廿年,因學籍所限,回屏應童子試,學政孫冶金科考以第二名的成績補邑庠生。嗣後清廷廢科舉,興學堂,就讀於福建全閩師範學堂,民國二年(1912)畢業回屏,任屏南縣勸學所所長,五年至六年(1915至1916)任屏南縣教育會第二屆會長,八年(1918)屏南縣知縣何樹德聘任續修屏南縣誌監訂、採訪等工作,九年(1919)任福建省教育廳科員,十一年(1921)冬,因母病回屏侍奉湯藥,十二年(1922)春,辭省教育廳科員職務,受聘擔任棠口雙峰兩等國小校長,十六年(1926)受堂兄張茂祜聘請,駐上海任採購工作六年,廿一年(1931)返屏,受聘為漈頭蒲山國小校長直至廿八年(1938),卅年(1940)被屏南縣立國中聘任為史地教員。

主要成就

張天培生前好詩詞,所到之處常與詩人墨客唱酬,遺作有《蘭言軒》詩集,十年動亂中遭焚毀。今訪得漈頭中醫師張尊視家存有張應清手抄其《杭游詩草》卅七首,並附當時本縣文教界名流陸瑞徵周鳳歧陸章銓、宋煥國四位題跋七絕八首,葉培山七律一首,陸品珪、甘施恩七古各一章。

一、《杭游詩草》摘錄

序:民國十五年至廿年間,丙寅、丁卯等歲勾留滬上忽忽六年矣。戊辰(1928)秋,朋輩嬲作杭游,在西湖十日探訪,雪泥鴻爪,打油詩六七十首,舊稿散失。茲於篋帙檢得尚存若干句,時光荏苒,回溯前塵,胡幾腥穢,西子蒙羞。不勝感慨系之。心齋記,廿九年十二月。

註:“胡幾腥穢,西子蒙羞”。指作序時間正值抗日戰爭階段,杭州曾被日寇占領。張天培慨嘆前後十二年情景不同,因詠詩與作序時間相距十二年。

(一)擬作杭游

十丈紅塵久厭居,市廛生計負詩書;明朝擬赴西湖去,檢點行裝樂有餘。

(二)北車站

人山人海一車場,撲面迎人粉黛香;想是都尋西子約,春申添個好風光。

註:“撲面迎人粉黛香”,是指是日出遊仕女如雲。

(三)車站啟行

麾罷紅旗即啟行,郵簽細數一程程;郊原千里澄清景,都向征人眼底生。

(四)湖濱旅社

各邦到底異尋常,水色山光總擅場;獨向危欄閒徙倚,兩橋堤畔盡垂柳。

(五)買舟游湖四首

①雇得湖船一棹偏,隨流客興入湖天;煙波廿里空無際,畫景分明意自便。

②櫓聲咿啞不停橈,處處紅欄處處橋;好水好山迎棹至,荊關妙手恐難描。

③粉香扇影集湖船,覿面相逢總善緣;儂自遊行儂自好,旁人何事苦相憐!

④盈盈笑語各溫存,眉嫵嬌羞半酒痕;分得湖山清秀氣,教人那不盡消魂。

(六)樓外樓

小集樓欄恣客餐,細論風味佐杯盤;錢羹蓴菜尋常品,一入湖廚便改觀。

註:久居滬上,厭食魚類視同嚼蠟,同人等檢菜,選取醋魚,余提反對。僉云:阿木林,未知魚膾為此間佳品,食後不許再添,已而果然,相與大笑。

(七)武松墓

打虎威名舉世知,英雄豈止死留皮;荒墳三尺蓬蒿掩,也剔蒼苔讀古碑。

(八)風雨亭吊秋瑾女士

烈烈轟轟做一場,千秋留得姓名香;深嗟巾幗屠龍手,風雨晨昏咽墓旁。

(九)岳王墳

專祠凜凜死猶生,赤膽忠肝鐵鑄成;絮酒生芻墳下拜,更從何處覓長城。

(十)於忠肅廟

社稷威靈國有君,立朝談笑掃夷氛;詎知出帝鏇歸日,兩字沉冤沒大功。

(十一)五柳居

魚羹宋嫂六朝無,何物肥鮮出晚廚;怪得老饕誇口福,銀刀細膾酒盈壺。

註:杭州食鮮,以魚制餚,享盛名者:一為王順興魚頭豆腐,一為杏花村醋溜魚。醋溜魚傳為宋五嫂遺譜:以竹籠蓄魚湖中,當筵烹製,味最鮮美。番禺方恆泰西湖詞云:“小泊湖五柳居,當筵舉網得鮮魚,味醋最愛銀刀膾,河鯉河魴總不如”。

(十二)三潭印月

水色瀠洄帶碧空,四圍樹影塔當中;尋常一樣天邊月,照到三潭便不同。

(十三)白堤

一官遠謫守杭州,詩酒生涯日唱酬;畢竟甘棠遺愛在,長堤嫋嫋柳垂留。

(十四)蘇堤

沿堤弱柳倩人扶,謫宦風流舉世無;為有白蘇雙刺史,人間才覺愛西湖。

(十五)蘇小小墓

一代才名女校書,西冷橋畔是兒居;美人脂粉俱塵土,憑弔孤墳夕照余。

(十六)韜光寺

插天萬竹扣禪扉,絕頂攀躋足力微;湖外紅光江外海,滿天雲氣濕人衣。

(十七)南北峰

南北高峰日往還,洞天福地隔人寰;肩輿咿軋來時路,多少岡巒尚未攀。

(十八)仙霞洞午飯

一飯仙宮亦夙緣,筍餚羅列滿僧筵;浮生碌碌成何事,飽啖伊蒲腹自便。

(十九)十八澗

芳草繽紛滿澗生,彎彎曲曲裹前程;山窮水盡叢林鎖,不信前頭有路行。

(二十)葛莊

葛仙化去跡猶留,丹灶苔封幾度秋;訪古我增無限感,白雲渺渺水悠悠。

(廿一)九月九日韜光嶺

破帽殘衫此地來,況逢佳節更顏開;山頭楚楚銀袍子,誰是登高作賦才。

(廿二)葛嶺吊賈秋壑

荊襄危急羽書馳,十成貔貅力不支;相國半閒娛蟋蟀,木棉末路死猶遲。

註:賈秋即賈似道宋理宗左丞相,奸臣。傳為縣尉鄭虎臣殺。

(廿三)靈隱寺羅漢堂

廣堂五百列金身,寶相尊嚴狀逼真;只有一般增懊惱,滿衣似我染淄塵。

(廿四)小青

絕色難容古所同,可憐身世等秋風;杜鵑遍染梅花後,嶺樹猶疑血染紅。

(廿五)飛來峰

莽莽乾坤總化機,峰巒到處任紛飛;至今岩石猶生動,多事人間論是非。

(廿六)鏇滬

車聲軋軋箭離弦,五百歸程只半天;破浪乘風差可比,此行真不遜登仙。

二、陸瑞徵題跋(七絕)兩首

心齋表兄以《杭游詩草》見示,敬題其後。

其一:不道湖游秋最宜,淡妝西子獨風姿;

雷鋒夕照三潭月,此老篇中合有詩。

其二:浣紗溪上昔曾游①,百六行程未實舟②;

為得杭游留詠草,西湖風景臥中收。

弟吉庵陸瑞徵拜稿

註:①光緒廿七年曾游紹興諸暨縣,溪在城外,小住數月;

②此地至杭更有百六十里水程,未到,想亦無緣之誤。

三、周鳳歧題跋(七絕)兩首

謹題湖游詩後

其一:西湖風物久聞名,一讀君詩眼倍明;

不羨淡妝濃抹處,動人饞口是魚羹。

其二:勝游十日最堪論,香冢忠墳遍爪痕;

憑弔滄桑無限感,英雄涕淚美人魂。

翹西弟周鳳歧初稿

四、陸章銓題跋(七絕)兩首

謹題杭游詩後

其一:車聲軋軋入杭州,飽作西湖十日游;

吟橐滿裝新拾句,佳山佳水一齊收。

其二:拭開塵眼讀君詩,從此西湖結想痴;

靈境未容雲占斷,觀潮時節是游期。

弟陸章銓未是草

五、宋煥國題跋(七絕)兩首

捧讀杭游吟草,儼如身歷其間;宗少文臥遊山水,良有以也。因成二截,聊以志感。即請張心齋賢巒兄指正。

其一:作客杭州憶昔年,天然佳境恣流連;

新詩載滿牛腰束,儘是琳琅錦繡篇。

其二:讀罷君詩當勝游,西湖風物信清幽;

六橋三竺煙波景,一一都從眼底收。

愚妹倩宋煥國拜題

六、葉培山七律一首

心齋先生以杭州詩草見示,並系以詩次韻敬題其後。

西湖風景誰能說,及讀杭游百有加;最好曼殊添外集①,未應阿秀失生花②。

瓜皮合載青溪妹③,梅影長留處士家;快事岳五墳上過,當年丞相為排衙。

註:①蘇瑛,佛號曼殊,為一代名僧埋骨西湖;

②鄉親林秀紅女士解吟事,流落杭州,身後友人為葬湖上;

③集中有卻妓一詩故及之。

晚曼秋葉培山拜稿

七、陸品珪七古一章

心齋老叔以杭游詩草囑題,謹勉強從命。並請教正。

憶昔寄居滬上時,朋儕約瞻西湖姿;奈我賦性太憨痴,以為未必擅雄奇;

山明水秀皆是怡,獨鍾此湖將何為?機緣逸去境遷移,偶一回思悔莫追!

今讀先生杭游詩,不禁掩卷神為馳;此身似置蘇白堤,如見青青楊柳垂。

又似泛舟湖之湄,相逢多半口凝脂;又似忠墳前拜稽,又似古寺中俳徊;

又似剔苔讀古碑,又似臨冢吊娥眉;峰嶺潭澗似盡窺,仙莊霞洞亦棲遲。

神魂飄忽東復西,瞬間百里數往回。吁嗟呼!先生之詩弗能知。

但覺感我至如期,佳篇曷敢贅俚詞。不已於言妄作之,先生幸勿腹中誹。

愚侄陸品珪拜稿

八、甘施恩條幅一副

民國卅六年(1946)讀張心齋先生游西湖詩草時,適抗戰勝利,歡喜之餘,而寫成條幅一副。

讀張心齋先生杭游詩草後

杭州有名湖,艷麗比西子,湖內綠楊堤,湖外雙峰峙,

風雨鶯花間,湖濱亦城市,自古游湖者,流連多名士。

先生欲追蹤,遊興勃然起,竟作十日歡,優遊姿杖履,

或吊忠烈魂,或考遺逸史,或探峰壑奇,或醉蓴鰩鮮,

鴻爪與雪泥,一一以詩記,佳句屬天機,珠玉畫羅綺,

誦讀神為馳,恍入湖山里,吁嗟呼今日,西子苦蒙塵。

何時雪其恥?悠悠我心憂,涕灑滂沱濕滿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