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忠[甘肅省著名畫家]

張守忠[甘肅省著名畫家]

張守忠甘肅通渭縣人。1936年出生於通渭農民家庭,1962年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美術系,先後在通渭一中、二中任教。他是通渭歷史上的第一位專業畫家和專業美術教師。

基本信息

就學

張守忠先生就學期間,值常書鴻先生擔任院長一職,從全國各地搜羅了一大批精英,當時的蘭州藝術學院可渭人才濟濟。四年的專業學習,為守忠先生在中國畫領域的探尋及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先生過人的領悟能力使他的作品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也確定了他以後的努力方向。學習時期的張守忠先生就脫穎而出,有作品散見於省內各大報刊,深得老師同學賞識。張守忠先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回到了家鄉,為了照顧家人,在通渭一中謀得一普通美術教員的差事,由於美術課較少又兼代政治、歷史等課程。

耕讀

“耕讀”本是中國文人退避歸隱的理想方式,“採菊東籬”是對“悠然”生活的由衷讚嘆。張守忠先生一邊教書育人,間又耕種忙收,貧瘠的土地聊以維持全家人最低的生活水準,感受最多的是生活的艱辛與無奈,那份“悠然”只能是先生忙裡偷閒揮灑中得以體味的留存,其內心痛楚的掙扎和個性的倔犟自負在其作品中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泄與張揚。“畫品即人品”,張守忠先生的畫正是印證了這一藝術規律!張守忠先生早期作品生活氣息很濃,堅實的學院功底加之對生活的敏銳洞察,極富感染力,就現在看來依然充滿了生機。先生在大學期間的工筆自畫像,造型嚴謹,功力極好,大量的來自生活中的素材,無論人物、山水、家禽及生活器具充滿著畫家對生活的愛,其技法精純,達到了一個讓人驚嘆的高度。通渭是張守忠先生的家鄉,人文氣息濃郁,環境的薰陶使他的作品具備了人文的品格。剛回到家鄉,每天面對著熟悉的生活,他畫了大量的速寫,雞是最常見的表現題材,對雞的長期觀察和研究,使得在水墨材料的表達上得心應手,畫面富有情趣和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文革”期間先生也作過幾幅應時之作,構圖謹嚴完滿,充斥畫面的亢奮情緒是那個時代人們精神狀態的真實寫照,能留存至今,實屬不易,足見其鄉土人情樸厚、文風昌盛。

風格

張守忠先生大量的以傳統題材為花鳥畫內容的作品,是七十年代以後所作。隨著年齡及閱歷的增長,自覺意識漸漸復甦,傳統文人寄情托意的繪畫方式同先生直率爽勁的性格得以暗合,從客觀的表達,逐漸走向主觀的傾訴,應該說張守忠先生在中國畫領域的實踐走向了一個高端。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一生之追求,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得到最完整的體現,中國傳統人文精神以“暢達精神”“直抒胸臆”為要旨,一生的積累以及對中國畫書寫特質的把握,使得張守忠先生的作品臻於“化境”,達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張守忠先生有很深的學院修為,又依家鄉蒙養,鮮明的品格秉性讓守忠先生的作品獨具魅力。張守忠先生是下過“功夫”的畫家,“才情”加之“實力”使作品氣定神足,在中國畫領域的不斷實踐,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也給予我們一個起點、一種啟示。

願張守忠先生“筆墨”不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