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賓

張士賓 字公仕,福建德化豐厚社人,古瓷都德化明代知名詩人。

張士賓 字公仕,福建德化豐厚社(約今大銘瓊英山後一帶)人。古瓷都德化明代知名詩人。
張士賓生活於明萬曆(1573~1619)間。自幼聰明好學,遍覽群書,潛心經史,博學多才,擅於詩賦,為當時德化吟壇知名騷客。曾人國子太學,以監生出身步入仕途,歷任州縣地方官吏。後任順天府涿州州同,升大寧都司斷事。
張士賓出生、成長於偏僻山村,從小與貧苦農民生活在一起,接觸人民最底層,了解人民的疾苦與呼聲,所到任職之處,重視興革,政績稱著。一生怡情山水林泉,耽於旅遊,每工余間暇,常邀侶結伴賞覽名山大川勝跡園林;足跡所到,揮毫記勝,即興賦詩,寫下無數篇章。他一生所寫詩詞不可勝數,然大都散失。被後人收入《德化縣誌》(乾隆版)的有20餘首。其中有《和林伯子天下無山高戴雲歌》、《九仙山十二景》、《九仙洞》、《摩雲洞》、《小石天》、《半閒亭》、《永安岩》、《步楊明府九仙覽勝》等,皆收輯於《瓷都德化古今詩萃》(鷺江出版社1993年7月版)。還有《九仙山志·序》(萬曆四十五年撰)、《半閒亭記》各一篇亦收輯於《德化縣誌》(乾隆版)。錄其《九仙山十二景》:
靈鷲奇花
世尊當日一花拈,散落瑤瓊泊岫巖。
朵朵香風天外嗅,芳姿更向月中纖。
永安翠竹
澗環萬竹翠交加,般若台高轉法華。
夜半岩頭風雨作,化龍疑是葛洪家。
高台說法
當年說法有高台,聚石累累劫已灰。
倡向亭頭聽半偈,散花天女雨中來。
層洞摩雲
乍登洞壑接青霄,伸手摩雲五色饒。
此去蓬萊應不遠,虹霓漫借作長橋。
魁星彩筆
石洞嵌簽雲路通,斗杓高出萬峰中。
洞前彩筆驕如許,花放春三映日紅。
彌勒禪門
玲瓏古洞秘青霞,指點蒼山木石賒。
繡佛何年留面目?白雲繚繞作袈裟。
龍池霖雨
雲樹高懸百仞台。中含滄漭石池開。
蟠龍時或朝天去.卻念蒼生帶雨回。
石井甘泉
老僧杖錫夜歸遲,曉起粼粼一勺漪。
莫是山深來虎豹。清漣千古照鬚眉。
林織
給孤買地布黃金。到處盡將寶作林。
翠織睛雲迷去住。山花片片著羅衾。
夕照回光
新築回塘弄晚漪,睛雲如練鏡中披。
浮光返映維摩室,始信獼猴舊有池。
蓮峰月色
崔巍五出染晴霞,人道峰如菡萏花。
可是太華分十丈,月明猿鶴唳天涯。
松徑風濤
白日松風韻野濤,虬枝壓徑出平皋。
摳衣欲覓知音者,弘景當年興自高。
以上詩篇,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對風光景物觀察感受慧眼獨到,詩章意境寓蘊深邃,擬喻形象別出心裁,筆墨遒勁渾厚,文字灑雅流暢。以上詩篇的問世,為九仙山風物畫龍點睛,增色生輝,給大自然附以生命靈魂。張詩問世後,引發後來歷代名士騷人朱光山、蘇履吉等人的詠和與續章,賦於九仙山風物更為濃郁深蘊的文化藝術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