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苓(1876~1951)

張伯苓(1876~1951)

正文

張伯苓(1876~1951)現代教育家。原名壽春,字伯苓。1876年4月5日(清光緒二年三月十一)出生於天津一個秀才家庭。早年入北洋水師學堂習駕駛,1897年畢業後服務于海軍,不久離職回天津執教於家館。1904年,張伯苓赴日考察教育,回國後將家館改建為私立中學,定名敬業學堂。1907年,在南開建成新校舍,遂改稱南開中學堂,從此聲名漸著。1917年秋赴美國,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教育,次年回國,著手籌辦南開大學。1919年秋正式開學。1923年,創辦南開女子中學。1928年創辦實驗國小。1937年以前,南開已形成了從國小、中學到大學的完整體系,他先後擔任校長四十餘年,培養出不少人才。張伯苓提倡教育救國,辦學方針注重理工科教育。他反對學生介入社會政治活動,但也曾保護過進步師生。
“七七”事變後,南開被日軍飛機炸成廢墟,大學部先遷長沙,繼遷昆明,與北大清華合組成西南聯大,張伯苓任校委會常委。1938年7月,張伯苓任國民參政會副議長。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45年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46年6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1948年6月,他出任南京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不久辭去。1949年拒絕去台灣,留在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伯苓稱讚人民政府的各項政策,曾致電周恩來表示祝賀。1950年5月,從重慶到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歡迎。1951年2月23日在天津病逝。

配圖

張伯苓(1876~1951)張伯苓(1876~1951)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