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珉

張仲珉,男,1934年11月出生,曾榮獲四川省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四川石油管理局標兵、局勞模、石油部先進生產者、石油部標兵等稱號。有多項科研成果獲四川省、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國家科技進步獎。

個人簡介:

張仲珉,男,1934年11月出生,1952年畢業於我校專科鑽探1班。曾任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總工程師、四川石油管理局科委副主任、塔指高級顧問,四川石油管理局專家委員會成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曾榮獲四川省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四川石油管理局標兵、局勞模、石油部先進生產者、石油部標兵等稱號。有多項科研成果獲四川省、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國家科技進步獎。

工作經歷:

1952年夏天,張仲珉從西南石油工業專科學校畢業了。走出校門,他先後在四川石油探區任實習員、技術員。1956年後在隆昌氣礦、石油溝大隊、瀘州氣礦任工程師。1961年任川南礦務局副主任工程師。1964年後擔任了川南、川西北礦區副礦長、總工程師等職。1988年任四川石油管理局工程公司副總經理。1987~1988年還被聘為石油部沙漠鑽井顧問組技術顧問。1989年3月任塔里木
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總工程師。1993年任四川石油管理局科委副主任和局專家委員會成員。1997年被聘為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高級顧問。1989年被評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3年成為美國石油工程師學會會員。
1966年6月22日,川南礦區3211 1鑽井隊承鑽的合江塘河1井井噴著火,瞬時問烈焰翻滾,火光沖天。時任礦區黨委委員、副指揮兼總工程師的張仲珉,在火勢最危急的時刻,為了搶救這口高產氣井,保住塘河氣田,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帶頭衝進火網,尋找火源,組織搶救。他的頭髮被呼嘯的烈焰燒掉,頭部、雙腳被燒傷,整個手、臂幾乎全部燒爛,燒傷面積達40%。雖身負重傷,但為了儘快查清火源,他強忍劇痛,搖搖晃晃地再次撲進火海。後面趕來的同志把他從火海中搶背了出來,他卻焦急地高喊:“莫管我,快關3號閘門!”在英雄們捨死忘生地搶救下,“氣老虎”被馴服了,氣田保住了。張仲珉和3211 1鑽井隊為國家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他們的英雄事跡傳遍了神州大地,全國上下掀起了學英雄榜樣、走英雄道路、創英雄業績的活動。這一年,張仲珉被評為戰區標兵和石油部標兵。同年,作為3211 1鑽井隊英雄集體的成員,參加了建國17周年國慶觀禮,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表揚和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張仲珉從基層到機關,從技術員到鑽井技術、管理專家,長期從事石油及天然氣鑽井生產技術研究和管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早在50年代,在隆昌區隊和隆昌氣礦時,就專門研究和處理各類鑽井事故,自行研究設計了實用的打撈工具,成功地打撈了各類井下落物,被職工親切地稱為“張打撈”,譽為“鑽井醫生”。70年代在川西北礦區工作期間,張仲珉參與組織了全國第一口7000 m超深井——關基井和其他超深井的鑽井、固井、試油設計及施工。關基井的鑽探成功,填補了我國超深井鑽探的空白。在擔任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工委常委、總工程師期間,儘管氣候惡劣,環境艱苦,但他仍經常深入沙漠腹地,到鑽井隊指導工作。作為鑽井專家,他先後組織領導了川西北礦區和塔里木油田的超深井鑽井工藝技術科研攻關,在四川鑽成全國最深的7175 m超深井一口和6000 m超深井三口。在塔里木盆地鑽成6000~6500 m超深井20口。還組織指揮了川南、川西北礦區和塔里木油田多次井噴失控滅火等重大搶險工作,並獲得成功。同時張仲珉還結合生產實際進行科研攻關,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我國最深的超深井(關基井,井深7175 m)的鑽井工藝》1978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高抗擠套管在塔里木深井和超深井的套用及推廣》1 992年獲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塔里木盆地沙漠腹地鑽井工程綜合配套技術》分別於1 994年和1 995年獲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塔里木深井超深井鑽井工藝技術》1999年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並有多篇論文及譯文在國際石油工程會議或國內刊物上發表。

突出貢獻:

由於張仲珉突出的成績和重大貢獻,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是對石油工業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先後兩次被授予省、部級勞動模範和先進生產者。特別是在塔里木會戰期間,受到了江澤民總書記和李鵬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張仲珉以優異的成績向祖國和人民,也向母校交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