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德[經濟學教授]

張仁德[經濟學教授]

張仁德 男,1938年11月生,河南安陽人。經濟學博士、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信息

書法家

張仁德的書法作品
張仁德先生自幼喜愛書法藝術,初學顏、柳、趙,繼學李邕祝允明,後轉米書多年,間習篆隸。拜魏啟後先生為師,受益匪淺。近十多年來,主攻行草書法,有幸得到沈鵬先生的指導點評,感悟又得升華。先後臨習于右任、林散之懷素、張旭、王鐸、傅山等經典之作,並得到言恭達先生的親授,書藝又展新姿,行草書法初顯“氣象正大、灑脫淋漓、雄渾險峻、抒情散懷”之風格。
張仁德先生對書學理論頗有研究,撰寫發表論文多篇,提出書法技法創作之關鍵是“線條的表達”;書法作品品評的最高標準是“對立統一、高度和諧”;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占據東方文化主導地位的儒、釋、道思想,核心是大正氣象;書法不僅僅是技法問題,還需重視書道的研究,何為“道”,觀點也;現代文化觀是構建當代書法觀點的基礎等主要觀點。
對於國學,張仁德先生頗感興趣,他認為國學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因,公道正義是中華民族千古一貫的真理。
張仁德先生的書法作品和書學論文多次在中國書協舉辦的書展、書賽中入選或獲獎。作品被美、日、韓、英、奧、瑞等國家藝術機構和香港、台灣藝術名人收藏。巨幅丈二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主編出版有《中國法書精選》、》《濰坊清末年畫精品集》、《我的書法思想與實踐》、《現代文化背景中的書法創作觀念試探》等書籍。
張仁德先生主要書法藝術成就
1996年 多幅作品在《中國書法》雜誌刊登。
1996年 楹聯書法作品在“全國第二屆楹聯書法大展”中入選提名。
2000年 書法論文入選《全國第五屆書學理論討論會文集》。
2004年 書法作品在“首屆中國書畫‘才情展示’作品大賽”中獲銀獎,被錄入《中國書畫才情展示作品集》,並被授予“中國書畫才情選手”稱號。
2006年 在“全國同撰‘和諧’嵌字聯書法選拔賽”中獲“教師百傑”稱號。
2006年 書法作品《李白詩》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
2007年 在首屆中國“國學獎”評選活動中獲創作成果類金獎,並榮獲“百佳國學文化傳承人”和“國學功勳藝術家”稱號;書法作品入選《中國國學人物誌》《類編國學大系》。
2007年 書法作品入選《走進書畫大家》。
在“第六屆全國書法刻字展”中獲全國獎

高級工程師

張仁德,上海嘉定人,民國5年(1916年)生,上海市塗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民國29年畢業於上海震旦大學化學系,同年7月在上海情誼藥廠研究所任研究員,民國30年在華德薄荷廠任廠長,1950年1月在上海協和行化工製造部任主任,研究成功薄荷腦含量快速測試法,1956年1月進上海造漆顏料工業公司中心試驗室任工程師。通曉英、法文。負責酚醛樹脂、順丁烯二酸酐改性樹脂研製和生產。1957年研製成功醋酸乙烯單體及其乳液(白膠)、乳膠漆、聚乙烯醇縮丁醛和磷化底漆等,並在振華造漆廠投產。1965年研製成功國內最早的水性塗料水性酚醛醇酸烘漆和3020水性電泳漆,是國內水性塗料開創者。1968年研製成功酚醛改性桐油電泳漆。1973年研製成苯一丙乳膠漆,廣泛用作建築塗料。1977年退休。

甕安副縣長

張仁德,男,漢族,貴州畢節人,1965年2月出生。曾任貴州省畢節市林口中學教師;貴州省福泉縣勞動人事局工作員、科員;福泉縣勞動爭議仲裁委辦副主任;福泉縣勞動人事局仲裁股股長、副主任科員;福泉縣勞動爭議仲裁委辦主任;福泉縣龍昌鎮副鎮長;福泉市監察局副局長;福泉市城廂鎮鎮長;福泉市金山辦事處主任。2003年3月任甕安縣副縣長。

南開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簡介

張仁德,男,1957-1962年於南開大學經濟系讀本科,1962-1965年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讀研究生,1965-1974年執教於廣州暨南大學經濟系,1974年至今在南開大學經濟系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1988年被聘為教授,從事政治經濟學、比較經濟學、公司經濟的教學與研究。其間,曾於1980-1984年赴南斯拉夫進修並攻讀博士學位。現任南開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赴俄羅斯、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波蘭、韓國以及香港等地進行學術訪問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經常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主要是東歐中亞經濟研討會和中國經濟發展研討會)。此外,曾應邀赴中山大學、華南師大、暨南大學、廣東商學院、蘭州商學院、寧夏第二民族學院、浙江財經學院、山東化工學院、哈爾濱師大等兄弟院校進行講學或主持學術講座
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1985年二等獎、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1987年三等獎、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1990年三等獎、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史學會一等獎、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1996年三等獎。
1999年,曾獲南開大學“特等獎教金”。

社會兼職

兼任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東歐中亞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天津市東歐中亞經濟研究會理事長;天津市仲裁委員會委員等。

科研及教學方向

研究方向:比較經濟學、企業理論與制度
主講課程與研究生指導:比較經濟學、比較經濟學著作選讀、制度與企業理論
現指導博士生10名。
科研課題:(1)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比較研究(國家教委)
(2)東歐地區各國向市場經濟過渡的理論與進程(國家教委)
(3)比較經濟學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
(4)過渡經濟比較研究(天津市社科基金)
(5)轉軌經濟的比較研究(教育部)

科研成果及榮譽

代表著作
(1)《東歐獨立國協國家向市場經濟的過渡》
(2)《世界市場經濟模式的綜合與比較》
(3)《比較經濟體制學》
(4)《新比較經濟學研究》
(5)《現代公司經濟導論》
(6)《企業文化概論》
代表論文
(1)《南斯拉夫經濟模式的發展及未來》,《經濟與社會體制比較》1990年第6期
(2)《比較經濟學的思想淵源》,《財經論叢》1992年第4期
(3)《當代西方經濟私有化評析》,《高校理論戰線》1992年第6期
(4)《原蘇聯東歐國家改革失敗的原因與教訓》,《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3年第1期
(5)《中國企業產權制度的選擇》,《南開經濟研究》1996年第2期
(6)《現代企業制度及其比較分析》,《商學論壇》1997年第3期
(7)《生產社會化、市場化與產權主體多元化》,《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第3期
(8)《理論貢獻與國有企業改革》,《理論與現代化》1998年第3期
(9)《論非國有產權主體的生成機制》,《理論與現代化》1998年第9期
(10)《也談中國經濟學向何處去》,《經濟學動態》1999年第3期
(11)《論國有企業改革的關鍵》,《南開管理評論》1999年第4期
(12)《公司起源和發展的歷史分析與現實結論》,《南開經濟研究》1999年第4期
(13)《人力資本與企業家持股研究》,《南開學報》2000年第3期
(14)《美、日ESOP制度比較與啟示》,《經濟學動態》2000年第12期
(15)《比較經濟研究:從比較法到設計法—21世紀比較經濟學展望》,《中國經濟問題》2000年第5期
(16)《比較經濟學的“轉軌”與發展》,《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年第8期
(17)《也論物化勞動與價值創造——與錢伯海先生商榷》, 《南開經濟研究》2002年第3期
(18)《國有經濟腐敗的委託代理因素分析》,《當代經濟科學》2003年第2期
(19)《金融全球化與開發中國家的金融風險》,《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3期
所獲榮譽
研究成果先後獲得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1985年二等獎、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1987年三等獎、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1990年三等獎、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史學會一等獎、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1996年三等獎。
1999年,曾獲南開大學“特等獎教金”。
學術交流
曾赴俄羅斯、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波蘭、韓國以及香港等地進行學術訪問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經常參加全國性學術會議(主要是東歐中亞經濟研討會和中國經濟發展研討會)。此外,曾應邀赴中山大學、華南師大、暨南大學、廣東商學院、蘭州商學院、寧夏第二民族學院、浙江財經學院、山東化工學院、哈爾濱師大等兄弟院校進行講學或主持學術講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