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郎

張一郎

張一郎,男,乳名小鍋子,江蘇溧水人,1928年6月,出生於一個窮苦農民家庭。 10歲喪父,母親到有錢人家當幫工,把他寄養在哥嫂家中,不久嫂子去世,無奈之中,又把他送到日偽警察所。因人長得機靈,被日軍駐溧水警備隊隊長紀田太郎看中,把他作為“乾兒子”收養,給他取了個日本名字“衣奇勞”,還每天教他讀日文,所以,張一郎會說一口流利的日本話。他住在日本軍營里,親眼目睹了日本兵隨意殘害中國人的情景,驚恐之餘暗恨日本兵的殘暴,而自己又被稱作漢奸,心裡非常痛苦。16歲時,他有了投奔新四軍的念頭。

基本信息

張一郎簡介

10歲喪父,母親到有錢人家當幫工,把他寄養在哥嫂家中,不久嫂子去世,無奈之中,又把他送到日偽警察所。因人長得機靈,被日軍駐溧水警備隊隊長紀田太郎看中,把他作為“乾兒子”收養,給他取了個日本名字“衣奇勞”,還每天教他讀日文,所以,張一郎會說一口流利的日本話。他住在日本軍營里,親眼目睹了日本兵隨意殘害中國人的情景,驚恐之餘暗恨日本兵的殘暴,而自己又被稱作漢奸,心裡非常痛苦。16歲時,他有了投奔新四軍的念頭。

經歷

1943年7月的一天,小鍋子偷了一支三八步槍和一些子彈,乘著天黑的夜晚,偷偷爬上城牆,用繩子滑下去,越過護城河,摸到橫山縣亭山區李在鳳村,投奔了新四軍游擊小組。游擊小組的隊員雖然歡迎他的投誠,但心裡還有許多疑慮,對他心存戒備。有一次,小鍋子埋伏在烏山東邊的公路邊,碰上幾個汪偽軍經過這裡,躲在遠處監視小鍋子行動的一名游擊隊員心想小鍋子是不是約他們在這裡接頭,正在他估猜之時,只見小鍋子連打了幾槍,擊傷了3個偽軍,其餘的偽軍以為遇上了新四軍,嚇得魂不附體,拚命往縣城逃跑,有一個偽軍還丟下了一支長槍。從此。游擊小組的隊員們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大家開始稱呼他張一郎,而他在黨組織的培養教育下也進步很快。

1944年春,由於張一郎膽大有謀,大家推選他擔任游擊小組組長。在區黨委的領導下,他帶領游擊小組積極開展抗日除奸活動。有一次,張一郎率領游擊小組在孫家圩活動,遇到一名偽自衛團長端樂福,端不知張一郎已經投奔新四軍,當張一郎吩咐游擊隊員把他綁走時,端大吃一驚:“都是自己人,何必這樣呢!”張一郎說:“你沒有一點中國人的骨氣,誰跟你是自己人。”端樂福說:“你不是紀田太君的乾兒子嗎?”張一郎憤怒地說:“紀田的乾兒子早已死了,我是抗日新四軍戰士。”端樂福一聽渾身發抖,最後交出他所掌握的8支長槍、4支短槍、2000發子彈和數百把大刀。這些武器充實和改善了橫山縣亭山區、鄉抗日游擊隊的裝備,保衛了地方抗日民主政權。

1944年12月25日,張一郎和游擊小組的部分隊員到沙河動員民眾參軍,被便衣特務發現後報告了日軍溧水警備隊。日偽軍立即出動70多人將沙河一帶圍住,圍殲張一郎游擊小組。張一郎命令幾名游擊隊員鑽到敵偽軍背後,打亂敵人的包圍,自己和一名游擊隊員吳順喜堅持原地吸引敵人火力,掩護民眾安全轉移。民眾安全轉移後,張一郎腿部中彈倒在田埂邊上,他把槍遞給吳順喜說:“我腿斷了,不能跑了,我用手榴彈掩護你,你快跑。”吳順喜一個勁地要背他走。就在這時,只離他們幾十步遠的地方有幾個日偽軍追趕過來,嚎叫著“快繳槍,你們被包圍了!”張一郎大聲命令吳順喜把他放下,趕快撤。吳順喜只好含淚離開張一郎。張一郎在手榴彈用盡之後,才被日偽軍抓住。敵人一看是“衣奇勞”,要抬他去見紀田太郎認個錯,說紀田可能會饒恕他不死。張一郎寧死不乾,並用日本話罵日本兵。鬼子氣極了,用刺刀將他戳死。事後,人們發現他的腿上中了3槍,上身被刺了23刀,還發現他左手膀上刺畫帶顏色的“堅決跟新四軍革命到底”10個字。年僅17歲的張一郎懷著堅定的抗日意志,為民族解放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