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

弦歌

弦歌(拼音:xián gē),詞語意指用琴瑟等伴奏歌唱: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弦歌之聲在浩蕩地激揚著。依琴瑟而詠歌;指禮樂教化;為出任邑令之典;指禮樂教化、學習誦讀;諧音,鏇歌,即凱鏇之歌。

基本信息

釋義

基本解釋

用琴瑟等伴奏歌唱: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弦歌之聲在浩蕩地激揚著。

分開解釋

弦:弦xián系在弓背兩端的、能發箭的繩狀物:弓弦。弦韋。弦月。下弦。應弦而倒。

歌:歌gē唱:歌唱。歌詠。歌頌。歌壇。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能唱的文詞:唱歌。歌譜。歌詞。

出處

弦歌孔子皆弦歌之

(1).依琴瑟而詠歌。《周禮·春官·小師》:“小師掌教鼓鞀、柷、敔、塤、簫、管、弦、歌。”鄭玄註:“弦,謂琴瑟也。歌,依詠詩也。”《史記·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宋蘇軾《和王勝雲》之二:“齋釀如澠漲綠波,公詩句句可弦歌。”元李治《敬齋古今黈》卷一:“古《詩》三百五篇,皆可聲之琴瑟。詠其辭,而以琴瑟和之,所謂弦歌也。古人讀詩皆然。”

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三:“差不多整天都有弦歌之聲在浩蕩地激揚著。我們的門禁並不森嚴,外來民眾是可以隨意出入的。”

(2).指禮樂教化。《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史記·儒林列傳》:“及高皇帝誅項籍,舉兵圍魯,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樂,弦歌之音不絕,豈非聖人之遺化,好禮樂之國哉?”唐劉禹錫《國學新修五經壁記》:“俾我學徒,弦歌以時。”明李東陽《九橋書屋為京學陳教授作》詩:“猶有弦歌遺業在,誤疑家塾是黌宮。”清劉大櫆《問政書院記》:“弦歌以和其心,誦讀以探其義。”

(3).為出任邑令之典。《論語·陽貨》記孔子學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為教民之具。後因以“弦歌”為出任邑令之典。《晉書·隱逸傳·陶潛》:“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唐秦韜玉《送友人罷舉除南陵令》詩:“共言愁是酌離杯,況值弦歌枉大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孔子絕糧三日,而弦歌不輟。”(4).指禮樂教化、學習誦讀。古代傳授《詩》學,圴配以弦樂歌詠,故稱“弦歌”。後因指禮樂教化、學習誦讀為“弦歌”。《韓詩外傳》卷一:“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蒿萊,蓬戶瓮牖,桷桑而無樞,上漏下濕,匡坐而弦歌。”《孔子家語·在厄》:“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外無所通,蔾羹不充,從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講誦,弦歌不衰。”宋張孝祥《六州歌頭》詞:“洙泗上,弦歌地,亦羶腥。”元李冶《敬齋古今黈》卷一:“古《詩》三百五篇,皆可聲之琴瑟。口詠其辭,而以琴瑟和之,所謂弦歌也。古人讀《詩》者皆然。”清陳夢雷《寄答李厚庵百韻》:“比屋聞弦歌,童叟朴以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