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前城

弘前城

1609年(慶長14年)大浦信枚,再次開始築城。 1903年(明治36年)開始播種櫻花,成為賞櫻花的名勝。 1952年(昭和27年)被指定為國家的歷史遺蹟。

簡介

弘前城由弘前藩(津輕藩)第2代藩主津輕信枚於1611年建造,江戶時代作為津輕氏的居城成為了津輕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
護城河、石垣、野戰工事等城郭的全貌基本上保留了廢城時(1871年)的原形,天守閣、3座角樓、5座城門等幾乎所有建築都被指定為重要文物。其中1811年重建的天守閣,是東北地區唯一現存的非常珍貴的文物。城郭周邊對弘前城遺址進行修整,建成了達49ha的弘前公園。園內栽植了染井吉野等50種2600株櫻花,4月下旬迎來賞花期。毎年4月下旬~5月上旬舉辦弘前櫻花節,各處舉辦各種活動,日本全國的大批遊客來訪。這一時期彩燈開至23點,可以觀賞夢幻般的櫻花夜景。
園內另外還有護國神社、弘前市立博物館、寬大的弘前城植物園等。
位於津輕平原,城郭的形狀是梯郭式平山城。由城堡的中心部(本丸)、外城(第二層圍牆)、第三層圍牆、第四層圍牆、北城郭、西城郭六個城郭構成。溝、石垣、野戰工事等城郭的全貌大體上保留了廢城時候的原形,是極為貴重的城。瞭望樓3層是江戶時代後期重建的,作為櫓的第二層圍牆的三層的辰巳櫓、醜寅櫓、未申櫓的3棟,第三層圍牆的追手門、東門,外城的南門、東門,北城郭的龜甲門的5棟都是各自築城時的樣子,全部被指定為國家的重要珍貴文化遺產。屬於梯郭式平山城。

櫻花名勝

現在作為弘前公園(鷹揚公園)變成旅遊名勝,由弘前市所有和管理。瞭望樓和櫻花相映成輝,作為日本屈指可數的賞櫻花勝地,這裡有50種5000棵櫻花樹,每當春天櫻花開放之時,花動一城,遊人如織。被選為日本櫻花名勝100景之一。

沿革歷史

1590 - 1627年

1590年(天正18年)南部重用的大臣津輕為信,奉命迎擊進攻小田原的豐臣秀吉南部先鋒,接受45,000石土地的紅色官印,從此津輕改名為大浦。
1594年(文祿3年)大浦為信轉移到在堀越城(弘前市堀越)新建的大浦城。可是,因為堀越城沒有合適的軍事優勢,將新城的候選地定為鷹岡(現在的弘前城所在地)。
1600年(慶長5年)大浦為信參加關原戰役的東軍,自德川家康接受2,000石的增加共47,000石成立弘前藩。
1603年(慶長8年)大浦為信開始在鷹岡築城。
1604年(慶長9年)大浦為信客死京都,築城中斷。
1609年(慶長14年)大浦信枚,再次開始築城。使用堀越城、大浦城的遺留木材緊急築城。
1611年(慶長16年)僅僅歷時1年1個月弘前城落成。東西612m,南北947m,總面積385,200平方米,共用47,000,極為宏偉。
1627年(寬永4年)雷擊燒毀了5層高的瞭望樓。以後,是近200年沒有瞭望樓的時代。

1810 - 1952年

1810年(文化7年)第9代藩主津輕寧親,向幕府申請重新建築3層櫓,完成城堡的中心部分現存的3層瞭望樓。
1871年(明治4年)廢藩置縣,成為廢城。東北鎮台的分隊駐紮。
1873年(明治6年)東北鎮台的分隊解散。城堡的中心部分的府第和武藝所被拆毀。
1894年(明治27年)舊藩主津輕為了向普通市民開放城址,被準許將城地出借。
1895年(明治28年)弘前公園向普通市民開放。
1898年(明治31年)第三層圍牆成為陸軍兵器支廠(以後第八師團兵器部)駐地。
1903年(明治36年)開始播種櫻花,成為賞櫻花的名勝。
1906年(明治39年)北城郭子櫓和西城郭未申櫓被燒毀。
1908年(明治41年)皇太子(後大正天皇),將公園命名為“鷹揚園”。
1937年(昭和12年)現存物建造物群(除了第三層圍牆東門以外部分)被指定為舊國寶。
1950年(昭和25年)文物保護法制定,現存物建造物群(除了第三層圍牆東門以外部分)被指定為重要珍貴文化遺產。
1952年(昭和27年)被指定為國家的歷史遺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