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登斯堡宮

弗雷登斯堡宮

弗雷登斯堡宮(和平宮)荷蘭的著名建築,位於海牙市郊,是聯合國國際法院、國際法圖書館和國際法學院所在地。

簡介

弗雷登斯堡宮弗雷登斯堡宮

偉壯觀的弗雷登斯堡宮殿(Fredensborg Slot)是菲特烈四世國王(1699-1730)的傑作,他出於對這片圍繞著伊斯茹姆(Esrum)湖的廣大區域的熱愛以及對瑞典戰爭結束的紀念,而興建了這座宮殿。因為Fredensborg中的“Freden”在丹麥語裡是“和平”的意思,因此弗雷登斯堡宮殿按其含義可譯為和平宮

歷史

和平宮正式命名並付諸使用於1722年,儘管那時宮殿的建造還沒有完全結束。實際上,直到1766年,當建築師哈斯道夫(Harsdorff)完成了他那畫龍點睛般的最後一道工序之後,和平宮的建造才完成到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模樣。和平宮的建造凝聚了丹麥幾乎所有著名建築師的心血。第一個被委任為和平宮建築師的是1719年的約翰?考納柳斯?克瑞耶(Johan Cornelius Krieger)。這許多建築師的辛勤勞動換來的是一個激動人心並和諧流暢的建築群。除此之外,還有一座宏偉的法國式花園,這座花園自建成以來為丹麥皇家的生活增添了巨大的歡樂。今天,和平宮是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和亨利克親王的夏宮。和平宮是丹麥少數幾個倖免於火災侵噬的重要宮殿之一,所以在這座宮殿身上我們可以看到18世紀丹麥建築的典型風格。

和平宮是荷蘭的著名建築,位於海牙市郊,是聯合國國際法院、國際法圖書館和國際法學院所在地。1899年,在海牙舉行了第一次世界和平大會,會議決定在這裡成立常設的國際仲裁法庭,以調停和仲裁各國之間的糾紛。於是,美國企業界巨頭安德魯·卡內基捐款150萬美元,採用法國設計師設計、荷蘭建築師修改的建築方案,由各國捐贈的建築和裝飾材料建成。1907年奠基,1913年竣工,命名為和平宮。

和平宮

和平宮是一座棕紅色的宮殿式建築,兩層,帶有兩座尖聳的高塔。和平宮正面是由9個大拱門組成的走廊,西邊聳立的鐘塔是附近最高的建築物。底層的拱頂大廳全部採用大理石修建,並飾以金色浮雕,地面由乳白色和淺藍色大理石組成圖案。在大廳中間的主樓道正中,坐落著一尊美國贈送的司法女神石雕,背襯用彩色玻璃鑲嵌而成的3扇落地窗。樓下兩側有一個大法庭和兩個小法庭。走廊里陳列著各國贈送的禮品,其中有一個中國贈送的比人還高的、紅木底座的景泰藍花瓶。大法庭正面中間為法庭席,後面排列著十餘把高背椅,這是法官和助手的席位。審理重大案件時,全體法官都出庭。法庭內有100多個座位,供公眾與記者旁聽。而一樓的兩個小法庭都只有4個法官的座位,主要處理一般性糾紛和預審。二樓有法官會議室和辦公室,其中名為“日本室”的會議室,全部陳列和布置都由日本捐獻。和平宮建成後的第二年,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成立的國際聯盟,在這裡設立了國際司法常設法庭。它與原來的國際仲裁法庭都是國際聯盟下屬的司法機構。二次大戰後,這兩個法庭改名為國際法院,成為聯合國的司法機構。聯合國的會員國都是國際法院的成員。和平宮內的國際法圖書館是一家公共圖書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收藏法學書籍的圖書館。藏書除國際法專著外,還有國際政治、各國法律、各種條約和外交檔案等。圖書館先後為設在和平宮內的仲裁常設法庭、聯合國國際法院和海牙國際法學院等提供服務。國際法學院成立於1923年。1950年後,各國學習國際法的學生,每年可到這裡來參加考試,通過後即可授予學位。和平宮是世界著名國際法專家薈萃之地,許多重要的國際公約都是在這裡開會通過的。例如《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海戰時中立國權利義務公約》以及關於處理非法劫持飛機的公約等,這些公約都被簡稱為《海牙公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