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與夢的解析

弗洛伊德與夢的解析

《弗洛伊德與夢的解析》是文聘元由所著的一本書籍,於2009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該書介紹了弗洛伊德的生活畫卷、精神分析、《夢的解析》之神髓在您面前一一呈現。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被譽為精神分析之父,是影響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著有《性學三論》、《夢的解析》、《圖騰與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等。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弗洛伊德(1856~1939)Freud,Sigmund 。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
奧地利精神病醫生,精神分析學派 的創始人。1856 年5月6日生於摩拉維亞,1939年9月23日卒於英國。1873年進入維也納大學,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他在求學時看到J.布羅伊爾醫生用催眠法治療癔病。又於1885~1886年間就學於J.-M.夏爾科,深信神經症可以通過心理治療而奏效。他曾用催眠治病,後創始用精神分析療法。
他認為被壓抑的欲望絕大部分是屬於性的,性的擾亂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1897年,他對自己進行了艱苦的自我分析,提出了戀母情結,即仇父戀母的情緒傾向。弗洛伊德的"性"是廣義的,他以為身體上的敏感部分都屬於性覺區。著有《夢的釋義》、《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精神分析引論》、《精神分析引論新編》等。

內容

本書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以科學的方法來分析和研究“夢”的著作。在書中,弗洛伊德通過對夢的科學性探索和解釋,發現了“夢的工作”原理,以其天才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式的、令人嘆為觀止的開創精神指出“夢是願望的滿足”,挖掘出人性的真正主宰——潛意識。
在書中,弗洛伊德以數百個有趣的夢為實例,以流暢的筆觸一一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深沉含義,對諸如“夢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做夢?“夢中的情形為什麼通常稀奇古怪?”“夢的意義何在?”“夢的原動力何在?”等一系列困擾人類數千年的疑問提出了合理的解釋。
弗洛伊德稱該是他“所有發現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他一生中只會有一次的“領悟”。著名精神分析學家魯本·弗洛伊德這樣評價:“《夢的釋義》一書中所闡釋的夢的基本理論至今仍然大體上未受到挑戰,甚至任何值得認真研究的替代理論也沒有出現過。”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介紹了:此刻,弗洛伊德的生活畫卷、精神分析、《夢的解析》之神髓在您面前一一呈現。夢,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做的,是最普通而普遍的人類精神現象之一,然而又是一種極神秘的精神現象,古往今來的人們嘗窮己之力釋讀之。在人類所有解夢的努力中,有一種被公認為具有相當的科學性——弗洛伊德認為,夢最主要的意義在於夢是夢者願望的表達,這經過或許是曲折的,間或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夢中的情景仿佛一幕現代派風格的荒誕劇或者一個最難解的斯芬克斯之謎一樣。且聽,謎一樣的夢就如此解開。

目錄

第一章 有關夢的科學文獻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一 夢與清醒狀態的關係
二 夢的材料——夢中的記憶
三 夢刺激及來源
四 夢在醒後為何被遺忘
五 夢的心理特徵
六 夢中的道德感
七 夢的理論和夢的功能
八 夢與心理疾病的關係
第二章 夢的解析方法——一個夢例的分析
第三章 夢是願望的滿足
第四章 夢的歪曲
第五章 夢的材料和來源
一 在夢中最近的和無關緊要的印象
二 作為夢來源的嬰兒期體驗
三 夢的身體來源
四 典型的夢
第六章 夢的工作
一 凝結
二 移置作用
三 夢的表現方式
四 夢材料的表現力
五 夢象徵性的表現:一些典型的夢例
六 例證——夢中的算術和演說
七 荒謬的夢——夢中的智力活動
八 夢中的感情
九 二級製作
第七章 夢進程中的心理
一 夢的遺忘
二 倒退
三 願望的滿足
四 夢引起的驚醒。夢的功能。焦慮的夢
五 原本的和繼發的過程。壓抑。
六 潛意識和意識。現實性。
附錄
譯後記

序言

鑒於在本書第一版和第二版間相距九年之久,對第三版的需要在剛剛過去一年多時間後就出現了。但是,既然我先前不願把本書受到的忽略歸咎於它缺乏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價值,現在我也就無意把對本書再版的需求作為其價值的證據。
科學知識的進步使《夢的釋義》不再受到冷落。當我在1899年寫這本書時,還沒有任何“性的理論”問世,關於精神神經症較複雜結構的分析也尚處襁褓之中。夢的解釋試圖作為一個權宜之計來加速對神經症的心理分析,但是從那時以後,對神經症的較深刻認識已為對夢的理解做出了貢獻。夢的解釋的學說按照本書頭版中尚未充分強調的方向而發展了。從我個人的經驗和斯坦利及其他作者的著作中,我已學會更精確地去評價夢中(或寧可說,潛意識思想中)象徵的意義。在幾年的過程中,大量資料已積累起來並要求予以考慮。我通過在文中的插入語和腳註努力去論述這些新事物。如果這些附加物並不總是符合這部著作的框架,或者如果早期原著並不處處符合我們現時知識的標準,我必須請求讀者寬恕這個缺陷,因為這只是科學不斷迅速前進的結果和標誌。我甚至膽敢預言這一方向——也是對本書的要求——今後的版本會背離先前的版本。夢的解釋必須尋求與詩歌、神話和通俗成語的豐富題材的更密切聯繫,它必須比現今更為如實地論述夢與神經症和精神錯亂的關係。
奧托·蘭克先生在挑選補充事例時給我提供了有價值的幫助,並審訂了本版的校樣。我必須對他和其他許多同事的貢獻和矯正意見表示感謝。
維也納,1911年

主要觀點

“夢的解析”是人類影響最大的心理學經典,奠定了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基礎及研究方法。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解釋了他的三大發現:夢是潛意識欲望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和兒時欲望偽裝的滿足;伊底帕斯(Oedipus)情結是人類普遍的心理情結;兒童具有性愛意識和動機。以下是夢的解析中的主要觀點。
(一)夢的解析方法
1)夢的全程研究包括:
A夢的動機:夢是欲望的滿足,人們有所希望,不能在現實中實現,故而寄託於夢境。
B夢的題材及來源:重要的事實經歷和精神經歷。
C夢的工作過程:凝縮;移置;組裝。
2)夢的解析方法:將夢分割,從每一個細節中推斷其所代表的含義,然後將形形色色的含義總結起來,得出做夢者的真實意圖。
例:一個女人自述夢境:“我看見卡爾(其侄子)死在我的面前,他躺在小棺材裡,雙手交叉地放在面前,他周圍點著蠟燭。這情景就和小奧托(卡爾的哥哥)死時一樣,他的死對我來說真的是當頭棒喝。”
背景:此女人自小喪失父母,由其姐姐撫養長大,後來她愛上了姐姐的一個教授朋友,但因姐姐的反對不能與之攜手。小奧托死後不久,即離開姐姐獨立生活。她心中牽掛那位教授,因姐姐的反對沒有與他再接近過。
解夢:奧托喪禮那天此女人又見到了那位教授,如果現在卡爾死去,此女會回到姐姐身邊,教授也會去姐姐處奔喪,就可以看到教授了。
解釋:女人所希望的並非的卡爾的死去,是重見教授。夢的情節一般是對過去事實(特別是重要的,令人感觸很深的事實經歷)的改造,不是憑空臆想的。故而女人夢中情節選取了侄子喪禮這一事件,達成與教授的重見。
3)夢的解析的技術處理方法
A象徵法:把夢的內容看成一個整體,尋求可以理解的,與原來內容在某些方面有相似的另外一種事物去代替它。但這種方法遇到不可理解且混亂不堪的事物時,就難以解釋了。
例:聖經中約瑟夫夢見七頭瘦牛追逐七頭肥牛並吃掉,象徵著埃及將有七個荒年,在這七個荒年裡要耗盡七年的盈餘。
弗洛伊德截取了這種方法的一部分,只讓事物象徵細節之處。譬如在性心理預示篇章里,他認為手杖,樹木和雨傘象徵著男性生殖器;箱子,盒子,壁櫃代表女性生殖器。
B解碼法:把夢看做一個密碼系統。夢中的每一種東西都是現實中某種東西的借代,夢中的每一種動作行為都固定地與夢中所希望的動作行為對應。弗洛伊德強調“分割夢過程中各細節”的思想。
(二)心理結構的潛意識論
1)弗洛伊德的立體心理結構圖
A意識層
B潛意識層:潛意識或無意識(由各種受到壓抑或被遺忘的情緒,欲望,動機所組成,並失去了與正常交流系統和語言規則的聯繫,幾乎無法進入人的意識和理性層面);前意識(意識和潛意識的中介層面,心理內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從潛意識狀態轉變為意識狀態)
2)弗洛伊德認為:以理性意識為中心的精神生活圖畫是自欺欺人,心理的基本部分和基本力量來自於鮮為人知的潛意識領域。心理過程主要是潛意識的,意識的心理過程僅僅是整個心靈的分離的部分和動作。
潛意識不僅是一個心理過程,而且是一個具有自己的願望衝動,表現方式,運作機制的精神領域,它像一雙看不見的手操縱和支配著人的思想和行為,任何意識起作用的地方都暗自受到潛意識的纏繞。
精神分析的目的及成就,僅在於發現心靈內的潛意識。對於潛意識心理過程的承認,是對人類和科學別開生面的新觀點的一個決定性步驟。
(三)心理動力的本能論
1)弗洛伊德將本能視為人類的基本心理動力,認為性本能是諸本能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躍的因素。性的衝動,廣義的和狹義的,是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更有甚者,認為這些性的衝動,對人類心靈最高文化的,藝術的和社會的成就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性本能成為精神分析心理學理解人類活動的一把鑰匙。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各種學說的五個重要分支
A夢心理學:用潛意識解釋夢,夢都是本能欲望的滿足,夢的分析看作是理解和接近人的潛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
B過失心理學:任何偶然性的後面都受到必然性的支配。人的各種失誤都是潛意識動機與意識的控制相互衝突的表現,是潛意識的不自覺的暴露。
C變態心理學:變態心理是性的本能受到外部和內部挫折和剝奪後,所引起非常規的尋求滿足的心理,是潛意識欲望的反常表現,是欲力的變態用法,是欲力滿足的代替物。變態心理大多是對早期嬰兒的性滿足方式的倒退,如受虐與施虐,自戀,同性戀,戀物淫,窺淫癖。
D人格心理學
a本我:被稱為“欲力”的原始的生命本能,按“享樂原則”行動,無道德是非和時空限制,無所顧忌地尋求本能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滿足和心理刺激的徹底消除。
b自我:從非理性的本我中分化出來,代表了人格中理智和意識的部分,“現實主義”的行為準則。根據現實條件和客觀環境調整本我與外部世界的關係,在不造成更大痛苦的前提下滿足本我的需要。
c超我:道德化的自我,代表了兒童時期所認同的雙親或社會的道德要求和行為標準,用自我理想來確立行為目標,用良心監督行為過程,使自我擺脫本我的糾纏,按社會規範和要求活動。
三部分相互矛盾相互衝突,自我作為中介,不得不處在本我的驅使,超我的譴責,現實的限制的夾縫之中陷入“一仆三主”的人格困境。
E兒童心理學
a兒童時期五個階段:口腔期;肛門期;性蕾期;潛伏期;性器期
b兒童時期的伊底帕斯情結非常重要,兒童的第一個性慾對象往往是異性的雙親之一,而同性的父親或母親被兒童視為第一個情敵。以後由於閹割焦慮的威脅,這種“弒父娶母”的願望被壓抑進潛意識從而深刻地影響到人的心理和人格。
(四)夢是人潛意識欲望的表達和實現
1)夢是一種有意義的心理活動。“它是一種具有充分價值的精神現象,而且確實是一種欲望的滿足”,“夢的內容是在於願望的達成,其動機在於某種願望”。
2)夢所表達的願望是與潛意識欲望相聯繫的,表現了人們不允許自我意識到和在清醒狀態下不允許被表達出的潛意識動機。
這些動機大多數是一些非理性的欲望,如各種反理性憎恨野心嫉妒羨慕以及變態的亂倫和變態欲望。
這些欲望有許多都是來自於受到壓抑的人的童年生活和童年創傷,這些欲望在白天受到意識的控制和壓抑,並沒有因此被消除,藉助於睡眠時人的自控和監督能力的減弱,這些欲望便乘虛而入重新復活。
與其說夢是像一般人所謂的對將來的預示,不如說是對過去經驗的回憶,夢是過去經驗特別是兒童時期那些被壓抑和排斥的潛意識欲望的復活。
3)夢的潛意識欲望的表達,但這種表達不是肆無忌憚直截了當的,是經過修飾改裝過後的表達。
睡眠狀態中,意識像一個審查者或監督員,雖處在迷糊狀態但並沒有完全消失,如果遇到比較強烈的刺激仍然會發揮作用保證睡眠的進行,為了逃避審查,潛意識欲望必須喬裝打扮矇騙過關,才能在夢中出現。
夢是本我被壓抑的力量與超我的壓抑力量之間的一種調和和妥協。
鑒於此,夢被分成“表層的顯夢”和“深層的隱夢”,夢的意義被分成“顯夢”和“隱義”。前者受到理性,意識,道德原則所形式化和修飾化(夢的改裝),後者是這些形式和修飾所掩蓋的真正願望和本質。
4)夢中,潛意識的表達衝動受到意識的沉默壓力所克制,所以夢就不得不採用一種秘密的語言。夢中出現的影像就像是一張簡短而不含感情的密碼電報,儘管它記載了豐富的資訊,但必須藉助於一定的編碼規則和採用專業的解碼方式才能進行解釋和理解。
5)夢對願望改裝的工作方式
A凝縮:顯夢為了逃避意識對欲望的監督,將隱夢的內容進行了壓縮精簡,排除了許多隱夢的相互聯繫的內容,形成了一個新的更概略的片段,或者是從多種願望中挑選了某個部分重新組合為一個新的夢的內容。
例:一個人夢見一個有權威的男人,這個人看起來頭髮像他的父親,面部像一位可怕的老師,衣服像他的上司。這就是做夢者的弒父情結進行了凝縮,使他的恐懼和仇視對象被結合成了一個人,同時也就混淆了意識對弒父情結的識別。
B轉移:指顯夢將隱夢的主要部分或中心動機放置到不為人所注意的邊緣,或者被當做無關緊要的部分而逃避審查。
C象徵:指顯夢不是直接而是用一種替代物的方式來間接表達隱夢的意義。
例:手杖,樹木,雨傘,刀,筆,飛機因為它們的物理外形和功能往往是男性生殖器官的象徵;洞穴,瓶子,帽子,門戶,珠寶箱,花園,花代表了女性生殖器官。跳舞,騎馬,爬山,飛行代表了性行為;頭髮或牙齒的脫落則是閹割的象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