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歸原

引火歸原,中醫名詞,最早見於《景岳全書》,是中醫特有的治法之一,運用得當,每能提高療效。

基本概述

“引火歸原”一詞,最早見於《景岳全書》,是中醫特有的治法之一,運用得當,每能提高療效。現結合這些年的臨床經驗將此法小議於下:

1內涵

引火歸原,其“火”可以是虛陽上浮之火,也可是陰不涵陽之火,還可是陰寒內盛,迫陽外越之火。其“原”是指陽氣所在之處,主要系指命門腎宅。腎為水髒,位居下焦,藏真陰真陽,為—身陰津陽氣之根本。“陰陽原同一氣,火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離矣”(《景岳全書》)。水中含火,又稱命火,能生元氣。朱丹溪謂“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與真陰相守,保持相對的動態平衡。趙養葵《醫貫》中指出.“腎中非獨水也,命門之火併焉”。唐容川說:“腎水充足,則火之藏於水中者,韜光匿影,龍雷不升”即是說,腎中水火應保持相對平衡,否則將會導致“火不歸原”。

腎陽,又稱“命門之火”,在人體生理、病理上至關重要,歷代醫家均甚為重視。《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張景岳《類經附冀·大寶論》中也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又說:“萬物之生由乎陽,萬物之死亦由乎陽,非陽能死物也,陽來則生,陽去則死矣”。汪昂也有類似論述,“人無此火,則神機滅息,生氣消亡”。因此,當陰寒里盛、虛陽上浮之際,必須亟予溫陽之品、以急救回陽,使一線浮脫之元陽仍能歸之於命門,對於這種治法。趙養葵說得最為明確,“火可以水折,惟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故必擇共同氣招引歸寧,則火始不上浮而下降矣”。可見,“引火歸原”法是治療腎火上升的一種方法,亦即治“腎火上浮”、“虛陽上浮”、“孤陽上越”等等。

適應症

腎火上升往往表現為上熱下寒,面色浮紅,頭暈耳鳴,口舌糜爛,牙齒痛,腰酸腿軟,兩足發涼,舌質嫩紅,脈虛等等。其病機有陽虛、陰盛或陰虛三個,也就是該法的三個適應症。陽虛,主要是指腎陽虛,命門火衰,陽氣無根,虛陽上浮所致的上熱下寒證,治療可於滋腎藥中加附子、肉桂,以引火下行,使陰陽平調,虛火不升,“導龍入海”,引火歸原。陰盛,主要指陰寒內盛,格陽於外(上)所致的內寒外熱,即真寒假熱證。外象似熱,內系真寒,治當引火歸原,可用桂薑湯。陰虛,主要是陰精虧損,腎水不足,以致陰不涵陽,出現種種虛火證或真虛假實證。正如《外科正宗·咽喉論》說:“午後痛者即屬陰虛,四物湯加黃柏、知母、桔梗、玄參,如服不效者,必加姜附以為引導之用,亦為佐治之法也”。

實際上,這三個中以陰虛和陽虛者多見。“腎火妄浮”,由於它既有陰虛的一面,又有陽虛的另一面,治療上,若一派滋潤,不顧溫陽,或大劑溫陽,不顧養陰,則妄浮之腎火愈演愈烈。前賢創引火歸原之法,於滋腎陰藥加肉桂、附子,其熟地、五味子等補腎而收斂,使腎火不再上行;附子和肉桂等則引火下行,使陰陽平衡,虛火不升,上熱下寒諸證可除,療效較好。正如程鍾齡所說:“腎氣虛寒,逼其無根失守之火浮游於上,當以辛熱雜於壯水藥中,導之下行,所謂導龍入海,引火歸原,如八味湯是也”。

引火歸原法在臨床套用甚廣,其治療疾病很多,如神經性頭痛、尿崩症、失眠、慢性咽炎、口腔潰瘍、糖尿病、低熱、更年期綜合徵、癔病、前列腺肥大、高血壓等。當然中醫強調的是辨證論治,臨床應當細辨病機。

用藥法

內服為最常用。對陽虛患者,一般按桂附的常規劑量套用,常配以滋腎陰之品,如附桂八味湯。對陰盛患者,桂附用量較小,如知柏地黃湯中稍加桂附等。引火歸原常用藥物為桂附,但不一定非用桂附不可。《聖濟總錄》治口瘡用巴戟、高良姜、豬腰煨服,亦具引火歸原之意。《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少陰亡陽咽痛,用八味湯引火歸原,其中又加了蘇子,牛膝等性降之品以“收斂元陽歸根”。

外治之理亦即內治之理,如用吳萸、附子研末,醋調敷湧泉穴以治口瘡,引火歸原。《石室密錄。引治法》說:“如人虛火沸騰於咽喉口齒間,……乃用外治之法,引之方愈。方用附子一個為末,米醋調成膏藥,貼在湧泉穴上”。

噙含是引火歸原的特殊療法,主要用於喉痹、口瘡。方法是用蜜炙附子噙含咽津,也有用肉桂,或用當歸、附子、白蜜噙含者。

總之,引火歸原是中醫獨特治法之一,屬於“熱因熱用”的反治法範疇。它既與苦寒折火有異,與扶陽抑陰也有區別,與反佐法也不盡相同。臨床上,常用的方劑有金匱腎氣丸加減等。肉桂、附子為引火歸原的主藥。附子對於元陽將絕,或浮越脫陷者能救其急,肉桂對於雜症中的寒甚陽浮之症也能屢建奇勳,二者相須為用,有“猛將加以旗鼓”之功效,能入腎命之間同氣相求,引火歸宅。近代藥理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引火歸原的實質。如肉桂既有提高垂體、腎上腺系統及交感神經水平,興奮中樞,擴張末梢性血管,增強血液循環,興奮胃腸功能,緩解胃腸痙攣性疼痛等“補火助陽、溫經止痛”的功能,又有解熱,鎮靜大腦,抗菌,降壓等“除浮火”作用。所以,引火歸原,是肉桂發揮了多功能的綜合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八味腎氣丸在臨床上套用範圍甚廣,其引火歸原的肉桂、附子用量宜小,意在微微升火,使陽潛陰回,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其次,腎為水火之髒,惡燥而喜潤,如肉桂、附子劑量過大,反易耗損腎陰,致陽無所依附而生弊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