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加快建設。 建設務實型政府。

建陽市人民政府代市長 袁仁旺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建陽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奮發有為,加快發展的一年
2009年,我市各級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南平市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各項決策部署,積極化解金融危機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據初步統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7.5億元,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4億元,增長30%;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億元,增長6.2%;財政總收入4.78億元,增長7.2%;地方級財政收入3.12億元,增長15%,稅性比重達85.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5億元,增長30%,工業項目投資比重達53.4%;外貿出口7000萬美元,增長24.5%;山海協作項目註冊資本金14.5億元,增長2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58億元,增長1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90元,增長9.6%;農民人均純收入6340元,增長8.9%;城鎮登記失業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5.37‰。多數經濟指標位居南平各縣(市、區)前列。
工業經濟持續攀升。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88%,提高2個百分點;規模工業產銷率達95.8%,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77,同比上升3個百分點。全力培育壯大龍頭、領軍企業和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新增汽車鍛壓件、鑫泉木業等6家億元企業,武夷味素、三愛藥業年產值達5億元,實現我市“五南式”企業零的突破。落實上市公司扶持政策,全力支持青松股份有限公司做好上市前期工作,目前已上報國家證監會。“武夷味素”、“武夷酒業”先後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完成毛巾廠等企業改制掃尾工作。園區建設進一步加快,閩北產業集中區和海西林產工貿城累計引進入園企業71家,總投資58.7
農村發展持續加快。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實施“上銜下延”鄉村公路硬化項目9個,完成縣道硬化17.25公里、通自然村公路硬化22.55公里。累計投資8394萬元,完成2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修復水毀工程130處,治理水土流失1.88萬畝,改造中低產田8884畝,建設農(煙)田保護面積1.59萬畝,建立水稻“五新”集成高產示範片2萬畝,落實水稻保險25萬畝。全面落實惠農政策,發放種糧直補2267.6萬元,受益農戶達5.2萬戶。農業特色產業進一步做大,菸葉、桔柚、食用菌、葡萄、茶葉等產業規模、品牌、效益穩步提升。菸葉種植面積達4.6萬畝,總產16.4萬擔,實現產值1.2億元,成為全省第五大菸葉主產區。“建陽桔柚”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茶葉、葡萄銷售價格較往年均有較大幅度上升。中心村鎮建設進一步加快,13個試點村已完成征地1166畝,實現“三通一平”582畝,落實建房1276戶,開工建設715戶,麻沙長坪、莒口河壩等中心村建設成效明顯。
項目開發持續升溫。堅持“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項目見真功夫”的工作理念,成立重點項目辦,強化項目策劃、生成、運作、管理和督查,成立商貿產業發展辦,加大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開發力度。全年爭取中央增投項目18個,項目補助資金3744.5萬元。新上1000萬元以上開工項目168個,比增32.3%,完成投資42億元,比增50%;新上5000萬元以上工業(旅遊)項目33個,比增32%,完成投資16.7億元,比增56%。18個省、南平市重點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完成投資6.95億元,占年計畫的123 %。漳墩、回龍、水吉、崇雒、將口、童游全面完成寧武高速公路建陽段征地拆遷任務,境內6個標段全線動工建設。充分利用“5.13”、“ 6.18”、“9.8”等招商平台,引進外商投資企業8家,契約利用外資9023 萬美元,增長25.4%。山海協作引進投資1000萬元以上工業(旅遊)項目58個,引進註冊資金6000萬元以上且當年實際完成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大工業(旅遊)項目8個,項目總投資6.3億元,總註冊資金5.5億元,實際到資5.8億元,其中匯峰林業、碧全家居註冊資金都達1億元。
城市形象持續提升。堅持高起點規劃,聘請浙江城鄉規劃院對城市總體規划進行修編,完成水東、南平農科所、毛巾廠、總工會、北門市場等5個城市功能區控規編制。堅持高標準建設,加快完善城市道路、路燈、停車場、公園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宋慈廣場配套設施,先後建成水景工程、城市排澇站、崇陽溪親水平台一期、朱熹大道一期等一批城建項目,改造中山路、西橋新村、嘉禾大道等城市道路6.22公里,新增城市公共綠地3.5萬平方米,停車場2666平方米,城市公廁全部免費開放使用。啟動建設朱熹大道二期、民主北路拓寬改造、水東片區拆遷改造、環城公路一期、LED夜景、潭山公園改擴建等16個項目,總投資4億多元,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堅持高質量管理,加強城市綜合執法,開展專項清理整治違法用地建設行為,拆除違章建築萬餘平方米。
民生保障持續改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面不斷擴大,城鎮困難職工和農村困難民眾基本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0%,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98.5%。城鄉就業體系不斷完善,城鎮新增就業281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48人。做好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按照年齡層次分別實施社會養老保險和老年養老補助。加快社會公共福利事業發展,新建將口鎮敬老院,全面實施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加快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紮實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疾病防控工作,全面啟動9項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75%的村級醫療機構完成藥房規範化建設。加大城鄉安居工程建設,造福工程搬遷235戶1050人。對146戶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了廉租房租賃補貼。完成“惠民花苑”一期324套廉租房建設,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建陽市廉租住房保障暫行規定》和《建陽市首期廉租房保障實施方案》,目前申報登記工作正有序進行,部分符合政策對象有望春節前入住。紮實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確保民眾食品藥品安全。加強農村客運市場整頓,客運車輛管理統一有序。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完成水吉鎮、崇雒鄉及32個建制村的垃圾治理工作,建設農村戶用沼氣800口。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8個,受益人口1.2萬人。
社會事業持續進步。重視黨史工作,建陽被中央黨史研究室確認為原中央蘇區縣。加強科技成果推廣套用,獲國家專利授權量9件。繼續鞏固提升“雙高普九”成果,整合最佳化教育資源,成功實現三中、西門國小整體平穩搬遷,新建麻沙、書坊、小湖、回龍、徐市等中國小校教學樓、餐廳和宿舍8000多平方米。加快城鄉衛生保健網路建設,崇雒、漳墩衛生院門診綜合樓和水吉衛生院住院部建成投入使用,動工新建童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鞏固國家級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市)成果,計生綜合考評位居南平各縣(市、區)第二,完成8個鄉鎮計生服務所新擴建,改造市計生服務綜合大樓。加強文體基礎建設,建成麻沙農民健身服務中心和16個村級農民健身點,設立農家書屋20個,體育場改建工程和漳墩、將口文化站正抓緊建設。廣電事業取得新發展,完成水吉、漳墩7個邊遠行政村800多戶有線電視光纜聯網,啟動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工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實施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加大處理各類違法排污行為,切實保護好山體、水體及河岸地。書坊鄉被評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黃坑桂林、長見村通過省級生態村驗收。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活動,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堅持領導下基層信訪接待日制度,建立“帶案下訪”工作機制,有效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和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推進“平安建陽”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雙擁”和軍警民共建活動,被評為“省級雙擁模範城先進市”。
政府工作持續加強。始終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全面完成為民辦實事項目。深入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政風行風不斷改進。完善行政決策機制,政府決策的科學性、透明度不斷提高。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民眾、媒體的社會監督,認真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218件,市政協委員提案101件,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達100%。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工作力度,認真貫徹落實《政務信息公開條例》,政府廉政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聯繫。人事、編制、對台、工商、稅務、金融、統計、人防、老齡、殘聯、地方志、檔案、民兵預備役、國防動員、民族宗教、外事僑務、防災減災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即將過去的2009年,我們欣喜地看到建陽發展步伐更加穩健,城鄉環境更加優美,百姓更加殷實,社會更加和諧。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歷屆班子和歷任領導打下的良好基礎,得益於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得益於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謹代表建陽市人民政府,向為建陽社會經濟發展付出辛勤勞動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與有效監督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民眾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向為建陽改革發展穩定做出積極貢獻的省、南平市駐潭機構、駐潭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關心與支持建陽建設與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發展速度還不夠快,受金融危機影響,財政總收入尚未突破5億元目標;產業結構不夠合理,三產比重偏低;缺乏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生產性項目;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缺乏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違法用地、違章建設時有發生,城鄉髒亂差現象還比較嚴重;社會保障、生態環境、教育衛生、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機關幹部職工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效率不高的問題仍然存在,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最佳化。對此,市政府將予以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更加務實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科學發展,紮實做好2010年工作

各位代表,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計畫目標的衝刺之年。面對國家支持海西建設,南平市規劃建設武夷新區,以及日趨完善的現代立體交通樞紐網路,建陽正迎來千載難逢的大發展、大跨越、大變化機遇。因此,我們要更加積極主動融入海西、融入閩北,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來提升工作思路,以更大的氣魄、更實的舉措來推動躍升發展。
2010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奮鬥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4%以上;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長6%以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地方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以上;外貿出口增長1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降低2.5%,化學需氧量減少8.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8%。
實現既定目標,我們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敢為人先;堅持科學發展,能快則快;堅持民生為重,百姓至上。為此,要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項目,增強發展後勁
著力項目策劃儲備。要發展就要抓項目,不抓項目是失職,抓不好項目是不稱職。要從產業鏈入手,在填平、補齊、延伸、配套中,策劃項目;從政策導向入手,在國家扶持產業發展、擴大內需、拉動投資中,包裝項目;從科技創新入手,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生成項目。加強項目儲備庫建設。爭取更多項目納入省、南平市重點項目盤子,全年力爭完成三級項目儲備200個,新開工投資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70個。完善項目責任機制,建立兌現獎勵制度,充分調動項目開發積極性、主動性,向上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完善招商機制,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專業隊伍為骨幹、產業組團為輔助的招商機制。突出產業招商,依託現有產業,引進關鍵性項目、空白項目、上下游項目,延伸產業鏈。強化以商招商,敢於“借力使力”,真正把投資者當朋友,充分利用在潭客商的信息、人脈資源,以客商引客商,以企業引企業。注重招商質量,強化招商選資,堅持權益對等原則,按照投資比率分期滾動供地,提高項目投資強度和產業關聯度。力爭全年引進1000萬元以上工業(旅遊)項目60個以上。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重點抓好和泉生物製藥、碧全家居用品、取水口上移等24個列入省、南平市重點項目,確保按時序進度完成全年投資9億元計畫。進一步落實市直部門掛點服務重點項目工作制度,實行月通報、季點評、半年檢查、年度考評制,促進項目到資、動工、投產。
全力做好征地拆遷。重點做好武夷新區啟動區、閩北經濟開發區、京福高速鐵路、印象考亭等重大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確保境內重點工程順利實施。加大對征地拆遷政策的宣傳,及時公開徵地拆遷計畫、政策,做到依法征遷。堅持以人為本,出台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實施方案,分期分批做好童遊街道南林、赤岸、新村等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加大力度,做好城市規劃區和將口、童游、崇雒、莒口等納入武夷新區內土地的保護與控制。
(二)突出工貿,壯大經濟實力
做強領軍企業。堅持抓大扶強,著眼於主導產業和骨幹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培育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支持現有企業技術改造和產能擴張,重點抓好龍翔科技、武夷味素、汽車鍛壓件等企業技改項目建設,協調解決好武夷味素擴產用地需求。加大企業上市扶持力度,幫助武夷味素、碧全家居等企業做好股改、環評等上市前期工作,促進青松股份早日上市。著力培育亞亨動力科技、青松股份為 “五南式”企業。大力支持安順變壓器、龍翔科技、匯峰林業等企業年產值上億元,力爭全市億元企業達到18家以上。積極扶持發展前景好、市場潛力大的中小企業,使之儘快成長,做大做強,全年力爭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家以上。
實施品牌戰略。建立品牌培育、運營、管理、保護的長效機制,積極培育和打造品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重點抓好三愛藥業、青松股份、龍翔科技等3家企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古漢城酒業、兄弟食品、京泰茶廠等7家企業爭創省著名商標,魯班木業、萬國電器等4家企業爭創省名牌產品的扶持工作。
推進園區建設。進一步完善海西林產工貿城基礎設施,計畫投資8800萬元,完成一期200多畝征地掃尾工作,完成25公里路網、54.6公里管網、2.96公里防洪堤和園區綠化亮化等工程建設。繼續集中要素全力服務閩北產業集中區建設,共同搞好項目開發、招商引資工作,鼓勵發展“飛地工業”、“飛地項目”,促進企業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爭取新引進入園企業25家以上,全年新投產13家以上。
繁榮商貿旅遊。做好全市商貿市場總體規劃設計,著力發展大型專業市場,重點抓好武夷汽車城、建材市場、家俱市場、農資配送中心、毛巾廠地塊大型商業城建設。加快推動水南、陽光農貿市場改造,引進永輝超市等國內外大型連鎖企業入駐,發展“萬村千鄉”農家店。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積極推進鐵路貨櫃貨物運輸和大型企業倉儲物流項目建設。鼓勵發展物業管理、社區服務,規範發展各類行業協會、中介服務機構、商會等組織,不斷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著力發展旅遊業,大力推進印象考亭、大曆溪狩獵場、庵山森林公園等旅遊項目開發,規劃建設轉水埠五星級酒店。加快把朱熹、宋慈、蔡氏九儒、建窯建盞、雕版印刷等文化元素與積澱,轉化為產業。
(三)夯實三農,促進協調發展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紮實做好全國30個、全省唯一的整縣推進現代菸草農業項目試點縣建設,計畫投資2700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煙田1.7萬畝,建好雲南紅塔、江蘇中煙現代菸葉生產基地。對接武夷山茶葉品牌,籌措100萬元資金推進茶葉精深加工,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優質茶,做大做強茶產業,計畫改造低產茶山3000畝。扶持發展山茶油,建設油茶種苗基地200畝,改造低產油茶山2000畝。大力培育森林資源,造林更新6.3萬畝。建設高產高效竹山示範片1.2萬畝。策劃舉辦葡萄節、錐栗節、茶王賽、桔柚擂台賽等活動,促進葡萄、桔柚、錐栗、食用菌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推進基層農技推廣改革示範縣建設,加大農業“五新”示範推廣力度,建設示範基地10個,科技示範戶1000個,提升糧油作物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進一步做好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等新型農機的套用與推廣,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樹立農業“接二連三”理念,對接二產、連線三產,大力扶持發展一批帶動力強的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爭取新增規模農副產品加工企業5-10家。鼓勵和引導農民建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強農民信息網路套用培訓,搞活農產品流通,提高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組織化水平。
改善農村發展環境。紮實推進全省10個之一的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計畫投資3841萬元建設麻沙、崇雒、水吉、將口等一批小型農田水利項目。投資1150萬元實施土地整理項目5000畝。投資1100萬元除險加固五福洋、後山、黃家店等7座水庫。投資2100萬元完成回龍等7個建溪泵站改建項目。投資310萬元實施18個自然村飲水安全工程,受益人口8400人。全面啟動實施新一輪農網改造工程,完成35千伏建莒線和黃坑、徐市變電站改造,建設漳墩供電綜合樓和崇雒35千伏變電站。加強農村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廣建設生態沼氣池200口。加快農村客運網路建設,計畫新建10個候車亭和水吉五級客運站,開通城區至麻沙公交線路。啟動農村公路鄉鎮、村養護管理試點工作。實施農村公路“上銜下延”建設,重點抓好麻沙橫凍-羅家嶺、童游新嶺-崇雒橫源、莒口長埂-大源、漳墩周曆-木嵐坑等村級公路硬化。抓好地質災害點治理。投資700萬元建設森林病蟲害檢驗檢疫服務中心,新建防火林帶190公里。
加快中心村鎮建設。牢固樹立“做大集鎮、做強中心村”的理念,堅持把中心村鎮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和承載點,加快第一批13個試點中心村鎮建設,啟動第二批16箇中心村鎮規劃編制和建設工作。積極鼓勵引導農村人口、農房建設向集鎮和中心村集中,注重整合扶貧開發、飲水安全、沼氣建設、造福搬遷等新農村建設項目,優先安排到中心村鎮實施。注重土地運作和政策的運用,促進中心村鎮做強做大。堅持新舊村莊統一規劃,分步建設。堅持新建與整治並舉,通過拆除危舊房、硬化村中道路、集中收集垃圾等舉措,加強村容村貌整治,進一步營造舒適的人居環境。強化以城帶鄉,多措並舉,加強技術指導,落實扶持資金,紮實推進中心村鎮建設步伐。
(四)做美城市,提升城市形象
科學規劃。主動融入武夷新區,按照生態宜居城市的定位,抓緊完成城市總體規劃和童游、水東、水南3個片區控制性詳規編制工作,合理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突出實施“北拓西擴”戰略。
經營城市。善於運作,積極、穩妥、有序地盤活城市國有資產和存量資源,多策並舉尋求金融支持,把土地資源轉化為資產,把資產轉變為資金,突破城市建設資金瓶頸,真正讓城市“值錢”起來。
加快建設。嚴格按照城市總體規划進行高標準建設,力求做一項工程,留一個亮點,成一處精品。抓緊完成朱熹大道二期、環城公路一期、親水平台二期等首批16個城建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潭山公園、塔山公園改擴建及民主北路拓寬、水東片區改造。抓緊開工建設中央蘇區園、環保大樓、移動大樓、檔案館、天主教堂、婦幼保健院綠色通道等項目。繼續策劃實施崇陽溪東岸親水平台、水東橋拓寬改造等項目。
強化管理。三分建設,七分管理。要加強城市綜合管理執法力度,整治沿街洗車、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等髒亂差行為,促進城市管理的高效化、精細化和常態化。積極推進“面的”更換“轎的”進程。加強城市環衛保潔服務,將童游新區崇陽南路、龍翔路列入保潔範圍,不斷改善人居環境。持續打擊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行為,規範農村自建房管理。加強社區規範化管理,提升社區服務功能。
(五)著力民生,凝聚發展合力
落實惠民政策。堅持執政為民,落實好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家電下鄉補貼、廉租住房租賃補貼和教育助學補助、計生扶助獎勵等各項惠民政策。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力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0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000人。著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加大對低收入民眾的幫扶救助力度,提高五保戶補貼標準,落實重度殘疾人生活補助政策,穩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水平。實施全民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政策。解決好醫改後關閉破產國有、城鎮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參保問題。加大為民辦實事力度,啟動“惠民花苑”二期廉租房建設,繼續實施“造福工程”,計畫搬遷1100人。
發展社會事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紮實做好省級“對縣督導”工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投資960萬元建設黃坑、崇雒、回龍、小湖、漳墩、麻沙中國小宿舍、餐廳,抓緊規劃建設童游曼頭山實小分校、職教中心大樓、建陽一中多功能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力爭全年推廣技術成果和開發新產品各20項以上。健全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實施方案,完成29項醫改目標任務。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加快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標準化建設,抓緊完成麻沙、徐市等鄉鎮衛生院改造和童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全面啟動農村村級衛生所改造,繼續完善農村藥品“兩網”建設。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抓緊完成文化館、體育場改建工程,加快建設黃坑“朱子林”、崇雒鄉文化站,繼續推進“農家書屋”建設。大力推進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工作。加強人口和計生工作,鞏固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市)成果,穩定低生育水平。
(六)營造環境,激活發展動力
保護生態環境。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堅持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減輕環境污染,節約集約用地,發展低碳經濟、綠色經濟。加快企業節能技術改造,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後產能,堅決關閉小紙廠,嚴格控制新上木材粗加工企業,合理開發礦產資源,力爭萬元工業產值綜合能耗下降至0.95噸標準煤。完善管網建設,提高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加強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做好全市水資源利用和保護總體規劃編制,加快將口水自動監測站建設。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實現 80%的建制村垃圾定點收集、簡易焚燒處理。加快推進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紮實開展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村創建活動,爭創黃坑鎮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切實保護好河岸地、一重山森林資源和麻陽溪、崇陽溪水資源。
最佳化服務環境。抓服務就是抓發展。嚴格實施部門公開服務承諾制,提高行政效能和效率,主動上門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插座式”服務,積極營造親商、敬商、扶商的創業環境,使投資者、經營者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深化南平機制向企業延伸,選派優秀機關幹部到重點企業擔任助理,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推進鎮村與用工企業的聯繫,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培訓和就業服務,解決企業用工難問題。
改善融資環境。加強誠信建設,促進銀企合作,發揮銀行主渠道作用,努力爭取各類金融機構擴大對我市的信貸投放,切實幫助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平台。引進興業銀行等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潭設立分支機構。積極探索建立政府引導、財政支助、多元資本投入、市場化運作的股份制擔保機構,依法引導、規範民間融資,激活民間資本,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穩定社會環境。加大維穩工作力度,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和改進民眾來信來訪工作,依法排查調處矛盾糾紛,積極化解、妥善調處高速公路、開發區征地拆遷、醫患糾紛等各類不穩定問題,提升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能力。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交通、危化行業、礦山、公共聚集場所等重點行業、領域隱患排查與監管,有效預防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高度重視公共衛生安全,切實做好疾病防控工作。深化平安建設,維護重點項目建設秩序,堅決打擊強買強賣、聚眾鬧事、干擾破壞等不法行為。強化國防教育,加強民兵預備役和人防工作,提高雙擁共建水平。認真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促進民族團結。
(七)忠誠履職,加強政府建設
建設學習型政府。政府工作人員要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不斷提高學習力,不斷提高謀劃發展、統籌發展、最佳化發展、推動發展的本領,不斷提高民眾工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維護穩定的能力。通過學習,鑽研政策,掌握政策,提高執行政策的靈活性,發揮政策的最大效益。通過學習,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不怕經濟落後,就怕觀念落後;不怕起步晚,就怕不起步;不怕沒想好,就怕不去想;解放思想永無止境,轉變觀念永不停步。
建設創新型政府。大力弘揚勇於探索、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倡導立說立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風,保持求真務實、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在加快發展中敢闖敢試、敢抓敢管、敢作敢為。以發展為己任,看準的事盯緊抓實,探索中的事勇於突破,有爭議的事大膽嘗試。
建設務實型政府。務實就是戰鬥力,落實就是生產力。大力弘揚實幹精神,認真負責抓落實、突出重點抓落實、改進作風抓落實、強化督查抓落實,確保各項決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堅持領導在一線指揮,幹部在一線工作,業績在一線創造,問題在一線解決。對每一項工作都要用心去做,用力去乾,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去抓,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解決,全力創造新業績,傾力打造新亮點,奮力推動全市工作上水平。
建設責任型政府。始終把“民”字放在心上,了解民眾呼聲,關心民眾冷暖,把民眾關心的事情當作大事辦,把民眾關注的熱點作為重點抓,多做民眾急需的事,多做民眾受益的事,多做打基礎的事,多做起長遠作用的事。始終把精力集中在“想幹事”上,把本領體現在“會幹事”上,把目標鎖定在“乾成事”上,打造一個負責任的政府。
建設廉潔型政府。大力倡導和弘揚公道正派、廉潔奉公的自律精神。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快構建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體系,從源頭上防治腐敗。推進科學、民主行政,進一步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諮詢制度、社會公示制度,發展電子政務,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全面落實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進一步規範行政管理行為和行政執法行為。加強政風建設,大興廉潔從政之風,全力營造風清氣順、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各位代表,面對新目標,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站在新起點,我們鬥志昂揚、信心百倍。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依靠和團結全市人民,振奮精神,開拓進取,奮發有為,共同開創建陽更加輝煌燦爛的美好明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