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美學

建築美學

藝術美學和建築學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築學和美學的基礎上,研究建築領域裡的美和審美問題的一門新興學科。雖然建築伴隨人類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但建築美學的出現卻是20世紀的事情。英國美學家羅傑斯·思克拉頓是建築美學的創始人。建築美學以如何按照美的規律從事建築美的創造以及創作主體、客體、本體、受體之間的關係和互動作用為基本任務,其具體內容是:建築藝術的審美本質和審美特徵;建築藝術的審美創造與現實生活關係;建築藝術的發展歷程和建築觀念、流派、風格的發展嬗變過程;建築藝術的形式美法則;建築藝術的創造規律和應具有的美學品格;建築藝術的審美價值和功能;鑑賞建築藝術的心理機制、過程、特點、意義、方法等。

創始人

英國美學家羅傑斯·思克拉頓運用美學理論,從審美的角度論述了建築具有實用性、地區性、技術性、總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徵,可看成是建築美學的創始人。

建築美學建築美學

0大法則

美國現代建築學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現代建築技術美的10大法則,即:統一、均衡、比例、尺度、韻律、布局中的序列、規則的和不規則的序列設計、性格、風格、色彩等,較全面地概括了建築美學的基本內容。此外,包浩斯的建築美學理論與現代主義联系較多,美國建築大師文丘里則從符號學的角度來探討建築的美和審美問題。

建築美學建築美學

基本任務

建築美學以如何按照美的規律從事建築美的創造以及創作主體、客體、本體、受體之間的關係和互動作用為基本任務,其具體內容是:建築藝術的審美本質和審美特徵;建築藝術的審美創造與現實生活關係;建築藝術的發展歷程和建築觀念、流派、風格的發展嬗變過程;建築藝術的形式美法則;建築藝術的創造規律和應具有的美學品格;建築藝術的審美價值和功能;鑑賞建築藝術的心理機制、過程、特點、意義、方法等。根據當前建築美學的發展趨勢,重點是研究建築美與城鄉環境的關係、建築美的審美效應、建築美與山水園林的關係等。

建築美學建築美學

美學特徵

中國建築在世界上分布地域最廣,有著獨特的傳統風格,各兄弟民族的建築都有自己的傳統和特色,其中漢族的建築是中華民族建築的主流。它的美學特徵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①建築的審美價值和它的倫事價值密切相關。建築的審美標準不僅要求使人感官愉悅,更重要的是恰當地表現形象本身所包涵的倫理的、政治的內容。例如都城的構圖表現出"體象乎天地,經緯乎陰陽,據坤靈之正位,放太紫之圓方"的威儀;宮殿表現"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的氣派。從周秦以來,凡城市規制、宮殿、壇廟、陵墓、住宅、祠堂的體量、形式、色彩、用材都有詳細的等級規定和禮制理論;有時細微到彩畫、雕刻的題材手法,門窗的格紋、瓦飾的式樣。這類禮製法規又往往和成熟的形式美法則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社會時代的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和諧感、節奏感以及不同類型建築的性格和風格。 ②建築藝術的形式美直接來源於功能內容和工程實踐。中國建築的形式美首先是它的群體美、序列美。這種總體的藝術氣氛又都以滿足禮儀和生活實用的要求為基礎。即使是一所四合院住宅,它的布局和體量也都體現了封建家族中尊卑、長幼、內外、嫡庶、期服等不同等級人的生活地位和待遇。如北京紫禁城宮殿、天壇、十三陵、頤和園、蘇州園林、峨嵋山寺等,它們的藝術形式都體現了它們的功能內容。中國建築經過長期實踐,至少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注意在保持結構牢固、施工迅速的前提下,尋求各個結構部件之間的比例關係,進而使群體與單體、結構與造型之間呈現出和諧與穩定。《考工記》最先記述了一些比例法則,其中使用最多的是2:3。到唐代,結構構件的比例關係更趨完整劃一。北宋崇寧二年(1103)由朝廷頒發的《營造法式》對比例法則作了更細微的規定,要求確切使用10:15"分",即2:3的基本度量單位設計建築。2:3不僅接近"黃金分割",是公認的美的比例,而且也是材料力學最佳的參數之一,因此稱之為"材"。 ③重視環境的內在意境甚於單純的造型美觀。中國傳統建築運用序列設計和環境氣氛,獲得巨大的審美效果,對世界建築美學思想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北京的明清宮殿,在長達3.5公里的筆直的中軸線上布置了20多座殿宇樓閣,組成10多個不同氣氛的空間,通過節奏的變化,取得了雄偉、震懾的濃重氣氛。天壇以蒼翠的松柏林海為基調,將潔白的圓丘和湛藍的祈年殿襯托得突入晴空,形象極為聖潔肅穆。為了深化環境意境,還很重視運用象徵手法,以布局、造型形式、形象模擬、匾聯題字等,激發人的聯想,如天壇的造型、色彩和布局以及許多與"天"(陽)有關的數字,突出地象徵了古代人們對"天"的認識。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模擬國內著名風景名勝和蒙、藏地區著名寺院,象徵著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建築美學雖然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但迄今為止的著作遠遠沒有達到與實際存在的藝術現象、審美趣味相適應的程度,特別是關於審美心理學方面的研究更是非常薄弱。

編輯推薦

《建築美學》將建築美學架構在正統的哲學研究範疇之上。羅傑·斯克魯頓將建築的”美學理解”定義為理性、自覺的活動,堅持認為很多當代建築理論誤解了建築的本質,因此必須回歸其第一要則。於是,他發展了一種美學判斷理論,並確定了該理論對建築和實物巨觀理解的地位。為了將這一理論套用於建築學,他強調了美學趣味的客觀性和道德的意義,自然可看出建築物的表現方式孰對孰錯。

目錄

譯文修訂序言

譯者的話

引言

緒論

第1章緒論:建築學的問題

第一篇

第2章建築與設計

第3章建築學的精髓何在?

第4章對建築的感受

第5章對建築的評價

第二篇

第6章弗洛伊德、馬克思及其學說的意義

第7章建築學的語言

第8章表達與抽象

第9章細部感覺

第10章結束語:建築藝術與設計準則

第三篇

本書摘要

注釋

參考文獻

專業術語中外文對照表

作者簡介

作者:(英)羅傑·斯克魯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