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環境噪聲控制

建築環境噪聲控制

為創造安靜的環境,對室內外噪聲所採取的綜合治理措施。在建築設計中,主要從限制聲源噪聲和降低傳播途中的噪聲兩個方面來考慮。前者包括選用低噪聲的設備,對噪聲源加裝隔聲罩、消聲器和採取隔振措施;後者包括採取合理的平面布置,改變聲傳播距離,設定聲屏障和進行室內吸聲處理等。

建築環境噪聲控制

正文

為創造安靜的環境,對室內外噪聲所採取的綜合治理措施。在建築設計中,主要從限制聲源噪聲和降低傳播途中的噪聲兩個方面來考慮。前者包括選用低噪聲的設備,對噪聲源加裝隔聲罩、消聲器和採取隔振措施;後者包括採取合理的平面布置,改變聲傳播距離,設定聲屏障和進行室內吸聲處理等。
噪聲源 建築環境噪聲在室內,有來自人的活動和衛生設備、通風系統、電梯等產生的噪聲。在室外,主要是交通(包括機動車輛、輪船和飛機等)噪聲、工業(包括固定的工礦企業和流動的施工機械等)噪聲和人群喧鬧聲,影響所及往往是一群建築物或一個小區。根據噪聲源的不同,環境噪聲控制可分為室外噪聲控制和建築噪聲控制。
室外噪聲控制 在建築設計上,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的措施來控制室外噪聲:
建築平面規劃 制定合理的城市規劃是控制室外噪聲的一個重要措施。其原則是,根據噪聲特點和要求的安靜程度,按功能進行建築分區,或在建築平面上進行合理布置,避免交通幹線穿越住宅區或安靜程度要求較高的地區。為控制飛機噪聲,應合理地選擇機場規模、位置,至市區的距離和跑道布置。
隔聲屏障 在聲源和建築物之間用實心物體遮擋直達聲。人造的或天然的物體,例如實心圍籬、圍牆、土堤、山丘或其他建築物都可套用,也可利用地形起伏和深入地面的路塹來達到屏障的目的。這種用屏障隔聲的方法,對高頻聲最為有效,一般可降低噪聲中的高頻部分15~25分貝。隔聲屏障的隔聲原理在於它可以將波長較短的高頻聲反射回去,使屏障後區噪聲明顯下降,形成聲影區。對於波長較長的低頻聲,則容易產生繞射,因而隔聲效果較差。附圖表示在噪聲源和人之間插入一屏障時,屏障的有效高度h與進入聲影區的θ角的關係曲線,λ為聲音的波長。

建築環境噪聲控制建築環境噪聲控制
綠化降噪 綠化屏障可兼收降噪的效果。其降噪效果取決於樹木高度、栽植密度和種植面積的寬度,以及樹叢的枝葉層是否延伸到地面。由於實際情況的複雜多變,加上測量條件的差異,綠化帶噪聲衰減值的實測數據有較大出入。此外,綠化可以點綴環境,創造寧靜的氣氛,對人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果。
外牆構件降噪 外牆隔聲主要取決於窗的結構。大多數建築物是用單層窗,隔聲性能差。利用陽台或花台欄板對聲波的遮擋作用,加上室內平頂或上層陽台底面的吸聲處理,可減少這部分表面對交通噪聲的反射聲能。
建築噪聲控制 主要措施是控制建築設備的噪聲,包括建築設備隔振空氣聲隔聲固體聲隔聲吸聲降噪等措施。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