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勞動管理

建築業勞動管理是建築經營生產活動的需要,對勞動力招收、分配和使用進行的計畫、組織等工作。按管理層次分為行業性勞動管理和施工企業的勞動管理。

建築業勞動管理

正文

根據建築經營生產活動的需要,對勞動力招收、分配和使用進行的計畫、組織等工作。按管理層次分為行業性勞動管理和施工企業的勞動管理。
建築業的勞動管理主要包括用工制度、勞動組織、工資福利三個方面的內容。
用工制度 建築業露天作業,受自然氣候條件影響大,難以全年均衡施工,同時,不少作業還是手工操作,全年所需勞動力的數量變化較大。因此,建築業歷來大量使用臨時工或季節工。施工企業一般都只留用一定數量的固定工作為技術骨幹,任務少時參加勞動,當施工任務增大而大量使用臨時工時,則承擔技術指導和施工監督管理工作。西方國家和中國的中華民國時期都採用這種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也曾沿用這種用工制度。但自1985年以後,陸續將大量的臨時工轉為固定工,基本上變成了單一的固定工制度。建築業固定工制度往往使勞動力的運用難以合理,再加上管理方面其他因素的影響,勞動效率提高十分緩慢。從80年代初開始,國家已採取措施逐步降低企業固定職工的比例,擴大臨時用工,對新工人採取契約聘用制;同時採用不同形式的聯合經營或分包,儘量利用當地農村建築隊勞動力。
勞動組織 主要包括勞動的定員工作和定額管理,以及勞動的組織與職工培訓。定員工作就是確定企業生產工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其他人員的數量與各種比例。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層管理人員、不同技術等級的技術人員、各主要技術工種人員以及固定工和臨時工的比例,總人數則需與常年的施工任務相適應。定額工作是企業定員、編制計畫、組織勞動、估算人工成本等的依據。它的基礎就是動作研究與時間研究,前者是改進操作技能、減輕工人勞動強度和在一定技術裝備條件下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手段,也是進行時間研究和制定勞動定額的重要手段。勞動組織是建築企業內部為適應生產需要所採用的勞動分工協作的組織形式。在任何需要連續或共同工作時,都需要根據不同具體情況組織這種協作,流水作業就是進行這種勞動組織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建立固定的勞動組織(隊、組)時,也需充分考慮其內部與外部的協作以及其規模。通常這種組織有兩種形式:①專業工作隊(組)。按施工工藝,由同一工種的工人組成,技術和裝備水平一般都較高,因而勞動效率也較高,比較適於較大和技術要求較高的工程施工。但外部協作要處理好,否則綜合的勞動效率將受影響。②混合工作隊(組)。由互相配合的不同工種的工人(包括輔助工)按一定比例組成,其適應性強,特別適於小型工程的施工。職工的培訓是提高職工技術水平的重要途徑,在勞動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
工資福利 在中國,建築業的工資形式有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和包工工資。從1984年開始,建築企業改變過去長期實行的按人頭核定工資總額的辦法,實行百元產值工資含量包幹辦法,按包干係數提取工資,兼顧國家、企業和職工三者利益,從而大大提高了建築業勞動效率。由於建築業高空野外作業、體力勞動繁重、工地環境複雜等特點,勞動保護對建築業有著重要意義。建築業勞動保護的重點是防止高空墜落、物體打擊、機械損害等。國家還對建築業某些工作條件特別艱苦的工種,如水下作業的潛水工、高空作業的架子工和煙囪工等,在勞動保險上作了特殊規定。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