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是什麼——關於當今中國建築的思考

建築是什麼——關於當今中國建築的思考

《建築是什麼——關於當今中國建築的思考 》是 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建築是什麼——關於當今中國建築的思考建築是什麼——關於當今中國建築的思考
本書對近年建築房地產業的業內熱點問題進行評論,反思當今中國建築界,推及房地產,指出業記憶體在的重重弊端,呼籲建築師應更多地關注諸如住房、學校、醫院、工廠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而不是過分追求創意、造型的炫彩而忽視了實用功能。當今中國民生問題還解決得不好,華麗的大型建築帶來的不菲造價更使民生問題加劇。本書對年輕人如何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建築師也提出了諸多建議。

圖書前言

作為一名建築師,我自認為是屬於過去了的那個時代。我們那一代人,都是默默無聞地工作在祖國的基本建設戰線上的普通戰士。我記得年輕時,我們建築系的學生都愛唱一首歌曲,歌名是“建築工人之歌”。其中有那么幾句,今天我還記得,那就是:“前面總是無盡的原野,身後總是嶄新的廠房。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戰鬥著奔向前方。”這就是當時我們建築系的同學們的共同理想。這種理想在今天的青年建築師中已不多見了,“追星”成了一部分年輕人奮鬥的方向。
我就讀於清華建築系時,正值我國的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整個國家、全體人民都生活在極度的困難之中。當時吃的、用的都要憑“票證”供應,已經計畫好的基本建設項目,也大都下馬停建,蓋房子當然只能因陋就簡。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對我國建築業現狀的認識的,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開始學習建築學專業的。在我們那一代人看來,中國建築師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就是要珍惜人民好不容易攢下的每一分錢,把它用到國家最為需要的地方上去。那時候人們對於黨的建築方針“適用、經濟、在可能的條件下注意美觀”,都是完全理解和由衷地擁護的。
但是我們那一代人的這種建築觀念,在21世紀初的中國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改革開放以來,像CCTV新大樓這樣畸形的建築作為“標誌性”,開始在中國的城市中受到某些人的青睞,甚至橫行起來,建築設計追求怪異,奢華成風。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不禁要問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是我們落伍了,還是中國的建築走向發生了偏差?”
為了把問題搞清楚,只有把建築放在歷史的、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和文化的背景中去考察,這是我在學生時期受到的最為重要的建築教育之一。
在清華讀書時,我有幸接受了當時國內建築教育界頂尖學者的教導,這些對我建築歷史觀的形成有決定性的影響。其中對我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梁思成先生對“建築美”的論述和他對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研究及其結構理性主義的思想了。另外陳志華先生講授的西方建築史使我堅信,建築的發展和演變的歷史是源於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技術的狀況的。建築是歷史的一面鏡子,是社會歷史的史書。建築絕對不是來自於建築師的突發奇想,建築的演變也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進步和倒退,曲折和迂迴,從來就是建築發展的軌跡。

圖書目錄

1.不同的聲音……031
日本著名結構工程師川口衛先生認為“鳥巢”的浪費令人“啞然”,“該巨大體量支撐的不過是自己本身的重量,成為非常沒有效率的構造物。……相當於生物進化中的巨大恐龍”。這只是一個“外行”的狹隘的偏見,還是在告訴我們中國建築界的價值觀和審美傾向確實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2.建築是什麼……039
新中國成立初,建築是“社會主義內容加民族形式”。改革開放之後,我們很難再對建築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建築是什麼?答案在每人心中各不相同,它反映了各種不同的價值觀、文化素養,甚至倫理道德……
3.結構理性主義的現實意義……057
塞扎?戴利在1864年發表在《建設者》上的一篇論文裡談到,“建築形式不僅需要理性來證明是正當的,而且只有它是從科學推導出其法則時,才證明是有理的”。結構理性主義正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西方幾千年建築形式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所總結出的理論。如果用這個理念去分析當今中國的建築設計,所存在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4. 建築之美……071
從希臘建築文明到羅馬拱券技術,從拜占庭建築到哥特風格,從“水晶宮”到艾菲爾鐵塔,建築之美基於結構的理性,遵循科學的規律。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理解西方的這種不斷追求科學,不斷追求技術進步的思想,如果我們不能真正理解“技術美”的科學內涵,我們就不會真正理解西方建築的精髓,就會變得膚淺……
5.真 實……081
達爾文進化論告訴我們,生物的形態總是與其內在結構相適應並為其生存服務。建築“形式追隨功能”的哲學正是在這個理論的啟迪下產生並影響整整幾代建築師的。這也是現代主義的核心思想之一—真實。但是中國人真正理解了現代建築的這種精神了嗎?中國當代建築是真實反映中國現實的經濟與技術狀況的嗎?這些建築真實反映了中國人的需求了嗎?這些建築是符合科學設計原則的嗎?
6.困惑與出路……101
建築是藝術嗎?我們在質疑“適用、經濟、在可能的條件下注意美觀”建築方針的同時,將把現代建築引向何方?封建等級制、對現代建築科學理性的無知、對建築“藝術性”的曲解讓我們與現代建築始終若即若離。要改變這個現狀,我以為,中國建築界需要一個大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實實在在地去解決民生問題……
7.密斯的啟示……117
密斯離開我們已整整四十年了,我們將以怎樣的方式來紀念他?是造就一批造成經濟損失和建築文化混亂並破壞城市和諧環境的奇形怪狀的建築,還是採用適合於中國現階段的建築技術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密斯已去,精神不死……
8.翻腸倒肚……125
一座文化藝術類建築居然有著酷似化工廠的外形。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的建成歷來頗有爭議。方案評審會如何能允許這樣的建築面世?評審會專家的建築觀念究竟是什麼?我們又如何評價建築的創新?是用我們的眼睛還是我們的腦子?……
9.兩千萬的教訓……131
一個十萬平方米的工程,一次審查居然就能節約投資兩千萬。中國當代建築師,甚至包括工程師經濟觀念的缺失恐怕是世界第一的……
10.某市之行……137
是什麼使博物館成了商業展廳,巨額投資險些付諸流水?是建築師的問題,還是另有原因?……
11.風水大師……141
風水與建築的“聯姻”是一個頗值得玩味的社會現象,反映出我們對科學的無知和對建築理解的偏差。而最可憐的當是建築師,因為管著他們的又多了一個風水師……
12.繡花枕頭……149
建築成就了建築師,卻給使用者帶來長久的不便。建築只取外觀,不重視功能,這就好比“繡花枕頭”,外觀漂亮,實際上是“一肚子草包”……
13.從防火規範說起……151
2009年春節,央視新樓配樓大火持續燃燒近六小時,直接經濟損失1.6億餘元,新型節能保溫材料是火勢迅速蔓延的“罪魁禍首”。中國防火規範已經到了必須重新審視的時候了……
14.誰來為窮人買房……157
為什麼市場上有那么多空置房而我們卻買不起房?為什麼開發商熱衷於建造豪宅?為什麼“國六條”強行出台卻最終不了了之?房地產市場能真正解決城市居民的住房問題嗎?“新十條”會不會重蹈“國六條”的覆轍?囤積空置與望房興嘆,這中間到底隔著多大的鴻溝?……
15.行業內幕……165
以“綠色奧運”為理念建設的“鳥巢”真的是“綠色”的嗎?專家評審真的是權威的嗎?領導的權力到底有多大?當我們埋怨社會環境不利於建築創作時,我們自己又做得如何呢?……
16.封 鎖……173
越來越多大型公共建築不菲的造價讓我們不得不思考訊息封鎖的正常性。且不談大型建築高昂造價的來源,城市建築所營造的公共生活與每一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城市是人民的,我們應該還給人民……
17.評 獎……177
1978年召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全國科學技術大會,表彰了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以糾正“文革”期間抹殺個人的創造性勞動把一切歸功於集體和領導的錯誤觀點,調動了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性。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評獎也不例外……
18.貶 值……187
貶值,不只是在經濟領域,改革開放以來職務和職稱的貶值現象尤其值得玩味。這背後隱藏著利益與體制因素的驅動,反映出當今中國知識分子的浮躁心態……
19.重“利”的危險……191
如何創收及分配一直是改革最為核心的問題,更是科研設計、教學、醫療衛生等以智力為勞動手段的行業改革的最大難題之一。而這些行業改革失敗的原因不外乎一個字——錢……
20.辭 官……197
中國的官場有其獨特的文化傳統,不是人人都能適應的……
21.技術與人品……211
大學畢業了,真正艱苦的學習才剛剛開始,你在這個時期的表現才真正反映了你學生時代學習的動機和目的……
22.年輕人的特權……217
年輕人的特權是犯錯誤,擁有這份特權的資本是上進心和自信力……
23.天道酬勤……221
建築師、醫生、律師被稱為西方三大自由職業。這三大職業都是典型的經驗型和實踐性的職業,需要的素質在各種職業中最為寬泛。而我們往往誤以為這種自由僅僅是創意的自由,並認為創意是教不會的。建築設計不需天才,需要的是勤奮……
24.卑賤者最聰明……231
“自下而上”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那些“自上而下”的,由脫離實際的上層所做的決定,往往遭到實踐的否定。文教、醫療的改革失敗的原因,莫不在於此。建築師個人的成長同樣應該“自下而上”。毛澤東說,“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 ……
25.向實踐學習……239
很多人都說,大學裡學的很多課程都沒有用,其實不是這些課程沒有用,而是你沒有主動地去用,或者說你沒有能力去套用。學習要及早走實踐環節,建築學習尤其應該如此……
26.設計如行棋……249
學習圍棋的第一步,就是要懂得“死”與“活”,然後知道“大”與“小”,還要了解“先”與“後”。否則,將會滿盤皆輸。設計是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27.失敗是成功之母……255
我喜歡的格言是“首戰必勝”、“積小勝成大勝”。我常常以此來要求自己,並且告訴那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要集中全力去完成交給你的第一項工作,有了第一,才會有第二和第三……
28.一分耕耘一分收穫……259
給建築系畢業生的一封信(奉送我的學習書單)……
29.老 蔡……267
我對老蔡的尊重,一是他的誠信,二是他的社會責任心……
他的離去是源於他對國內投資環境的不滿。他曾經滿腔熱情地希望發展民族工業,最後終於灰心。我問他,你去那裡準備做什麼?他說仍然做他的石材生意。我希望有一日還有機會與他見面,因為他是一個好人。
關於唐山、汶川、玉樹震害的思考……273
後記—給老朋友的一封信……28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