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騰寺

廷騰寺

Sen Whose When

簡介

《廷騰寺》為一首詩歌,又譯作《丁登寺》,原詩題目為《廷騰寺上游幾英里處的詩行--記重遊懷河河岸》(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 ON REVISITING THE BANKS OF THE WYE DURING A TOUR),一般簡記為《廷騰寺》。作者威廉·華茲華斯(1770~1850)英國詩人。華茲華斯柯爾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騷塞(Robert Southey)同被稱為“湖畔派”詩人(Lake Poets)。他們也是英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浪漫主義作家。他們喜愛大自然,描寫宗法制農村生活,厭惡資本主義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錢關係,他們遠離城市,隱居在昆布蘭湖區和格拉斯米爾湖區,由此得名“湖畔派”。 華茲華斯在1843年被任命為“桂冠詩人”,然而縱觀他的一生,其詩歌成就是突出的,不愧為繼莎士比亞彌爾頓之後的一代大家。

廷騰寺內景廷騰寺內景
廷騰寺是久已傾圮的中世紀寺院,位於英國懷河河畔。1798年7月13日,作者重遊此地,感慨萬千,寫下此詩。
懷河(Wye River),又譯作“瓦伊河”、“崴河”,英國主要河流之一。發源於中威爾斯高地,
蜿蜒的懷河蜿蜒的懷河
普林利蒙山東麓。長210公里。東南流,繞布萊克山北麓進入英格蘭境,至赫里福德附近轉向南流,注入布里斯托灣。產鮭魚。沿河主要城市有比爾斯韋爾斯、赫里福德、羅斯)、蒙茅斯等。長約210公里(130哩)。源出普林利蒙(Plynlimon)高地東坡,至拉亞德(Rhayader)附近接納伊蘭(Elan)河(其上游水庫為伯明罕供水),過阿伯林菲(Aberllynfi)時流向急轉並沿布拉克(Black)山邊緣而過。後進入英格蘭,至赫里福德接納萊格(Lugg)河。羅斯(Ross)以下河段多處谷深流曲,風景優美。蒙茅斯(Monmouth)以下峽谷中河段為歷史上英格蘭和威爾斯的分界。河中盛產鮭魚。

原文

英文原文

FIVE years have past; five summers, with the length
Of five long winters! and again I hear
These waters, rolling from their mountain-springs
With a soft inland murmur. -- Once again
Do I behold these steep and lofty cliffs,
That on a wild secluded scene impress
Thoughts of more deep seclusion; and connect
The landscape with the quiet of the sky.
The day is come when I again repose
Here, under this dark sycamore, and view
These plots of cottage-ground, these orchard-tufts,
Which at this season, with their unripe fruits,
Are clad in one green hue, and lose themselves
'Mid groves and copses. Once again I see
These hedge-rows, hardly hedge-rows, little lines
Of sportive wood run wild: these pastoral farms,
Green to the very door; and wreaths of smoke
Sent up, in silence, from among the trees!
With some uncertain notice, as might seem
Of vagrant dwellers in the houseless woods,
Or of some Hermit's cave, where by his fire
The Hermit sits alone.
These beauteous forms,
Through a long absence, have not been to me
As is a landscape to a blind man's eye:
But oft, in lonely rooms, and 'mid the din
Of towns and cities, I have owed to them
In hours of weariness, sensations sweet,
Felt in the blood, and felt along the heart;
And passing even into my purer mind,
With tranquil restoration: -- feelings too
Of unremembered pleasure: such, perhaps,
As have no slight or trivial influence
On that best portion of a good man's life,
His little, nameless, unremembered, acts
Of kindness and of love. Nor less, I trust,
To them I may have owed another gift,
Of aspect more sublime; that blessed mood,
In which the burthen of the mystery,
In which the heavy and the weary weight
Of all this unintelligible world,
Is lightened: -- that serene and blessed mood,
In which the affections gently lead us on, --
Until, the breath of this corporeal frame
And even the motion of our human blood
Almost suspended, we are laid asleep
In body, and become a living soul:
While with an eye made quiet by the power
Of harmony, and the deep power of joy,
We see into the life of things.
If this
Be but a vain belief, yet, oh! how oft --
In darkness and amid the many shapes
Of joyless daylight; when the fretful stir
unprofitable, and the fever of the world,
Have hung upon the beatings of my heart --
How oft, in spirit, have I turned to thee,
O sylvan Wye! thou wanderer thro' the woods,
How often has my spirit turned to thee!
And now, with gleams of half-extinguished thought,
With many recognitions dim and faint,
And somewhat of a sad perplexity,
The picture of the mind revives again:
While here I stand, not only with the sense
Of present pleasure, but with pleasing thoughts
That in this moment there is life and food
For future years. And so I dare to hope,
Though changed, no doubt, from what I was when first
I came among these hills; when like a roe
I bounded o'er the mountains, by the sides
Of the deep rivers, and the lonely streams,
Wherever nature led: more like a man
Flying from something that he dreads, than one
Who sought the thing he loved. For nature then
(The coarser pleasures of my boyish days,
And their glad animal movements all gone by)
To me was all in all. -- I cannot paint
What then I was. The sounding cataract
Haunted me like a passion: the tall rock,
The mountain, and the deep and gloomy wood,
Their colours and their forms, were then to me
An appetite; a feeling and a love,
That had no need of a remoter charm,
By thought supplied, nor any interest
Unborrowed from the eye. -- That time is past,
And all its aching joys are now no more,
And all its dizzy raptures. Not for this
Faint I, nor mourn nor murmur, other gifts
Have followed; for such loss, I would believe,
Abundant recompence. For I have learned
To look on nature, not as in the hour
Of thoughtless youth; but hearing oftentimes
The still, sad music of humanity,
Nor harsh nor grating, though of ample power
To chasten and subdue. And I have felt
A presence that disturbs me with the joy
Of elevated thoughts; a sense sublime
Of something far more deeply interfused,
Whose dwelling is the light of setting suns,
And the round ocean and the living air,
And the blue sky, and in the mind of man;
A motion and a spirit, that impels
All thinking things, all objects of all thought,
And rolls through all things. Therefore am I still
A lover of the meadows and the woods,
And mountains; and of all that we behold
From this green earth; of all the mighty world
Of eye, and ear, -- both what they half create,
And what perceive; well pleased to recognise
In nature and the language of the sense,
The anchor of my purest thoughts, the nurse,
The guide, the guardian of my heart, and soul
Of all my moral being.
Nor perchance,
If I were not thus taught, should I the more
Suffer my genial spirits to decay:
For thou art with me here upon the banks
Of this fair river; thou my dearest Friend,
My dear, dear Friend; and in thy voice I catch
The language of my former heart, and read
My former pleasures in the shooting lights
Of thy wild eyes. Oh! yet a little while
May I behold in thee what I was once,
My dear, dear Sister! and this prayer I make,
Knowing that Nature never did betray
The heart that loved her; 'tis her privilege,
Through all the years of this our life, to lead
From joy to joy: for she can so inform
The mind that is within us, so impress
With quietness and beauty, and so feed
With lofty thoughts, that neither evil tongues,
Rash judgments, nor the sneers of selfish men,
Nor greetings where no kindness is, nor all
The dreary intercourse of daily life,
Shall e'er prevail against us, or disturb
Our cheerful faith, that all which we behold
Is full of blessings. Therefore let the moon
Shine on thee in thy solitary walk;
And let the misty mountain-winds be free
To blow against thee: and, in after years,
When these wild ecstasies shall be matured
Into a sober pleasure; when thy mind
Shall be a mansion for all lovely forms,
Thy memory be as a dwelling-place
For all sweet sounds and harmonies; oh! then,
If solitude, or fear, or pain, or grief,
Should be thy portion, with what healing thoughts
Of tender joy wilt thou remember me,
And these my exhortations! Nor, perchance --
If I should be where I no more can hear
Thy voice, nor catch from thy wild eyes these gleams
Of past existence -- wilt thou then forget
That on the banks of this delightful stream
We stood together; and that I, so long
A worshipper of Nature, hither came
Unwearied in that service: rather say
With warmer love -- oh! with far deeper zeal
Of holier love. Nor wilt thou then forget,
That after many wanderings, many years
Of absence, these steep woods and lofty cliffs,
And this green pastoral landscape, were to me
More dear, both for themselves and for thy sake!

中文譯文

王佐良翻譯版本
五年過去了,五個夏天,加上
長長的五個冬天!我終於又聽見
這水聲,這從高山滾流而下的泉水,
帶著柔和的內河的潺潺。
-我又一次
看到這些陡峭挺拔的山峰,
這裡已經是幽靜的野地,
它們卻使人感到更加清幽,
把眼前景物一直掛上寧靜的高天。
這個日子又來到了,我能再一次站在這裡,
傍著這棵蒼翠的槭樹,俯覽腳下,
各處村舍的園地,種滿果樹的山坡,
由於季節未到,果子未結,
只見果樹一片蔥綠,
隱沒在灌木和樹林之中。我又一次
看到了樹籬,也許稱不上籬,
而是一行行活潑頑皮的小樹精
看到了田園的綠色,一直綠到家門;
一片沉寂的樹林裡升起了裊裊炊煙,
煙的來處難定,或許是
林中有無家的流浪者在走動,
或許是有隱士住在山洞,現在正
獨坐火旁。
這些美好的形體
雖已久別,倒從來不曾忘懷,
不是像盲人看不到美景,
而是每當我孤居喧鬧的城市,
寂寞而疲憊的時候,
它們帶來甜蜜的感覺,
讓我從血液里心臟里感到,
甚至還進入我最純潔的思想,
使我恢復了恬靜:-還有許多感覺,
使我回憶起已經忘卻的愉快,它們對
一個良善的人最寶貴的歲月
有過絕非細微、瑣碎的影響,
一些早已忘記的無名小事,
但飽含著善意和愛。不僅如此,
我還靠它們得到另一種能力,
更高的能力,一種幸福的心情,
忽然間人世的神秘感,
整個無法理解的世界
沉重感疲憊感的壓力
減輕了;一種恬靜和幸福的心情,
聽從溫情引導我們前進,
直到我們這軀殼中止了呼吸,
甚至我們的血液也暫停流動,
我們的身體入睡了,
我們變成一個活的靈魂,
這時候我們的眼睛變得冷靜,由於和諧的力量,
也由於歡樂的深入的力量,
我們看得清事物的內在生命。
也許這只是
一種錯覺,可是啊,多少次
在黑暗中,在各色各樣無聊的白天裡,
當無益的紛擾和世界的熱病
沉重地壓在我的心上,
使它不住地狂跳,多少次
在精神上我轉向你,啊,樹影婆娑的懷河!
你這穿越樹林而流的漫遊者,
多少次我的精神轉向了你!
而現在,依稀猶見昔日思想的餘光,
帶著許多模糊朦朧的記認,
還多少有一點悵然的困惑,
心裡的圖景回來了;
我站在這裡,不僅感到
當前的愉快,而且愉快地想到
眼前這一刻包含了將來歲月的
生命和糧食。至少我敢這樣希望,
雖然我無疑已經改變,早不是
我初來這山上的光景;那時節我象一頭小鹿,
騰跳山嶺間,遨遊大河兩岸,
徘徊在淒淒寂的溪水旁邊,
去大自然指引的任何地方,與其說是
追求所愛的東西,更象是
逃避所怕的東西。因為自從
我兒童時代的粗糙的樂趣
和動物般的行徑消逝了之後,
大自然成了我的一切。-我無法描畫
當年的自己。瀑布的轟鳴
日夜纏住我,象一種情慾;大塊岩石,
高山,深密而幽暗的樹林
它們的顏色和形體,當時是我的
強烈嗜好,一種體感,一種愛欲,
無需思想來提供長遠的雅興,
也無需官感以外的
任何趣味。-這個時期過去了,
所有它的半帶痛苦的歡樂消失了,
連同所有它的令人昏眩的狂喜。我再也不為這些
沮喪,哀傷,訴怨,我得到了
別的能力,完全能低償
所失的一切,因為我學會了
怎樣看待大自然,不再似青年時期
不用頭腦,而且經常聽得到
人生的低柔而憂鬱的樂聲
不粗厲,不刺耳,卻有足夠的力量
使人沉靜而服帖。我感到
有物令我驚起,它帶來了
崇高思想的歡樂,一種超脫之感,
象是有高度融合的東西
來自落日的餘暉,
來自大洋和清新的空氣,
來自藍天和人的心靈,
一種動力,一種精神,推動
一切有思想的東西,一切思想的對象,
穿過一切東西而運行。所以我仍然
熱愛草原,樹林,山峰,
一切從這綠色大地能見到的東西,
一切憑眼和耳所能感覺到的,
也象想像創造的。我高興地發現:
在大自然和感覺的語言裡,
我找到了最純潔的思想的支撐,心靈的保姆,
引導、保護者,我整個道德生命的
靈魂。
也許即使
我沒有得到這種教育,我也不至於
遭受天生能力的毀蝕,
因為有你陪著我在這美麗的
河岸上,你呀,我最親愛的的朋友,
我的親而又親的朋友,在你的聲音里
我聽到了我過去心靈的語言,
在你那流星般的無畏的雙眼裡
我重溫了我過去的愉快。但願我能
在你身上多看一會我過去的自己,
我的親而又親的妹妹!我要祈禱,
我知道大自然從來不曾背棄
任何愛她的心,她有特殊的力量
能夠把我們一生的歲月
從歡樂引向歡樂,由於她能夠
充實我們身上的心智,用
寧靜和美感來影響我們,
用崇高的思想來養育我們,使得
流言蜚語、急性的判斷、自私者的冷嘲、
硬心漢的隨口應付,日常人生里的
全部陰鬱的交際
都不能壓倒我們,不能擾亂
我們愉快的信念,相信我們所見的
一切都充滿幸福。因此讓月光
照著你在路上獨行吧,
讓霧裡的山風隨意地
吹拂你吧,在以後的歲月里,
當這些按捺不住的狂喜變成了
清醒的樂趣,當你的心靈
變成了一切美好形體的大廈,
當你的記憶象家屋一般容得下
一切甜美的樂聲和諧音;啊,那時候,
縱使孤獨、恐懼、痛苦、哀傷
成為你的命運,你又將帶著怎樣親切的喜悅
想起我,想起我今天這番囑咐
而感到安慰!即使我去了
不能再聽到你的聲音的地方,
不能再在你那無畏的眼裡看見
我過去生活的亮光,你也不會忘記
我倆曾在這條可愛的河岸
並肩站著;不會忘記我這個長期崇拜
大自然的人,重來次地,崇敬之心
毫未減弱,而是懷著
更熱烈的愛-啊,更深的熱誠,
更神聖的愛;那時候你更不會忘記
經過多年的流浪,多年的離別,
這些高大的樹林,聳立的山峰,
者綠色的田園景色,對我更加親切
半因為它們自己,半因為你的緣故!
汪劍釗翻譯版本
五年過去了,五個夏天,還有
五個漫長的冬天!並且我重又聽見
這些水聲,從山泉中滾流出來,
在內陸的溪流中柔聲低語。——
看到這些峻峭巍峨的山崖,
這一幕荒野的風景深深地留給
思想一個幽僻的印象:山水呀,
聯結著天空的那一片寧靜。
這一天到來,我重又在此休憩
在無花果樹的濃蔭之下.遠眺
村舍密布的田野,簇生的果樹園,
在這一個時令,果子呀尚未成熟,
披著一身蔥綠,將自己掩沒
在灌木叢和喬木林中。我又一次
看到樹篙,或許那並非樹籬,而是一行行
頑皮的樹精在野跑:這些田園風光,
一直綠到家門;裊繞的炊煙
靜靜地升起在樹林頂端!
它飄忽不定,仿佛是一些
漂泊者在無家的林中走動,
或許是有高人逸士的洞穴,孤獨地
坐在火焰旁。
這些美好的形體
雖然已經久違,我並不曾遺忘,
不是像盲者面對眼前的美景:
然而,當我獨居一室,置身於
城鎮的喧囂聲.深感疲憊之時,
它們卻帶來了甜蜜的感覺,
滲入血液,滲入心臟,
甚至進入我最純淨的思想,
位我恢復恬靜:——還有忘懷己久的
愉悅的感覺,那些個愉悅
或許對一個良善者最美好的歲月
有過遠非輕微和平凡的影響,
那是一些早經遺忘的無名瑣事,
卻飽含著善意與友愛。不僅如此,
我憑藉它們還得到另一種能力,
具有更崇高的形態,一種滿足的愜意,
這整個神秘的重負,那不可理解的
世界令人厭倦的壓力,頓然間
減輕;一種恬靜而幸福的心緒,
聽從著柔情引導我們前進,
直到我們的肉軀停止了呼吸,
甚至人類的血液也凝滯不動,
我們的身體進入安眠狀態,
並且變成一個鮮活的靈魂,
這時,和諧的力量,欣悅而深沉的力量,
讓我們的眼睛逐漸變得安寧,
我們能夠看清事物內在的生命。
倘若這只是
一種虛妄的信念,可是,喔!如此頻繁——
在黑暗中,在以各種面目出現的
乏味的白天裡;當無益的煩悶
和世界的熱病沉重地壓迫著
心臟搏動的每一個節奏——
如此頻繁,在精神上我轉向你,
啊,綠葉蔥籠的懷河!你在森林中漫遊,
我如此頻繁地在精神上轉向你。
而如今,思想之幽光明滅不定地閃爍,
許多熟悉的東西黯淡而述蒙,
還帶著一絲悵惘的窘困,
心智的圖像又一次重現;
我站立在此,不僅感到了
當下的愉悅,而且還欣慰地想到
未來歲月的生命與糧食正蘊藏
在眼前的片刻間。於是,我膽敢這樣希望,
儘管我已不復當初,不再是新來乍到的
光景,即時我像這山上的一頭小鹿,
在山巒間跳躍,在大江兩岸
竄跑,在孤寂的小溪邊逗留,
聽憑大自然的引導:與其說像一個
在追求著所愛,倒莫如說正是
在躲避著所懼。因為那時的自然
(如今,童年時代粗鄙的樂趣,
和動物般的嬉戲已經消逝)
在我是一切的一切。——我那時的心境
難以描畫。轟鳴著的瀑布
像一種激情縈繞我心;巨石,
高山,幽晦茂密的森林,
它們的顏色和形體,都曾經是
我的欲望,一種情愫,一份愛戀,
不需要用思想來賦予它們
深邃的魅力,也不需要
視覺以外的情趣。——那樣的時光消逝,
一切摻合著苦痛的歡樂不復再現,
那今人暈眩的狂喜也已消失。我不再
為此沮喪,哀痛和怨訴;另一種能力
賦予了我,這一種損失呀,
已經得到了補償,我深信不疑。
因為我已懂得如何看待大自然,再不似
少不更事的青年;而是經常聽到
人生寧靜而憂鬱的樂曲,
優雅,悅耳,卻富有淨化
和克制的力量。我感覺到
有什麼在以崇高的思想之喜悅
讓我心動;一種升華的意念,
深深地融入某種東西,
仿佛正棲居於落日的餘暉
浩瀚的海洋和清新的空氣,
蔚藍色的天空和人類的心靈:
一種動力,一種精神,推動著
思想的主體和思想的客體
穿過宇宙萬物,不停地運行。所以,
我依然熱愛草原,森林,和山巒;
一切這綠色大地能見的東西,‘
一切目睹耳聞的大千世界的
林林總總,——它們既有想像所造,
也有感覺所知。我欣喜地發現
在大自然和感覺的語言裡,
隱藏著最純潔的思想之鐵錨,
心靈的護士、嚮導和警衛,以及
我整個精神生活的靈魂。
即便我並沒有
受到過這樣的教育,我也不會更多地
被這種溫和的精神所腐蝕,
因為有你陪伴著我,並且站立
在美麗的河畔,你呀,我最親愛的朋友,
親愛的,親愛的朋友;在你的嗓音里
我捕捉住從前心靈的語言,在你顧盼流轉的
野性的眼睛裡,我再一次重溫了
往昔的快樂。啊!我願再有一會兒
讓我在你身上尋覓過去的那個我,
我親愛的.親愛的妹妹!我要為此祈禱,
我知道大自然從來沒有背棄過
愛她的心靈;這是她特殊的恩典,
貫穿我們一生的歲月.從歡樂
引向歡樂;因為她能夠賦予
我們深藏的心智以活力,留給
我們寧靜而優美的印象,以崇高的
思想滋養我們.使得流言蜚語,
急躁的武斷,自私者的冷諷熱嘲,
缺乏同情的敷衍應付,以及
日常生活中全部枯燥的交往,
都不能讓我們屈服,不能損害
我們歡快的信念,毫不懷疑
我們所見的一切充滿幸福。因此,
讓月光照耀著你進行孤獨的漫遊,
讓迷濛蒙的山風自由地
吹拂你;如此,在往後的歲月里
當這些狂野的驚喜轉化成
冷靜的低意,當你的心智
變成一座集納眾美的大廈,
你的記憶像一個棲居的家園招引著
一切甜美而和諧的樂音;啊!那時,
即令孤獨.驚悸,痛苦,或哀傷成為
你的命運,你將依然杯著柔情的喜悅
順著這些健康的思路追憶起我,
和我這一番勸勉之言!即便我遠走他方
再也聽不見你可愛的聲音,
再也不能在你野性的雙眸中
看見我往昔生活的光亮一一你也不會
忘記我倆在這嫵媚的河畔
一度並肩站立;而我呀,一個
長期崇拜大自然的人,再度重臨,
虔敬之心未減:莫如說懷著
一腔更熱烈的愛情——啊!更淳厚的熱情,
更神聖的愛慕。你更加不會忘記,
經過多年的浪跡天涯,漫長歲月的
分離,這些高聳的樹林和陡峻的山崖,
這綠色的田園風光,更讓我感到親近,
這有它們自身的魅力,更有你的緣故。
③楊德豫
五年過去了,五個夏天,和五個
漫長的冬季!如今,我再次聽到
這裡的清流,以內河的喁喁低語
從山泉奔注而下。我再次看到
兩岸高峻崢嶸的危崖峭壁,
把地面景物連線於靜穆的天穹,
給這片遺世獨立的風光,增添了
更為深遠的遺世獨立的意味。
這一天終於來了,我再次憩息於
這顆蒼黯的青楓樹下,眺望著
一處處村舍場院,果木山丘,
季節還早,果子未熟的樹木
一色青綠,隱沒在叢林灌莽里。
我再次看到這裡的一排排樹籬------
算不算樹籬也難說,無非是幾行
活潑歡快的、野性難馴的雜樹;
一片片牧場,一直綠到了門前;
樹叢中悄然升起了裊繞的煙縷,
這難以捉摸的信息,也許是來自
林子裡沒有屋宇棲身的過客,
要么,是來自隱士的岩穴,那隱士
正守著火堆獨坐。
這樣的美景
在多年闊別期間,對我也並非
漠無影響,如同對盲人那樣;
而是時常,當我孤棲於斗室,
困於城市的喧囂,倦怠的時刻,
這些鮮明的影象便翩然而來,
在我血脈中,在我心房裡,喚起
甜美的激動;使我純真的性靈
得到安恬的康復;同時喚回了
那業已淡忘的歡愉:這樣的景物
對一個善良生靈的美好歲月,
潛移默化的作用未必輕微:
他也曾出於善意,出於愛,做了
許多業已淡忘的無名小事。
我同樣深信,是這些自然景物
給了我另一份更其崇高的厚禮------
一種欣幸的、如沐天恩的心境:
在此心境裡,人生之謎的重負,
幽晦難明的塵世的如磐重壓,
都趨於輕緩;在此安恬心境裡,
愛意溫情為我們循循引路,------
直到這皮囊仿佛終止了呼吸,
周身的血液仿佛不再流轉,
驅殼已昏昏入睡,我們成了
翩躚的靈魂;萬象的和諧與怡悅
以其深厚的力量,賦予我們
安詳靜穆的眼光,憑此,才得以
洞察物象的生命。
這樣的信念
即使是空想,我也忘不了:多少次,
在沉沉暗夜,在鬱郁不歡的白天,
在塵俗百態之中,枉然無補的
焦躁憂煩,塵世的昏沉熱病,
不斷襲擾這怔忡悸動的心房,
那時,多少次,我心思轉而向你------
林間的浪遊者,綠蔭掩映的瓦伊河
那時,多少次,我神魂向你飛去!
有了餘燼重燃的思想微光,
有了對舊日景物的依稀辨識,
還有幾分惘然若失的困惑,
心中的圖象如今又栩栩重生;
如今,我站在這裡,不僅感到
眼前的歡愉,還深為欣幸地知悉:
此時此刻,已經收藏了、儲備了
未來歲月的活力和滋養。我敢於
抱這種希望,儘管,無可置疑,
我以不同於當年的舊我------當年,
我初來這一片山野,像一頭小鹿
奔躍於峰嶺之間,或深澗之旁
或荒溪之側,聽憑自然來引導;
那情景,既像是出於愛慕而追尋,
更像是出於畏懼而奔逸。那時
(童年的粗野樂趣,蠢動戲耍,
都成了往事),惟有自然,主宰著
我的全部的身心。------那時的我呵,
委實是難以描摹。轟鳴的瀑布
似洶湧激情,將我糾纏不捨;
高山,巨石,幽深昏暗的叢林,
它們的形態和色彩,都成了我的
強烈的嗜欲;那種愛,那種感情,
本身已令人饜足,無需由思想
給它添幾分韻味,也無須另加
不是由目睹得來的佳趣。------然而
那時的時光消逝了,痛切的歡樂,
眩目銷魂的狂喜,都一去無蹤。
對此,我並不沮喪或怨尤;隨後
我別有所獲;而這些損失,我想,
會得到充足的補償。因為,對自然,
我已學會了如何觀察,不再像
粗心的少年那樣;我也聽慣了
這低沉而又悲傷的人生樂曲,
不粗厲,也不刺耳,卻渾厚深沉,
能淨化、馴化我們的心性。我感到
仿佛有靈物,以崇高肅穆的歡欣
把我驚動;我還莊嚴的感到
仿佛有某種流貫深遠的素質,
寓於落日的光輝,渾圓的碧海,
藍天,大氣,也寓於人類的心靈,
仿佛是一種動力,一種精神,
在宇宙萬物中運行不息,推動著
一起思維的主體、思維的對象
和諧的運轉。因此,我仍如往日,
喜愛草原、森林和崇山峻岭,
喜愛這綠色世界的百態千姿,
喜愛我耳目所及的森羅萬象------
其中,有僅憑耳目察覺的,也有
經過加工再造的。我深為欣慰,
能從自然中,也從感官的語言中,
找到我純真信念的牢固依託,
認出我心靈的乳母、導師、家長,
我全部精神生活的靈魂。
即使
我不曾受過這樣的教化薰陶,
我的生機活力也不會消退,
因為,在這景色清幽的河畔,
有你陪著我,最親最愛的親人!
喔,親愛的親人,從你的聲音里,
我又聽到了往日心靈的語言;
從你的灼灼眼神中,我又看到了
往日的樂趣。讓我再看你一會兒,
親愛的妹妹,讓我從你的形影里
重尋我往日的音容笑貌!這是我
誠摯的祈求,我也誠摯的相信:
自然決不會虧負愛她的心靈;
他有獨具的權能,總是不倦地
引導我們,在悠悠一生歲月里,
從歡樂走向歡樂。她能夠激發
我們內在的靈智,讓安恬與美
沁入我們的心脾,用崇高信念
把我們哺育滋養;惟其如此,
世人的飛短流長,無稽的指責,
自私之徒的嘲諷,偽善的寒暄,
無聊的交往,都不能使我們就範,
也不能幹擾我們怡然的信念------
宇宙萬物,無一不仰慕天恩。
那么,你獨自漫步的時候,讓月光
把你朗照吧;讓卷著薄霧的山風
自由暢快地向你吹來吧。爾後,
當心醉神迷的狂喜逐漸轉化為
清明恬靜的歡愉;當你的心府
成了繽紛美景聚居的廣廈,
你的記憶力,交響著無數甜美的
樂音;喔!那時,若是你陷入
孤獨或恐懼,痛苦或憂傷,你就會
以何種溫婉欣悅的、有如靈藥的
心思,想起我,想起我這些勸勉!
也許,日後,我會離你而遠去,
在那邊,再也聽不到你的聲音,
在也不能從你的眼神里看到
逝年華的光影;到那時,你也
不至於忘記:你我曾並肩站在
這風景秀麗的河邊;不至於忘記:
多年來,我敬奉自然;到此地遊覽
也是來向她參拜;我樂此不疲,
愛她越來越熾烈,越來越深沉,
越來越虔敬。你也不至於忘記:
我久別重來,只覺得,這些崢嶸的
峭壁,挺拔的樹林,碧綠的原野,
比往年更加可親可愛了------既由於
它們本身,也由於有你在這裡!

譯註

有網友指出,某些翻譯不夠準確。例如:
1.第4行,懷河水來自山間,但運行到內陸則水靜流深,“潺潺”、“溪流”用詞音調的確諧和,但也許有所失真?(附言:本來好不容易找了張懷河鳥瞰圖,但貼失敗了,否則能有對含此在內進行參考有所裨益,汗!)
2.第10行,樹名“sycamore”, 王譯使用義項類似AHD之此說:“西克莫槭,假懸鈴木槭:一種歐亞大陸落葉槭樹(假挪威槭 槭樹屬) ,有裂片掌狀樹葉、翼狀果實和淡綠色花”;汪譯可能使用AHD緊隨其後那種解釋(西克莫無花果:《聖經》中所載的非洲及相鄰的西南亞的一種無花果樹,其無葉的短枝上長有成簇的無花果),但該釋義專門提到“桑葉無花果 榕屬”。一般而論,“門綱目科屬種”的界分中,如果不想跨越“種”而直接取“屬”的做法,只有譯音一途,所以得承認,這個位置上,我的譯文翻譯腔明顯。
3.第17行,王與汪譯文均作“樹精”,所據不明(由此推測,汪譯有“借鑑”王文之嫌)。如果從兄“多讀”之說(兄所說過於言簡意賅,我有些迷惑,呵呵,還望下次——如果有的話——更直截了當:“多讀”指多讀什麼?讀我自己,為這詩我已經讀了整整一個月了,再讀也許只會成見可能愈深;讀王譯與汪譯,也許煩惱更生,因為雖然汪譯我不熟,但我翻譯的動機正是一方面來自對王譯的不滿意;我且自行理解為讓我對華茲華斯多讀吧,畢竟他是這詩的創造者),應該說,華茲華斯的確受“萬物有靈論”影響,或許盧梭意義上的“自然”的影響更大,但在此或有故生枝蔓之疑?我似乎以為,此處語境更主要的傾向,倒與毛澤東詩“萬類霜天競自由”有些神似,當然也可由此窺見華茲華斯的自然觀。
4.第18行,smoke不譯“炊煙”,因為後現代歷史敘事理論家Levinson 正抓住這點大做關於華茲華斯政治立場解讀的文章,他考證說(根據威廉·紀爾平的遊記《懷河之游》,1771年),當時懷河兩岸煉鐵爐林立,燃料就是木材、木炭,林中的流浪者也正是赤貧的“無產階級”,絕不是他們走動的“身形”(?)或隱隱然有仙人氣息的“高人逸士”呢!為了照顧這種說法,所以中性的“煙霧”(“煙”音節有點單)也許可以避免(誇張點,呵呵)——“炊煙”出,(其他)解釋死。

地理位置

見圖片……

相關圖片

希望廣大網友不斷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