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古崖居

延慶古崖居

古崖居遺址是北京地區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古代洞窟聚落遺址,位於延慶縣西張山營西北的一條峽谷中,共有洞穴117個,開鑿於崖壁的沙礫花崗岩石上,為唐、五代時期“奚人去諸部”所鑿。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

延慶古崖居“身份”之謎終於被破解。昨天,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理事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楊鴻勛教授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延慶古崖居基本可以斷定為漢代一處中等規模的軍事要塞,當年駐軍達到200人左右。
楊鴻勛告訴記者,根據北魏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記載,現今延慶、懷柔一帶山澗東崖壁存有人工開鑿的“石室三層”,其具體描述的地理位置和石室形制與古崖居地理、外貌基本吻合。酈道元當時了解到這是“故關之候台”,也就是“舊時居庸關前沿守候瞭望敵情的烽火台”。
楊鴻勛表示,在延慶、懷柔一代山溝里已經發現了約8處類似古崖居的在崖壁上開鑿的洞穴,洞穴的特點都很相似,而這一帶地理狀況也完全符合當時《水經注》記載,也符合漢代長城外沿烽火台分布範圍。他說,據當地老鄉介紹,上世紀80年代,在這一地區還能看到大量有序間隔出現的烽火台遺址。楊鴻勛進一步分析說,延慶古崖居很可能是漢代一處中等規模的軍事要塞,從洞穴情況來看,當時可以駐紮200人左右的軍隊,同時存放大量武器和補給。(記者 賀岩)

古崖居是由一支尚未定論的先民,在陡峭的崖壁上開鑿的崖居洞穴。這裡共保存著147座石室,分為前、中、後三個部分,懸掛於約10萬平方米的崖壁上。石室或門戶相望,或毗鄰相近,或高或低,錯落有致,布局有方。石室或長方形或方形,大的約20平方米,小的約3至4平方米,有的是單間,有的是2至3室連通;套間有的平行,有的上下兩層,全部石室分布呈層狀,層與層之間有石蹬、石梯和棧道相連。這些石室有門、窗、炕、灶、馬槽、壁櫥、煙道、儲物間等完善的生活設施。窗一般2至3平方尺,門有大有小,有的可以自由出入,有的只能爬進;門窗的上下左右均鑿有對稱的軸眼。前檐多鑿有水溜,溜口直接進室,可能是為接水之用。這些石室的功能不同,有炕的象是住人的,有馬槽的象是養馬的,有櫥灶的象是廚房。石炕也有兩種,一種是花崗岩上鑿的炕台,下部無煙道,另一種是築有回龍式的彎道,上面可以鋪石板或土坯,在石炕側端鑿有石灶,灶下有通到炕下煙道,盤桓幾圈,由壁孔通向石室外,很像火炕,其寬度均可睡兩人。其中一石室,是典型的“三居室”格局,中間一間較大,有門,算是堂屋,右邊一間為灶房,有石灶、煙道,算是廚房,左邊一間有壁櫥。“官堂子”是眾多石室的代表,位於中間山樑處,類似古代的宮殿,不僅高大寬敞,採光條件極好,而且雕刻精細。石室內有4根石柱支撐洞頂,4柱中間是一寬大的佛龕,兩側對稱開鑿2個有炕的小居室。古崖居石室建築結構複雜,設計巧妙。它開鑿的年代、歷史、背景和用途,史籍中無確切記載,至今仍然是個謎,專家眾說紛紜。

相關條目

延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