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博物館:毗盧遮那佛

延慶博物館:毗盧遮那佛

延慶博物館珍藏了一尊明代毗盧遮那佛。在2009年5月17日至2009年9月20日延慶博物館啟動的“互動百科”杯“我最喜愛的博物館珍寶”評選活動中,該藏品榮獲延慶博物館最受觀眾歡迎的珍寶。

藏品介紹

毗盧遮那佛

延慶博物館珍藏了一尊明代毗盧遮那佛。在2009年5月17日至2009年9月20日延慶博物館啟動的“互動百科”杯“我最喜愛的博物館珍寶”評選活動中,該藏品榮獲延慶博物館最受觀眾歡迎的珍寶。

毗盧遮那佛 毗盧遮那佛

延慶博物館珍藏的這尊毗盧遮那佛鑄工精良,該造像頭為螺發高肉髻,頭戴五葉寶冠,又叫做五佛冠,這裡的“五”具有很多寓意,意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就有:“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裡的五蘊既是佛教中的“眼、耳、鼻、舌、身意”,還是“色、香、聲、味、觸法”呢?佛像的面部,廣額豐頰,面如滿月,額上眉間飾白毫,下頜方圓帶彎月,象徵天地間唯有我佛獨尊;鳳目高鼻,雙唇寬厚,著重突出了明代造像的特點;項飾三道,頭冠兩側的繒帶,分垂於兩肩,繒帶上的花紋裝飾均為手工鏨刻,花紋表現有“寶相花”、“西番蓮”、“荷花”等,都與佛教內容息息相關;佛像兩耳肥大,耳垂如輪,飾耳璫;上身穿雙領下垂衣,裸胸,胸前飾"卐"符號,意為萬法歸宗;下系長裙。手結智拳印,象徵著毗盧遮那高貴、無上的本尊,同時也代表佛界、最高神明的至高地位;雙腳盤曲,結跏趺坐於仰蓮上,腳心內各飾法輪,象徵佛法永不停息,滾滾向前……

保護歷史

當年,這尊毗盧遮那佛也曾經是金光燦燦的金銅之身,在那個特定的歷史年代,人們為了保護他,便給他穿了這樣的一件“黑衣”,今天,透過這件黑衣,隱隱地還可以見到當年那熠熠生輝的局部,這一無奈的舉措竟成了延慶文物工作者對毗盧遮那佛最好的保護。 經歷了600年的歲月,這尊毗盧遮那佛在延慶博物館“我喜愛的博物館珍寶”評選活動中順利勝出。在這座現代文明與歷史文化結合的博物館裡,毗盧遮那佛所承載的悠久的歷史、深厚的佛教文化和精湛的鑄造工藝,將在這裡得到更好的傳承與弘揚。

珍寶評選

2009年5月17日,在第33個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延慶博物館啟動了“互動百科”杯“我最喜愛的博物館珍寶”評選活動。活動進行四個多月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期間,延慶博物館接待觀眾近萬人,發放選票總計7500餘張。媯川風韻——延慶歷史文化陳列展廳的750餘件藏品中,有58件文物入選。其中,東周時期的青銅短劍、西漢的青銅量鍅和明代毗盧遮那佛像三件藏品脫穎而出,成為有望奪冠的三件珍寶。經過最後票數統計,毗盧遮那佛以三百餘張選票的絕對優勢,成為延慶博物館最受觀眾歡迎的珍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