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鐘山縣

廣西鐘山縣

鐘山縣位於廣西東北部,轄10個鎮和2個瑤族鄉,縣人民政府駐鐘山鎮,行政區域面積1483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42萬,其中農村人口37萬。主要旅遊景區(點)有荷塘十里畫廊、花山尋夢之旅--花山風景區、大田古戲台、蓮花古戲台、狀元峰、石龍石橋、龍道古民居等,其中荷塘十里畫廊為廣西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年接待遊客31萬人次。

基本信息

鐘山縣

百科名片

鐘山縣位於廣西東北部,轄10個鎮和2個瑤族鄉,縣人民政府駐鐘山鎮,行政區域面積1483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42萬,其中農村人口37萬。主要旅遊景區(點)有荷塘十里畫廊、花山尋夢之旅--花山風景區、大田古戲台、蓮花古戲台、狀元峰、石龍石橋、龍道古民居等,其中荷塘十里畫廊為廣西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年接待遊客31萬人次。

中文名稱: 鐘山縣
外文名稱: Zhongshan
所屬地區: 中國 廣西壯族自治區
面積: 1483平方公里
人口: 42萬人(2008年)
著名景點: 十里荷塘風光、蓮花古戲台、碧水岩、古村恩榮石牌坊、丹霞觀
特產: 沙糖桔、春烤菸
簡介 鐘山縣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鐘山縣位於廣西東部偏北,東鄰賀州市,南界昭平,西接平樂、恭城,北靠富川與湖南省江華縣,處於湘、粵、桂三省(區)的結合部,地理環境優越,交通條件方便,是大西南東進粵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縣城距廣州市356公里(均為二級或二級以上公路),距通商口岸梧州市200公里,距桂林市176公里,國道323線、207線橫貫境內,籌建中的洛湛鐵路與桂梧高速公路通過縣境。全縣轄17個鄉鎮,總面積1862平方公里,總人口49.1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鐘山鎮,郵編:542600。代碼:451122。區號:0774。拼音:Zhongshan Xian 鐘山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大縣和林業大縣,是廣西商品糧基地、春烤菸基地、錫鎢主產地和最大的大理石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全國秸稈氨化養牛基地,名優特產種類繁多。農產品主要有大米、春烤菸、大肉梅、沙田柚、紅瓜子、香米、黃牛等;全縣森林覆蓋率52.4%,水能蘊藏量5.6萬千瓦,水電裝機容量2.1萬千瓦;縣內礦產已探明有大理石、花崗岩、錫、鎢、煤等20多種,尤其是鐘山錫錠和“鐘山白”(廣西白)大理石,更是以易於開採,質量上乘而斐聲海內外。 鐘山郵政編碼:542600

行政區劃

鐘山縣位於廣西東部偏北,處於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東鄰賀州市,南界昭平,西接平樂、恭城,北靠富川與湖南省江華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大西南東進粵港澳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鐘山縣下轄鐘山、城廂、望高、西灣、回龍、石龍、鳳翔、珊瑚、羊頭、同古、公安、燕塘、英家、清塘、紅花15個鎮,花山、兩安2個瑤族鄉。縣委、縣政府所在地——鐘山鎮,面積45平方公里,距廣州市356公里、梧州市200公里、桂林市176公里。 2002年,將西灣鎮劃歸賀州市八步區管轄。 2005年,鐘山縣撤銷2個鎮。撤銷城廂鎮,整建制併入鐘山鎮,鎮政府駐原城廂鎮河東路;撤銷英家鎮,整建制併入清塘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縣城規劃

鐘山縣投入3500萬元建設,集集會、商業、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新世紀廣場全景。 鐘山縣城規劃期限和發展規模為:近期1995~2005年,人口發展至6.7萬人,用地10平方公里以上;遠期2005~2015年,人口發展至15萬人,用地20平方公里以上;到2015年,全縣總人口控制在56萬人以下,城鎮化水平達到40%,即非農業的其他產業人口22.4萬人以上。縣城功能分區劃分為:城東工業區、建材工業區、輕工業區、 倉儲區、北路商住區、龜石路生活區、河東生活區,目前縣城的功能分區已經形成,且日趨完善。另外,縣城交通規劃實施較為順利。近幾年共建設了高等級硬化砼路面街道34條、總長24926米,面積達534786平方米,縣城基本實現水泥砼化路面;縣城環衛清潔區清掃路面達30萬平方米;其它公共設施設定基本齊全。

歷史淵源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公元前214年置南海郡,鐘山地屬南海郡。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南海趙佗擊並象郡、桂林郡。自立為南越王,縣地屬南越國。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平南越,置富川縣,治設鐘山。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隸交趾刺史部蒼梧郡,東漢建安八年(203年)隸交州蒼梧郡。 三國時期屬吳,黃武五年(226年),分蒼梧置臨賀郡,縣域屑荊州臨賀郡地。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平吳,劃始安、臨賀郡隸廣州、縣域屬廣州臨賀郡地。永嘉元年(307年),以臨賀、始安、興安三郡為湘州,縣域屬湘州臨賀郡地。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臨賀郡為臨慶郡,縣域屬湘州臨慶郡地。泰始六年(470年),改臨慶郡為臨慶國(封國),縣域屬臨慶國地。齊建元二年(480年),臨慶國復為臨賀郡,縣域屬之。梁天監元年(502年)。縣域屬湘州臨賀郡地,普通元年(520年),縣域仍屬臨賀郡地,大同六年(540年),置靜州梁壽郡龍平縣,縣西南部屬龍平縣地。陳太建年間(569~581年),在富川縣南(今鐘山境內)置綏越縣,隋省入富川。 隋開皇年間(581~600年)縣域隸桂州臨賀郡。大業元年(605年)縣域屬楊州始安郡。 唐貞觀元年(627年)置道,縣域隸嶺南道桂州,後隸廣州。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分富州之龍平縣置思勤縣(治今鐘山縣清塘鄉陶唐村)屬富州。天寶二年(743年),富川縣更名富水縣,乾元元年(758年),復名富川縣。鹹通三年(862年),嶺南分東、西道,縣域先屬嶺南東道廣管,後屬嶺南西道桂管賀州、富川地。 五代時期,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湖南節度使馬殷攻占桂州,割據嶺南,自稱楚國,縣域 屬楚國賀州,富州地。後漢乾佑元年(948年),南漢並楚,縣域屬南漢富州、賀州地。 宋開寶四年(971年),縣域屬廣南路。五年(972年),縣域西部之思勤縣省入龍平縣隸昭 州。至道三年(997年),廣南路分東、西兩路,縣域西南屬廣南西路昭州,其餘屬廣南東路賀州。 大觀二年(1108年)賀州割屬廣南西路,境域屬廣南西路賀州、昭州地。元初,縣域屬廣南西路賀州、昭州地;元貞元年(1295年),廣南西路隸湖廣行中書省廣西兩江道,縣域屬廣西兩江道賀州,平樂府地。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廣西兩江道改為廣西行中書省,縣域屑廣西行中書省賀州,平樂府地。 明洪武九年(1376年)屬賀州,十年(1377年)改屑潯州府,後屬平樂府。二十九年(1396年)十一月,富川縣治從鐘山遷至今富陽鎮,鐘山始名鐘山鎮,置邊蓬寨巡檢司。萬曆四年(1576年)析富川之二五/都(今縣南部)入昭平縣,均屬平樂府。 清順治十二年(南明桂王永曆九年,,即1655年),縣域屬平樂府。道光十四年(1834年),平樂理苗通判移至鐘山。 民國5年10月,經民國政府總統核准,析富川縣之鐘山鎮區、昭平縣之防字區、樂字區合併設立鐘山縣。12月,省府委北流馮汝翼來鍾籌備縣治。民國6年(1917)6月,省府始委湖南徐世鐸來任鐘山縣知事。鐘山縣隸廣西省桂林道。民國19年屬平樂民團區。民國21年4月,屬桂林民團區。民國22年10月,屬平樂民團區。民國23年3月屬平樂行政監察區。民國29年4月屬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公署。民國31年3月至38年11月屬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全司令公署。 建國後仍稱鐘山縣,屬廣西省平樂專區。1953年4月,經政務院批准,撤銷富川、鐘山2個縣,合併置富鍾縣,屬平樂專區。1958年7月,改屬梧州專區。1961年7月,富川與鐘山分治。1962年3月,國務院決定,恢復設定鐘山縣,屬梧州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3月,屬賀州地區行政公署。2002年11月2日起屬賀州市至今未變。

經濟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鐘山經濟建設成績顯著。工農業生產持續穩定增長,鄉鎮企業穩步發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兩個文明建設碩果纍纍。1994、1995、1997年被評為全區“雙文明”建設先進縣,1994、1996、1998年、2000年連續四次被評為全區“雙擁”模範縣,1995年被授予全國科技先進縣稱號,1997年獲得全區農村社會文化先進縣稱號。1998年獲得自治區第二屆城市市容市貌環境綜合整治“南珠杯”競賽先進城市獎,並被國家建設部授予全國城市市容環境綜合整頓優秀城市稱號;2001年還獲得自治區第三屆城市市容市貌環境綜合整治“南珠杯”競賽優秀城市獎。良好的經濟環境和經營氛圍,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

工業農業

近年來,鐘山縣按照“鞏固加強第一產業,大力發展第二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戰略方針進行調整,從而保證全縣國民經濟快速、持續發展。2001年全縣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所占比重為34.03:38.45:27.52,產業結構進一步趨向合理。目前,鐘山縣社會經濟所有制結構已從改革開放前的百分之百的公有制,逐步轉化為國有、集體、民營、個體私營和股份、合資、聯營、租賃、承包等,形成了多元化投資營運格局。 近年來,鐘山縣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從科技、資金、農用物資、勞力等方面增加對農業的投入,改善農田基本設施,扶持農民發展以烤菸、水果、畜牧水產為主導產業的生產。2001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6.41億元,比上年增長6.54%。 鐘山縣大力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推行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積極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兩高一優”農業,建立了優質米、烤菸、無公害蔬菜、林果、畜牧等生產基地。莎蓮娜、福牌四季葡萄等龍頭企 業已成為拉動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進入八十年代,鐘山縣通過調整最佳化產業和產品結構,依靠科技進步,加大技改力度,依託地方資源優勢,加快工業發展,形成了以捲菸、建材、有色金屬冶煉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工業企業主要產品有捲菸、水泥、大理石和花崗岩板材、原煤、錫錠、結晶矽、松香、日用陶瓷、汽車配件等,產品遠銷全國,部分出口。2001年,全縣工業總產值34.59億元,比上年增長7.02%。

商業貿易

鐘山縣把搞活商貿流通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進一步擴大市場規模,發展貿易往來,逐步形成多投資主體、多所有制結構共同發展的商業新格局。2001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9億元,比上年增長8.7%;城鄉集貿市場成交額3.81億元。

生活水平

近年來,鐘山縣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條件有了進一步改善。2001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738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1714元;單位從業人員平均貨幣工資7700元。 改革開放以來,鐘山縣國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近兩年來,鐘山縣按照總體規劃要求,按照現代化新城區建設標準,積極開展市政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縣城的基礎設施建設,使縣城的基礎設施更為完善。道路寬闊,供電、供水、排污以及文化、體育、衛生、金融、保險、商貿等設施齊全發達。目前,鐘山已建立了優質米、烤菸、林果、蔬菜、畜牧水產養殖等生基地,逐步建設建成了以捲菸(輔助材料)、石材、冶煉、水泥、瓷業、農藥、寶石加工等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同時,鐘山已成為桂東北的一塊投資風水寶地,引來了許多國內外的投資者來鐘山經商辦企業。

旅遊景點

鐘山縣山川毓秀,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且獨具特色,其類型主要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大類,十三亞類共53個景點,有碧水岩、荷塘風光、大田和蓮花古戲台、花山水庫、狀元峰、石龍石橋等許多迷人的風光和名勝古蹟,極具市場競爭力和開發價值,是廣大遊客休閒觀光的好去處。 碧水岩:全長4000多米,是經廣西旅遊規劃設計院現場測定的國內罕見的特大溶洞。洞中最高處100米,最寬處90米,曲徑通 ,千姿百態,有巨大的洞廳、高大的石柱、寬闊的沙灘和大暗河等四大奇觀,被海內外遊客譽為“天下第一洞”。 荷塘風景區:位於縣城西邊18公里,國道323線旁,公安鎮內,方圓6平方公里的荷塘自然景區目前未作開發,一切源於自然。景區內無數石峰拔地而起,峰巒疊翠,千姿百態。群山中有數個荷塘,每逢盛夏初秋,池塘中嫵媚的荷花競放與威武的民眾峰相互映襯,繪出一輻天然的絢麗多彩的山水畫。景區延綿十數里,風景如畫,亦別稱為“荷塘十里畫廊”,其中景區中心更有一座國內罕見的人像形石——公婆山,兩座似鬼斧神工、栩栩如生的石峰相依相偎,佇立在群山的環抱中格外奪目。 花山水庫風景區:位於縣西北33公里,花山瑤族鄉境內,攔截思勤江支流大花江而成,集雨面積76平方公里,總庫容量為4450立方米,建於1984年,形成寬闊的水面島嶼景觀,與放水閘塔樓、大渡漕、大觀樓相互映襯,形成山水一色,亭影綽約的景觀。水庫冬季有侯鳥栖息,水面時常浮滿白鶴等珍稀水禽,更添佳境。花山水庫與周圍的龍口溫泉、蓮花古戲台、二帝宮、牛廟蛇場等景點組成了花山景區,從1990年起對外接待並形成享譽海內外的品牌——花山尋夢之旅。 素有“小桂林”之稱的鐘山縣荷塘十里畫廊秀麗迷人風光。 鐘山旅遊線路簡介 一、鐘山風情一日游 瀏覽譽稱為“天下第一洞”的碧水岩,觀瑤族風情表演,乘牛車觀賞荷塘十里畫廊,參觀花山水庫,牛廟蛇場。 二、賀州一晚兩天游 D1:游浮山、姑婆山、路花溫泉 D2:游碧水岩、荷塘十里畫廊 三、賀州二晚三天游 D1:游浮山、姑婆山、路花溫泉、 D2:游秀水風光、風雨橋、碧水岩 D3:游黃姚古鎮、荷塘十里畫廊

文物景觀

鐘山地處南嶺山脈中段,萌渚嶺與都龐嶺兩大山脈之西南,古有臨水(富江河)南通廣信(梧州)達南海(廣州),有思勤江西接灕水(灕江)經靈渠通湘水(湘江)與中原相連,隨著秦始皇南守五嶺,修入嶠道(新道),而成為中原入古越之門戶,而隨著漢武帝開拓九郡,平定南越,鐘山開始成為西漢王朝的郡縣制縣治所在,身臨其境,不但可以使你窺視到秦皇漢武揮舞的長鞭和長驅的鐵蹄,還可以搜尋到更新時期野生動物的行跡和新石器人類的蹤跡及戰國時期人類生活的軌跡,遙遙數千年成就了鐘山今日豐富的人文,各類古遺址、各式古石橋、古水井、古建築、古民居群,摩崖石刻,帶著一定時代的烙印為我們展示一定時代的風貌,使我們在對其拜謁中,感受到遠古的氣息,並得到啟迪。 古鎮英家位於古道思勤江西岸,宋末明初開始有街,清康乾時期為鼎盛時期,目前仍保存有石板街近千米,由門樓水巷分為七甲;有原始店鋪近兩百間,其中大檔鋪就有好幾間。古鎮三面靠山,一面臨水,山中洞多林茂,在後山東麓有新石器人類遺址一洞天岩,有明萬曆時期石刻“百蠻遵道”碑。該鎮街前是近百畝連片池塘,不遠處是思勤江河,河的兩岸是人民公社時期築起的河堤,上游是水泥橋,橋頭有英家起義紀念亭,下游有近百米長的古老木板橋。 在英家七甲街背有始建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英家起義地址——粵東會館,該會館為上七下七四合院結構,整個建築以麻石硫璃瓦為主要建材,會館門前檐柱、梁枋、斗拱間浮雕壁畫琳浪滿目,門前兩側是淺浮雕雙龍戲珠額枋,其上是通體透雕瑞獸麒麟,枋下為倆倆相伴的石雕八仙人,疊梁及雀替上則是姿態各異,妙趣橫生的戲劇故事人物木浮雕,而瓦檐下斗拱間則蜷曲著回首俯視的木雕龍,大門兩旁是一付極為俊秀隸書體陰刻石對聯,大門石匾額是“粵東會館”四個陽刻楷書,字型非常厚重,石匾額上是畫工精細的大幅山水人物彩畫,人物的神態與情景栩栩如生,體現了這一清代嶺南社會文化熔於建築美學藝術風貌。英家粵東會館在民國時期曾是國民黨的糧倉,1947年6月,由廣西區工委領導的英家起義,在這裡開倉濟貧,數千擔穀子一夜之間成為方圓百姓鼎中之食,因此英家粵東會館成為英家起義重要地址,2000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會館曾是《酒是故鄉醇》電視劇張府的景地。 玉坡村地處鐘山縣城25公里的燕塘鎮,座落於喀斯特地貌的群山之中,該村依山傍水,村前小溪環繞,村後綠翠欲滴,周圍的筆架山、龍頭山、三台山維妙維肖,景致十分可人,歷史上因進士、舉人多,做官人多,有錢人更多,為方圓百里有名的富貴窩和官宦之鄉,且該村院深樓高,村固如堡,而被譽以“小南京”之美稱。 玉坡村始建於宋,為其祖廖正一(宋元豐進士,江西撫州府金雞縣人),因官於昭之舊縣龍平而選勝山之秀,水之媚,玉蘊坡崗,冬溫夏涼的坡麓——玉坡坊為其子孫世代安居之所。到了元末,由於瑤壯民起義所擾,而遷居桂陽,明朝中,而重回故疆。 廖正一元佑入試蘇文公軾,曾出知常州,得名後,入黨籍,自號竹林居士,有白云云溪二集留世。 玉坡村自古是一注重教育的一個村莊,特別是在學而優則士的封建時代,讀書習武,更成為該村一大風氣。據史料記載,光明清時期該村就有舉人、進士近二十人,且大多入士後都外出為官,有官至雲南別駕,文林郎,梧州總兵、副總兵、參戎及河南光山,廣西桂林、龍坪,靈川、柳城、全州等府縣知縣、知事、教諭、訓導、儒學。該村田地遠波恭城、荔浦,大有買盡世間田之勢。特別是該村的玉溪,田地特多,解放前85%以上的人家都有較多的田地,實為有名的富貴窩。目前玉坡村仍保存著數十間舊式青磚大屋及數十公分厚的護村石牆和一些古井、門樓、石板巷道、石橋、古祠廟、石牌坊等。其恩榮石牌坊是該村最具特色的古建築,也是廣西有名的古建築之一。該牌坊位於該村廖氏宗祠前,為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該村進士廖世德為紀其祖所建,牌坊占地10.30平方米,四柱、三間、五樓、廡殿頂,寬6.18米,進深1.66米,通高7.32米,通體青石建造,牌坊滿布圓雕、高浮雕和浮雕,用料宏大厚實,石柱立在石基座上,柱前後均設抱鼓石,起護桿作用,其中中柱正面抱鼓石上鏤雕 石獅,明間正樓廡殿正脊兩端飾反尾上翹魚鴟吻,正中為寶葫蘆頂,四斗拱間為透雕花窗,橫枋下正中石匾豎刻楷書“思榮”二字,花抬枋及枋間的石板為高浮雕和透雕鏤空的“雙龍戲珠”、“雙獅戲球”、“麟吐玉書”、“丹鳳朝陽”、“八仙賀壽”、“魚躍門龍”等十多組玲瓏剔透寓意深刻的題材,總之該牌坊雕工精細,刀法嫻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2000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道村位於鐘山縣城南面,距縣城約15公里,該村初建於宋,依嶺而建,前塘後嶺,很有氣勢,該村古宅連遍,炮樓聳立,拾階而入,如探古堡。 該村有兩大特點,一是連遍古宅,戶戶相通相連,家家青磚青瓦,巷道撿階而上如山城,高樓聳立似城堡。很有一些地方特點。其二,該村戶戶為石庫門,家家戶戶均用麻石作門框,並刻以門對(對聯)。分陰刻陽刻兩種,對聯對仗工整,內容積極向上,有的還飾以浮雕圖紋,相傳很久以前,該村出了一位舉人,考取功名後,放棄仕途,回歸故里,興辦私學,乾起了教書育人的事業,過著清貧孤寂的日子。這在學而優則士的封建社會裡是很難為村里人所理解的,年復一年又一年,舉人老了,可村中後輩卻成長起來了,他一生的努力,使村里出了一批秀才,村里人開始認識該舉人良苦用心,為紀其德,同時也顯示自家是崇尚文化的詩禮之家,從而有了這道獨特風景。 該村房屋一般依地勢分兩層,第一層為前進,二層為後進,前進前為走廊,後兩旁為豬牛圈,中間為天井, 天井旁是上後進(二層)的土梯,後進主屋為普通三間,中為主廳,兩旁為房,後進與前進相隔一條走廊,走廊除為主廳門前外,且通向兩頭廚房,進入主屋兩旁房間。一般前進走廊與主屋兩房間或廚房都與外相通相連,是很有特點的鄉村建築。 荷塘村位於鐘山荷塘風景區中,為該景區主要村莊,距縣城約15公里。該村四面環山,荷據中央,村繞塘轉,屋建池旁,且青石鋪路,綠樹掩映。古道老屋,實為一處古老鄉村的原始標本。20世紀70年代文物考古、普查時,在該村的山中發現了大量的野生動物的遺存,並採集了大量的大熊貓、犀牛、亞洲象、野豬、鹿等野生動物的骨化石,到目前為止,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博物館所成列的大熊貓化石標本仍是在該村後山岩洞所採集的。

大田戲台

位於鐘山縣城西面公安鎮大田村,距縣城約十公里,此戲台建於清光緒四年(即1878年),為磚、石、木結構,呈凸字形,通高10餘米,由前台和後台組成,前台面寬6.37米,深5.5米;後台寬10.12米,深3.6米;基高1.8米。整座戲台青石青磚,雕工極為精美圓潤,八柱樑構架,八角藻井復頂,鼓石墊柱,青磚砌牆,青石為基,基旁雕以八仙賀壽,鑿雙龍以戲珠,台上鏤兩虎以扶角,嵌二獅以呈瑞,後屏風飾以山川樓閣,彩鳳仙鶴等木雕,工藝精湛,構圖和諧。戲台除古樸典雅、雄偉壯觀,且符合力學、聲學原理,整座戲台屬水口廟附屬建築,隱映於古樹秀竹之中,清澈的溪流環繞其中,整個環境優雅別致,清靜恬適,為廣西不可多見的古戲台之古代建築之一。1981年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戲台所處村莊大田村也是一個很有特點的村莊,老屋、古榕、古樟在池塘的映襯下顯得特有韻味。

石龍橋

石龍橋位於石龍鎮鎮政府門前,橫跨於石龍河南北兩岸,始建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建於光緒年間,全長40米,寬5.2米,高12米,正拱跨度14米,副拱跨度7米,整座橋全用青石拱建而成,未用丁點灰漿連結,充分顯示我國橋樑建設的高超技術和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石龍橋橋堍兩端各置石獅一對,兩石獅怒目圓瞪,虎虎生威,橋面兩側石欄、望柱、華蓋內側飾滿浮雕圖案,望柱外側分別陰刻“龍蟠東水”、“石鎖珠江”八個雄健橫聯大字,兩石欄上分別雕刻著“雙龍戲珠”、“雙鳳朝陽”、“八仙賀壽”,“灃磯訪賢”、“三顧茅廬”、“巧借東風”、“西湖借傘”、“十八相送”等刻工細膩、形象生動的神話傳說和戲文掌故,給大橋以溢彩流金熠熠生輝,不但體現清代浮雕藝術的精湛,也體現清代戲曲藝術的興盛,說明了清代文化藝術之繁榮。 總之,石龍橋是一座融建築、雕刻、造形、戲曲藝術於一體的古石橋,在建築及雕刻上都有較高的造詣,為廣西古石橋所罕見。該石橋2000年已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石龍橋同時興建的另有一座古戲台,座落於離石橋不遠的石龍街,其造形基本與大田戲台相似,也還有一定的保護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