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濟寺[錦州市]

廣濟寺[錦州市]

錦州廣濟寺位於市內古塔區北街,塔建於遼道宗清寧三年,是為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而建。是塔寺合一的古代建築,西側建有天后宮,東側建有昭忠祠,最南端建有觀音閣。形成以廣濟寺及塔為主體的廣濟寺古建築群,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圖)廣濟寺[錦州市]廣濟寺[錦州市]

錦州大廣濟寺又名錦州大佛寺,在古塔區舊城內北街,是塔寺合一的古代建築,西側建有天后宮,東側建有昭忠祠,最南端建有觀音閣,形成以廣濟寺及塔為主體的廣濟寺古建築群。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明碑謂建於遼代,元末毀於兵火,明永樂後多次重修。清嘉慶十四年(1809)又遭火焚,清道光六年(1826)開始重修,道光九年(1829)竣工。

寺內除大殿基座部分構件為遼代原物外,余者均為清道光時期所建。塔上磚雕無不細膩逼真,每件雕刻都可稱得上是精美的藝術結晶。

寺內八角磚形的遼塔高13層,坐落在大廣濟寺前。塔身各面都砌有拱龕,內置坐佛。塔頂寶頂鎦金,亮麗奪目。據明嘉靖碑文(宣大巡撫文貴撰)載:金代的中靖大夫高璉曾寫過《塔記》說,塔建於遼道宗清寧三年(1507年),是為收藏皇后所降的舍利子而建。廣濟寺塔屬典型的遼代佛塔,為八角十三級密檐式實心磚塔。

現在的大殿建於同治年間。正殿7間,硬山式額枋上有彩繪木刻,二十四孝圖,雕刻生動細膩。前院有東、西廊房14間,山門左右是碑亭。解放後,都已修飾一新,寺外新建錦州市博物館址。大廣濟寺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錦州天后宮座落在廣濟寺西側,始建於清雍正年間,是江、浙、閩等地客商把媽祖文化從福建湄州祖廟傳到錦州,並建宮以祀。錦州天后宮可稱得上北方最大,名冠江南,特別是宮內磚、石、木雕刻精美異常,顯示出錦州豐富的文化底蘊。

廣濟寺東北隅建有錦州毅軍昭忠祠。祠又是清光緒皇帝御敕,為中日甲午戰爭陸戰中所犧牲的毅軍將士而建。祠內供奉死難將士靈牌300餘塊。祠外豎有《敕建毅軍昭忠祠碑》,是全國唯一記載中日甲午戰爭陸戰的紀事碑,現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廣濟寺前建有觀音閣,閣為明代所建,清代多次維修,建築布局精巧玲瓏。

建築布局

(圖)廣濟寺[錦州市]廣濟寺[錦州市]--天王殿

全寺建有佛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主要建築是佛殿(現今佛已不存在),為大木重檐歇山式建築,面闊7間,進深5間,檐柱及額枋上都有精美雕飾及精美繪畫。現在的大殿建於同治年間。

寺內建築布局緊湊,平面呈長方形,寺內八角磚形的遼塔高13層,塔身各面都砌有拱龕,內置坐佛。塔頂寶頂鎦金,亮麗奪目。

寺東有昭忠祠,於光緒二十四年為緬懷中日甲午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而建。寺西有天后宮,建於雍正王年。是東北唯一座海神媽祖廟

前院有東、西廊房14間,山門左右是碑亭。解放後,都已修飾一新,寺外新建錦州市博物館址。

錦州天后宮座落在廣濟寺西側,宮內磚、石、木雕刻精美異常,顯示出錦州豐富的文化底蘊。

東北隅建有錦州毅軍昭忠祠。祠內供奉死難將士靈牌300餘塊。祠外豎有《敕建毅軍昭忠祠碑》。

寺塔

(圖)廣濟寺[錦州市]廣濟寺--寺塔

廣濟寺塔矗於古城之中,每當黃昏寒鴉復巢,因而又素有“古塔昏鴉”之美譽,成為錦州八景之一。

1996年按原貌進行全面維修,如今鴉去燕來,不減當年情趣,被評為新十佳景之一“古塔朝暉”,成為重點文化旅遊場所。

寺塔高57米,為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磚塔。底部為高大的須彌座,束腰由蜀柱、壺門及角神組成。蜀柱上雕刻著人物、花卉、瑞獸等圖案,壺門內置坐佛一座。束腰之上為構欄平座,裝飾著萬字花紋,平座之上是一個巨大的仰蓮承托著塔身,第一層塔身的各面設圓形倚柱,券頂佛龕,龕內有一尊坐佛。各面的坐佛除正面的著冠外,其他均為螺發高髻。佛龕的兩側各有一尊立佛。上方有飛天,四周裝飾著吉祥的雲紋。塔檐共十三層,每層各角原來都有楠木挑梁,上托檐角,下綴銅鈴,現多已脫落,僅西北角還剩11根。塔頂早在永樂年間被明軍用炮打落。塔上磚雕的梁、柱、斗拱和花飾等也多半脫落。廣濟寺塔自遼清寧三年(1057年)建成以來,後世很少修繕,基本保持原貌。古塔體量宏偉,是錦州古城的標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