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第二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廣東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一流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學校。建設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7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 17門、省級精品開放課程 4 門;立項建設國家級實訓基地 3 個、省級實訓基地 6個、省級公共實訓基地 2 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2 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9個;立項省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30 項,省級大學生[受過普通高等教育的群體]創新創業項目46項。學院現有專任教師628人,教授等正高職稱45人,副教授等副高及以上職稱175人,博士、博士後109人,近75%的專任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469人。近三年來,共有234人次受到了院級及以上各類表彰,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南粵優秀教師3人、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3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廣東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1人、省級“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5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1965年6月16日,創辦廣東省中藥材學校,校址在廣州市塞壩口;

1974年3月,遷址至漿欄路並更名為廣東省商業技校第一分校;

1979年9月,改為廣東省醫藥技工學校;

1983年,成立廣東省醫藥職工中專學校,與廣東省醫藥技工學校一起辦學;

1984年,遷址至廣州市天河區龍洞;

1986年3月,成立廣東省醫藥學校;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2002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

2003年5月,經教育部備案,正式升格為廣東化工製藥職業技術學院;

2007年5月,經教育部備案更名為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2008年7月,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

2013年11月,成為廣東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立項建設單位。

2014年9月,通過廣東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項目的中期驗收。2015年11月,成為廣東省創新創業教育示範校。2016年8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5年5月,學校有15個教學單位,開辦33個專科專業。
教學單位 專業
藥學院 藥物分析技術、藥學
中藥學院 中藥、中藥鑑定與質量檢測技術、中藥製藥技術
製藥工程學院 化學製藥技術、藥物製劑技術、化工設備維修技術
生物技術學院 生物製藥技術、生物技術及套用
食品學院 食品營養與檢測、功能性食品生產技術、餐飲食品安全、食品藥品監督管理
管理學院 市場行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藥品經營與管理
醫療器械學院 醫療器械製造與維護、醫療電子工程
化妝品與藝術設計學院 化妝品技術與管理、藝術設計、人物形象設計、安全技術管理、套用化工技術
中醫保健學院 康復治療技術、中醫保健康復技術
護理學院 護理、助產
軟體示範學院 軟體外包服務、醫用軟體與網路技術、衛生信息管理
國際交流學院 健康管理、生物製藥技術(中外合作辦學)、藥品經營與管理(中外合作辦學)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 --
基礎部 --
繼續教育學院 --

師資力量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截至2016年3月,學校有教職工71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157人,博士、博士後79人。
2013-2016年,共有234人次受到了院級及以上各類表彰,其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珠江學者1人,省級教學名師1人、省南粵優秀教師2人、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省級“千百十工程”培養教師2名、全國化工職業教育教學名師2人。
全國優秀教師:張健泓
珠江學者:蘇新國
南粵優秀教師:吳海俠等
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晏亦林、汪小根

教學建設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截至2016年3月,學校有2箇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專業、1個省級示範性專業、1個“珠江學者”設崗專業,7門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優質思政課程、校級精品課程4門,3箇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4個省級實訓基地、2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專業:醫療器械製造與維護、食品藥品監督
管理。
廣東省高職教育示範性專業:中藥製藥技術專業。
“珠江學者”設崗專業:醫療器械專業。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國家級精品課程:藥物製劑技術、藥事管理實務、藥用植物識別技術、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藥物檢驗技術、實用方劑與中成藥、化妝品質量檢驗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藥物製劑技術、藥品市場行銷技術、藥用植物識別技術等。
省級優秀思政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校級精品課程:微生物及免疫學、現代發酵技術、製藥衛生控制、化學基礎與分析技術等。
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藥物製劑實訓基地、中藥製藥實訓基地、食品質量安全與檢測實訓基地。
省級實訓基地:藥物製劑實訓基地等。
省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藥品經營與管理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等。

教學成果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截至2016年3月,學校立項省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24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36項。2014年,學院申報的“基於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的製藥類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榮獲第七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七屆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對接醫療器械產業的專業群構建及校所深度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榮獲廣東省第七屆教學成果獎二等獎;“高職食品專業群建設研究與實踐”榮獲廣東省第七屆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院積極倡導“教參式”的教材觀,建立校級和二級學院兩級教材建設立項機制,逐步形成以國家級、省級精品教材為導向的教材建設體系,主、參編各類教材167部,其中:主編“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6本,全國高職高專衛生部“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教材39部,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教材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首屆“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二等獎1項。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根據2016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省級科研機構2個、校級科研機構1個。
省級科研機構:廣東省中藥研究所、廣東省南藥資源保護與利用工程技術開發中心;
校級科研機構:食品醫藥衛生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

科研成果

2011年以來,學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縱向課題達24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項,省部級項目36項,立項經費1233萬元;與企業合作開展各類技術服務項目71項,獲得橫向課題經費899萬元;科研總經費達2132萬元,名列廣東省高職院校前茅。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獲得授權專利22項,教職工發表論文1395篇,其中被中文核心期刊收錄430篇,SCI收錄39篇,EI收錄10篇。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根據2016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總量142.61萬冊,其中紙質圖書55.61萬冊、電子圖書87萬冊。
學術刊物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學報》是由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主辦,以反映學院科研和教學成果為主的學術刊物。創刊於1998年,曾名《科教園地》,2007年12月更名為《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學報》,並改為季刊,主要刊登思想政治研究、黨建工作、科學技術研究、職業教育研究、教育與教學改革研究和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等論文。

文化傳統

校徽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校徽

校訓

“明德精業惟民其康”
釋義: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明德是在於了解和彰顯人性固有的內在的優良品德,通過教育與培養,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並通過個人修身與社會實踐,使社會和人都臻於和諧圓滿且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精業具有精通專業、精通業務之意,精業必須以博學為基礎,為前提;而博學必須以精業為目的,為歸宿。
惟民其康,是要關心百姓的疾苦,所包含的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也是醫護為民的要義,是人本思想在食品藥品領域的具體體現,是以人為本、為民著想的最終目的。

現任領導

姓名 職位 職稱
程辛榮 黨委書記 高級政工師
鄭彥雲 院長、黨委副書記 副研究員
溫博棟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副教授、主任藥師
索其良 副院長、黨委委員 副主任藥師
葛虹 副院長、黨委委員 教授
馬新淼 副院長、黨委委員 主治醫師
孫思佳 黨委委員、廣東省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校校長 副教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