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

廣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是中國大陸最具實力的民族音樂表演藝術團體之一。該團精英薈萃、人才濟濟,擁有一大批高級職稱的演奏家。幾十年來,它以推廣和弘揚中華民族音樂為己任,在繼承與發展廣東音樂、潮州音樂、漢調音樂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廣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是中國大陸最具實力的民族音樂表演藝術團體之一。該團精英薈萃、人才濟濟,擁有一大批高級職稱的演奏家。

基本簡介

幾十年來,它以推廣和弘揚中華民族音樂為已任,在繼承與發展廣東音樂、潮州音樂、漢調音樂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本團創作、改編並演出的《思念》、《新春鑼鼓》、《海峽情》、《旱天雷》、《平湖秋月》、《醒獅鼓樂》、《漁訊》、《社慶》、《浪淘沙》、《拋網捕魚》、《關公過五關》、《客風》、《嶺南山暢想》、《平山樂》、《紅山茶》、《將軍令》等一大批嶺南音樂優秀作品,分別在國內外各類音樂比賽及演出中獲得獎勵和稱讚。該團演員在“全國民樂獨奏比賽”、“山西國際鑼鼓節藝術項目比賽”、“全國廣東音樂邀請賽”、“省港澳廣東音樂邀請賽”、“廣東省藝術節”、“羊城音樂花會”等大型比賽中,多次獲得金、銀、銅獎及各類優秀表演獎。
民族樂團及其部分演員多次代表國家和本省出訪歐洲、美洲、亞洲、非洲等國家及港、澳、台地區,進行演出、文化傳播和藝術交流。並在“中國藝術節”、“日本德島民間演藝節”、“新加坡亞洲演藝節”、“香港國際青年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全國振興中華之聲音樂會”、“歐洲文化首都——里斯本音樂周”、“葡萄牙國際博覽會”、“香港97、’澳門99’回歸大型慶典演出”以及“94國慶45周年首都慶祝演出”等國內外大型演出活動中,獲得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的好評,民族樂團曾於2002年隨廣東省文化代表團赴波蘭參加“廣東文化周”、2004年應邀赴日本德島參加“日本民間演藝節”和2005年隨廣東經貿代表團出訪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等東協國家,演出具有中國嶺南特色的系列民族音樂會,更是好評如潮、載譽而歸。樂團曾經通過與胡炳旭、張式業、王甫健、劉順、瞿春泉、張列、王惠然、李復斌、施明新、丁家琳袁德明郭亨基,閔惠芬、王國潼、劉德海、李祥霆、李淇、李真貴、劉漢林、閻學敏、田鑫、馮少先、胡天泉、俞遜發、郭雅志、宋飛、姜克美、付定遠、沈誠、楊靖、王中山、王建華、王以東、魏唯、於紅梅、王彩雲、唐俊喬等著名指揮家、演奏家的合作演出,使樂團整體演奏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該團還堅持到工廠、農村、學校等基層單位進行民族音樂普及演出和輔導工作。此外,為國內外各音像公司錄製出版了大批集體和個人的音樂CD唱片發行國內外,2005年由“廣州佰樂唱片”錄製出版發行、本團演奏的民族管弦樂—《國樂飛揚》參加第二屆中國唱片金碟獎評選,榮獲最佳管弦樂演奏獎;同年十一月由本團傾力演出的大型民族室內樂音樂會—《嶺南變奏》,以其高難度現代演奏技法和濃郁的嶺南民間音樂特色,在參加第九屆廣東省藝術節中一舉獲得唯一的[音舞組]《綜合劇(節)目》一等獎;2006年5月《嶺南變奏》以本團特約原創作品參加“第四屆北京現代音樂節”在北京音樂廳的演出,引起北京音樂界的轟動,被譽為:“為中國民族音樂開創了一條新路,體現了‘無窮動’的廣東人探索精神”。廣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為中華民族音樂和廣東嶺南音樂的發揚光大,將繼續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