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Guangdong Mechanical & Electronical college of Technology)座落廣州市白雲區,是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改制為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為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廣東省級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廣東機電職業教育集團牽頭單位、廣東高職院校試點自主招生單位。 學院前身是創建於1963年的廣東省農業機械化技工學校,歷經“廣東省農業機械技術學校”、“廣東省農業機電學校”、“廣東省機電學校”發展階段,於2001年5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設有南、北兩個校區,占地面積達807畝,建築面積25萬多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值達11148萬元,有國家級實訓基地4個;開設有9個二級學院,1個部,開辦專科專業49個;有專任教師761人,全日制在校生約1.5萬人。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1963年,廣東省農業機械化技工學校創建,隸屬廣東省農業廳管理。
1964年2月,學校建成,遷入嘉禾新校址。廣東省農業機械管理局成立,學校劃歸該局領導,校址遷往廣州北郊嘉禾墟原廣東生物藥廠舊址。
1965年9月,經省農業機械管理局同意,並向省教育廳、勞動局備案,正式改為半工半讀農機化學校(中專)。
1968年,學校因文革停辦。
1973年,省委批准學校復辦。學校暫與省機械學校合併辦學,校址在廣州石牌南秀村,開設機械製造與農機化兩個專業。
1974年,經省委批准,學校與省機械學校分開,校址遷到廣州市沙太公路紅路埂。為廣東省農業機械技術學校,歸省第一機械工業局領導。
1983年,學校開設出版《廣東農機校刊》。
1992年2月22日,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同意“廣東省農業機械技術學校”易名為“廣東省農業機電學校”。
1994年1月5日,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將學校定為廣東省省(部)級重點普通中專學校。12月26日,省政府辦公廳同意“廣東省農業機電學校”易名為“廣東省機電學校”。
1998年10月,學校順利通過“國家重點中專學校”複評。
1999年,學校被列為省重點一級學校。
2001年5月21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文同意在廣東省機電學校的基礎上設立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5月31日,通過教育部備案。
2011年,學院發起組建廣東機電職教集團。
2012年,學校通過第二批“廣東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驗收,獲得“廣東省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稱號。
2014年5月,學校入選教育部100所試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單位。
2016年,廣東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確定學校為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計畫立項建設單位,建設期為4年。

學校簡介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是2001年5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設立的一所隸屬於廣東省教育廳以工科為主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是創建於1963年的“廣東省農業機械技術學校”,先後經歷“廣東省農業機電學校”、“廣東省機電學校”發展階段,有近50年的職教辦學歷史。是第一所通過教育部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新方案試點評估院校。

學院實行“雙證書”制度,2011屆畢業生雙證書獲取率達到97.6%。學院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三年畢業生總體就業率分別為98.32% 、98.86%、99.28%。畢業生就業區域主要分布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

院內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開設有24個工種的職業資格鑑定和培訓,其中數控車工、汽車維修工等6個工種涵蓋從初級工到技師的培訓和鑑定資格。學院是國家“汽車維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中央財政支持的“數控技術”、“套用電子技術”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學院被廣東省教育廳確定為“廣東現代製造業和服務業高技能人才孵育基地”、“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綜合改革推進計畫定點單位”。

校容校貌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地處廣州市白雲區,有南北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764畝,其中沙太路南校區占地92畝,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鍾落潭北校區占地672畝,已建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各類教學儀器設備7093.52萬元,紙質圖書47.07萬冊,電子圖書3540GB。學院實施校企深度融合,2010年9月發起成立了廣東機電職教集團,集團由國內外共55家企業和7個行業協會、13所職業院校作為第一批成員共同組建,是廣東省第一個機電領域職教集團。校內建有10個真實企業環境的多功能實訓中心,校外擁有199個企業實訓基地。

學院下設汽車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外語商務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部),開設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數控技術、套用電子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物流等41個專業,旅遊英語專業與澳大利亞北悉尼學院合作辦學,面向全國招生。學院與韓國蔚山大學,與台灣中國科技大學等8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係,開展合作辦學。學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2738人,教工668人,學院南北校區規劃容納15000名學生,學院新校區(北校區),2010年9月已正式啟用。

辦學成績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國家“數控技術套用”、“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示範性培養培訓任務的職業院校;國家“汽車維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廣東省“維修電工”、“製冷操作工”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廣東省中職教師汽車新技術培訓基地;廣東省高職高專教育“數控技術”、“套用電子技術”實訓基地等。

教學成就獎照教學成就獎照

遵循人才培養質量這一主線,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經歷了由點到面、逐步推進的歷程:2002年,選擇“汽車製造與維修”專業(維修方向)啟動試點班教改工作;2003年,推廣“改革試點班”的理念和原則; 2004年, 啟動數控專業“兩年制”試點改革工作, 同年啟動專業教師職業素質改造工程; 2005年,選擇“數控技術”等3個專業,深化“兩年制”專業綜合改革工作;2006年,正式提出探索構建專業技能實踐教學體系;2007年,確定在2005級的“機電一體化技術”等5個專業實施“2+1”人才培養方案。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2004年,學生參加第一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廣東教育系統選手選拔賽及全國勞動系統廣東賽區“華中系統”數控車與數控銑參賽選手選拔賽,獲數控車組的第二名與第四名、數控銑工種的

第二名,總成績為廣東教育系統參賽單位第一名;參加第14屆廣東省“高校杯”軟體設計競賽,獲高職高專組1個一等獎和唯一“創新獎”;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廣東賽區2個二等獎和2個三等獎。

2005年,學生參加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獲廣東賽區第一名;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獲2個全國二等獎(廣東省唯一高職院)、2個廣東賽區一等獎和1個廣東賽區二等獎;參加第15屆廣東省“高校杯”軟體設計競賽,繼續獲得高職高專組1個一等獎和唯一“創新獎”;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1個全國二等獎、1個廣東賽區一等獎、5個廣東賽區二等獎和6個廣東賽區三等獎;參加廣東省首屆CAD/CAM軟體套用競賽,獲2個二等獎、5個三等獎和2個優秀獎。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2006年, 學生參加廣東省高校數控技能大賽, 獲得數控車1個一等獎和

1個二等獎, 並獲得團體二等獎;參加廣東省第二屆大學生CAD/CAM軟體套用競賽,獲得3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和2個三等獎,並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

2007年,學生參加首屆廣東省大學生科技學術節系列活動,在“挑戰杯”競賽中獲1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和3個三等獎;在PROTEL電子自動化設計比賽中獲1個二等獎和2個三等獎;參加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廣東賽區比賽, 獲得一、二、三等獎各1個; 參加全國大學生條形碼自動識別知識競賽, 獲1個特等銅獎和1個三等獎。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汽車工程學院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汽車工程學院開設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汽車電子技術” 等專業。

通過引進、培養等方式,建立了一支學歷結構、職稱結構、能力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專業教師隊伍。現有專業教師28人,其中副高職稱(副教授、高級工程師)6人、中級職稱(講師、工程師、實驗師)14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14人,具有雙師素質教師15人。專業教師中最大年齡54歲,最小年齡29歲,形成了知識、年齡、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有實踐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校外兼職教師8人,其中高級經濟師、高級技師5人,技師3人。

本系校內實訓基地設備總值達800多萬元,與企業共建了20多個校外教學實訓基地。每年組織學生在基地實習,鍛鍊學生的職業技能,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為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和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行業地位與榮譽

由新快報主辦的"2008廣州十佳汽車維修技師"評選活動中,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系有四位畢業生喜獲殊榮,幾近一半,他們分別是:原94級14班、現為廣州本田合駿4S店車間機電主管的古北純,原95級11班、現為廣州市東神貿易有限公司首席維修技師的李全興,原93級11班、現為廣州元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機修車間主管的夏傑俊,原93級10班、現為廣州大威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高級技師的施錫江。媒體報導PDF更多優秀畢業生。

電氣工程學院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電氣工程學院下設“機械基礎”教研室、“電氣自動化”教研室、“數控與模具”教研室和“建築設備”教研室,共開設了“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和“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等11個專業(其中9個專業已招生),共有學生1358名。

在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注重和諧意識,高揚人本意識,強調憂患意識,提升道德意識,奉行力行意識,努力建設一個團結和諧、踏實肯乾、精益求精的系部。

電氣工程系重視教師團隊建設,大力提倡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和學術精神,團結合作、協力攻關、共同進步的團隊精神,努力發揚優良的學術風氣。我們採用“送、下、帶、引、聘”的方式,努力建立“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本系部現有教職員工50多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人,碩士以上學位人,雙師素質教師人。

電氣工程系以“教學為中心”,深化教學改革,以市場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逐漸形成了“以技術套用能力為主線,以職業素質的培養和‘雙證’教育為兩翼”的教學模式,為培養高技能型人才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工商外語學院

工商外語學院現有商務英語、套用英語、旅遊英語、商務日語四個專業和一個與澳大利亞北悉尼學院合作開辦的旅遊英語(旅遊管理方向)專業(“雙證書”班)。

本系師資隊伍實踐套用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符合職業外語教育的各方面要求,具有企業實踐經驗和“雙師型”教師占85%,高素質、重實用的外教分別來自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等國。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本系教學效果明顯,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在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口語大賽中,本系陳瑾同學榮獲廣東賽區第一名和全國優秀獎;05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06、07

屆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兩年達到100%(工作崗位主要集中在涉外型的企、事業單位、進出口貿易公司等)。

本系各專業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以外語實用技能培養為主導,著力培養工貿企業和涉外服務性行業需要的中高級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實用性,突出實踐性,保證讓學生的外語運用能力和商務知識結構與工貿及各類涉外、服務性行業的相關崗位要求相契合。

經濟貿易學院

經濟貿易學院位於廣州市區的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學院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緊跟珠江三角洲地區現代服務業的迅猛發展,著力加強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開設有“會計電算化(含涉外會計方向)”、“財務管理”、“金融管理與實務”、“國際貿易實務”等5個專業和方向,在校學生總計1700餘人。學院擁有一支專業素質高、結構合理、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專兼職結合的教師隊伍,40%教師具有高級職稱,90%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80%的專業教師具有雙師素質和企業從業經歷;每個專業組建了以行業企業專家為主體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 為我院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提供堅實的保證。學院以培養社會急需的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強調專業實踐教學,提升學生職業綜合能力和素質,建設有會計手工實 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國際貿易綜合實訓室、金融理財綜合實訓室以及客服中心等多個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實訓場地面積達到1200平方米。

學院注重培養學生“基本素質與專業能力相結合”的綜合素能,引導和激發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潛質,實施“高徒”工程,常年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技能競賽,在國家級、省部級技能大賽中屢獲佳績。如第三屆全國職業院校“外貿技能”大賽個人一等獎、團隊二等獎;2011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會計技能大賽一等獎;第五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一等獎(全國總決賽);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廣東選拔賽—“會計技能”項目競賽二等獎;第七屆“用友杯”全國大學生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三等獎(全國總決賽);第二屆“網中網杯”全國大學生財務決策大賽(高職組)省南區二等獎和全國三等獎。

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控制技術專業

一 專業的具體培養目標

師生活動照師生活動照

專業面向計算機控制(智慧型電子產品設計)技術領域,適應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需要,培養具有基本專業技術理論知識和套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與團隊合作精神,從事計算機控制系統、自動控制設備、小型儀器儀表的開發設計、運行維護、工程施工管理、技術支持與產品行銷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 專業可適應的工作崗位

1. 電子產品製造企業從事電子產品的設計、測試、生產檢驗、技術支持的崗位

2. 產品製造企業中從事自動化生產線和設備的開發、裝配、操作、電氣控制的崗位

3. 嵌入式系統(數字家電、智慧型終端、POS機等)設計與維護的崗位

4. 工控設備製造、銷售企業的設計開發、技術支持、工程實施和銷售服務工作崗位。

5. 企事業單位有關數據通信的設計、開發崗位

三 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

1.必考職業資格證書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1)單片機快速開發職業資格證

2.選考職業資格證書

(1)電子電路CAD高級工職業資格證

(2)家用電子產品維修中級工職業資格證

(3)電工上崗證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計算機網路規劃、設計、施工、維護、管理以及網路編程能力的高級網路技術人才,是網路管理員和網路工程師的搖籃,學院重點專業。

物流學院

物流學院為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二級學院,現有物流管理、物流管理(電商物流方向)、工商企業管理(連鎖經營管理方向)、市場行銷、報關與國際貨運等五個專業及方向。學院現有學生1800多名,專任教師50多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占95%以上。物流學院現有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1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1個,省級精品課程2門,學生獲得國家級技能競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8項。

物流學院的辦學定位和專業發展緊緊依託珠三角經濟區域的“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兩大新興產業,構建基於“採購生產、商業流通、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市場行銷、報關報檢”等現代服務業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物暢其流,人盡其才”。物流學院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致力於體制機制創新和協同人才培養,在現代“大商業、大物流”的背景下,與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確立了合作辦學的戰略規劃,整合雙方資源,共同打造國內知名的物流與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和產學研基地。學院先後與廣東新邦物流、蘇寧電器(蘇寧易購)、順豐速運、萬寧、大潤發、屈臣氏、杭州哇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美信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廣州市聯港物流有限公司、廣東心怡科技物流、德邦物流、林安物流集團等知名企業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培養商業管理、行銷管理 、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國際貨代等方面的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

學院在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職業形象的塑造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關愛學生、尊重學生,校園內設立了各類專業學會及學生社團,如物流學會、連鎖學會、行銷學會、關貿學會、通用管理學會;以及藝術團、話劇團、合唱團、主持人隊、禮儀隊、搖滾樂隊、街舞隊、跆拳道隊、健美操隊、圍棋社等文化藝術類社團;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各專業技能大賽如:才藝大賽、迎新晚會、心理劇展演、創業大賽、金牌行銷員大賽、管理達人大賽、物流節系列活動,充分鍛鍊學生的溝通、合作、表達、管理、組織等綜合素質,並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及職業素養。

院系專業

院系專業介紹
院系 專業
汽車工程學院 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機動車保險實務
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現代裝備設計與製造方向),數控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家電產品設計),數控設備套用與維護,工業設計,模具設計和製造
電氣工程學院 機電一體化,樓宇智慧型化工程,電氣自動化,供熱通風與空調,建築電氣工程,太陽能光電套用技術
信息工程學院 工業設計(造型設計),物聯網套用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嵌入式系統工程,套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軟體技術 (網站設計),軟體技術 (遊戲軟體開發),軟體技術 (移動套用軟體開發),計算機網路技術 (電子商務),計算機網路技術 (網路工程與管理),計算機套用技術(廣告設計),計算機套用技術(室內設計),計算機網路技術(兩年制),套用電子技術(兩年制)
經濟貿易學院 金融管理與實務,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會計電算化(涉外會計),國際貿易實務
外語商務學院 旅遊管理,商務英語,套用英語,套用日語
物流學院 報關與國際貨運,市場行銷,工商企業管理,物流管理,物流管理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6月,該校擁有省級重點專業2個、省級重點培育專業1個、省級教育實訓基地1個、省級示範性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8門。

省級重點專業:物流管理、模具設計與製造

省級示範性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數控技術、套用電子技術

教學成果

在歷年全省和全國高校技能競賽中我院學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獲得2008年全國首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自動線安裝與調試”項目一等獎(第一名);第一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廣東賽區選拔賽教育系統參賽單位總成績第一名、廣東省高校數控技能大賽一等獎和團體二等獎;第十四屆、十五屆廣東省“高校杯”軟體設計大賽高職高專組一等獎和唯一的創新獎;第九屆廣東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一等獎;第二屆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廣東賽區第一名;2010年我院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2011年我院學生參加國家各類競賽獲得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新快報》評選的“2008廣州十佳汽車銷售人員”和“2009廣州十佳汽車銷售人員”,我院畢業生各有2名上榜;“2008廣州十佳汽車維修技師”,我院畢業生占據4名。學院對口支援茂名職業技術學院、陽江職業技術學院,以促進我省高職高專教育的和諧發展。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多家中央及地方新聞媒體,對我院辦學情況進行了多次報導。近幾年,有80多所省內外高職院校來我院學習交流。

實踐實訓

院內設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開設有24個工種的職業資格鑑定和培訓,其中數控車工、汽車維修工等6個工種涵蓋從初級工到技師的培訓和鑑定資格。學院是國家“汽車維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中央財政支持的“數控技術”、“套用電子技術”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學院被廣東省教育廳確定為“廣東現代製造業和服務業高技能人才孵育基地”、“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綜合改革推進計畫定點單位”。

對外交流

旅遊英語專業與澳大利亞北悉尼學院合作辦學,面向全國招生。學院與韓國蔚山大學,與台灣中國科技大學等8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係,開展合作辦學。

學術研究

學術資源

截至2014年6月,學院現有館藏紙質圖書47.07萬冊,電子圖書3540GB。

科研成果

近幾年,學院獲得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2項,承擔省教改項目20項,省級科研項目17項,企業橫向課題9項,專利8項,教師發表各種論文369篇。

交通示意

公交

1、南校區:在省汽車站或廣州火車站下車的,可在廣州火車站廣場乘201路公共汽車(長線)到“白雲農批市場”站下車;

2、南校區:在廣州火車東站下車的,可乘808或884路公共汽車,到“白雲農批市場”站下車;在天河客運站或元崗汽車站下車的,在客運站對面(BP加油站)乘884到“白雲農批市場”站下車;

3、南校區:可在廣州動物園正門(先烈中路)西側約100米動物園公共汽車總站乘72路公共汽車,到終點站(天健廣場)下車;

4、北校區:501、廣從4、廣從5 等路線公共汽車經過學院並設有上落站。

5、北校區:可以通過捷運換乘到3號線人和捷運站落站,坐979路公交汽車直接到本校門口。

自駕車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交通圖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交通圖

從環城高速公路沙河出口、天平架、廣州大道、廣園中路經沙和路等路段轉入沙太路,進入沙太路後往北(從化方向)行駛,我院在南方醫科大學後的白雲農批市場路口紅綠燈側(往從化方向行駛,則學院在前進方向的左手側)。

獎助學金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幫助貧困學生情況簡介

目標——盡我所能不讓任何一個大學新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放棄學業!

措施:

一、學院的獎助學金制度

1、完善的學生獎學金制度。每學年學院均撥出專款,全院約有25%的優秀大學生獲此獎項。

2、勤工助學

勤工助學是指高校組織學生參加校內的助教、助研、助管、實驗室、校辦產業的生產活動和後勤服務及各項公益勞動,學生從中取得相應報酬的助學活動。學院每年撥出30萬左右的專項資金用於開展校內勤工助學,提供較充足的崗位給特困家庭學生勤工助學。

二、國家獎學、助學項目

1、國家獎學金。

國家獎學金是中央政府對家庭經濟困難、品學兼優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本專科生提供的無償資助。得獎學生每人獲獎勵8000元,2009年和2010年學院各有18人獲國家獎學金,累計獲獎金額達288000元。

2、國家勵志獎學金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設立,獎勵對象為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職業學校本專科在校生中品學兼優的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資助金額為每人每年5000元。2009年學院有290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2010年則有300名同學獲獎,累計獲獎金額達2950000元。

3、國家助學金

國家助學金的資助對象為高校中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全日制本專科學生。國家助學金以資助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的生活費為目的,標準為每人2000元,按兩學期發放,每期1000元。2009年學院有1281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國家助學金,2010年則有1290名困難學生獲得資助,共獲資助金額達5142000元。

4、國家助學貸款。

國家助學貸款是作為國家幫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銀行貸款,有需要的學生可通過學校向銀行申請貸款,用於彌補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費、住宿費的不足,在校期間貸款利息由國家財政貼息,畢業即開始償還利息,畢業後的第三年須償還本金。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藍祥龍
黨委副書記、院長 鄭偉光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陳今來
黨委副書記 蘇衛東
黨委委員、副院長 王勇、陳力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