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寧鄉

廣寧鄉

廣寧鄉是由原廣寧鄉與汪家墳鄉合併而成,是遼寧省北鎮市的第三大鄉鎮。地處城郊結合部,位於北鎮名山醫巫閭山腳下,廣寧鄉緊緊環抱北鎮古城,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國道102線從鄉中穿過,交通便利。境內土地肥沃,廣寧鄉土地總面積113.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516公頃,林地面積1500公頃,園地面積2082公頃。總人口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5萬人.農業勞動力1.5萬人。所轄20個行政村、1個菜果批發市場、1個龍頭企業。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廣寧鄉廣寧鄉
北鎮因醫巫閭山為北方鎮山而得名。《周禮》記載,東鎮青州沂山,西鎮雍州吳山,中鎮冀州霍山,南鎮楊州金稽山,北鎮醫巫閭山,合稱五座鎮山。據《廣寧縣鄉土志》記載,“舜封十二山以醫巫閭山為幽州之鎮故名北鎮”。在明、清有廣寧大山之稱,至今廣大民眾仍稱其為“大山”。兩漢的無慮縣,唐代的巫閭守捉,都是由醫巫閭而得名。金代開始改為廣寧,沿用至清末。民國二年(1913年)全國統一縣名,因與湖南廣寧縣重名而改稱北鎮縣。北鎮縣境戰國時屬燕國遼東郡。屬遼東郡。西漢東漢幽州刺史遼東郡,境內設有無慮縣。三國時屬幽州昌黎郡(今義縣)。西晉時屬平州(今遼陽)昌黎郡。南北朝時屬營州昌黎郡(今朝陽)。隋朝時屬燕郡(今義縣)。唐屬安東都護府設巫閭守捉。遼代屬中京道設顯州轄奉先山東歸義三縣。金代屬北京路設廣寧府轄廣寧、閭陽望平三縣。元置廣寧府路轄閭陽、望平二縣。明代屬遼東都指揮使司。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屬錦州府置廣寧縣。民國元年屬奉天省遼瀋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屬遼寧省。1931年屬奉天省。1932年屬奉天省。1934年屬錦州省。1949年屬遼西省。1954年屬遼寧省。(以上摘自“遼寧地名信息網”)1995年3月,撤銷北鎮縣,設立北寧市(縣級)。2006年2月8日,民政部(民函[2006]32號):同意將遼寧省北寧市更名為北鎮市。

氣候特點

廣寧鄉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條件好,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經濟發展

廣寧鄉廣寧鄉
廣寧鄉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勇於拼搏,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以市場商貿開發、旅遊開發為主導和工業園區項目開發建設為依託,以蔬菜、水果、養殖三大農業產業化發展為重點,及沿102線lO華里環城經濟帶四位一體協調發展的經濟帶,使廣寧鄉躋身北寧的四強鄉鎮行列,闖出了一條具有本地特色小康之路,使農村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04年廣寧鄉鄉村經濟總收入達11.1億元,比1994年增長3 4倍。其中第一產業2.9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5.4億元,增長3 8倍,第三產業2.9億元,增長3.2倍;財政收入125萬元,糧食總產量 31694噸,油料總產量1262噸,水果產量1425噸,肉類總產量 7632噸,增長2.O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740元,增長2.4倍。

農業經濟

廣寧鄉廣寧鄉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持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以蔬菜、水果批發市場為龍頭,打造無公害蔬菜水果品牌,建好600多公頃保護地蔬菜生產基地,600多公頃水果生產基地。引進照發養殖廠,走公司加農戶路子、建基地路子。先後在張代、楊家、常屯等村與2000多農民簽訂了綠豬養殖協定,形成綠色生產養殖屠宰肉食加工生產一條龍。使綠色豬肉已在瀋陽建立了38家專賣店,並在沃爾瑪、樂購、大福源新瑪特興隆等大型超市設立了26個專櫃,已建成了較完善的銷售網路。2008年不斷擴大規模成立了北旺綠色食品有限公司,重點開拓北京市場,逐步打入國際市場。己形成為遼西最大集繁育、養殖於一體的禽類企業,與近千農戶簽訂養殖契約,使養殖業走上了良性的發展道路。為拓寬民眾增收的渠道,廣‘寧鄉黨委、政府重點抓了以八家子、趙營子村為主體的花卉苗木示範區建設,培養典型,擴大規模。花卉苗木廠種植面積已達533公頃,建起花卉基地,有200多品種遠銷吉林長春梅河口大連鞍山盤錦等大中城市。

工業發展

廣寧鄉廣寧鄉
廣寧鄉藉助臨域交通便利的優勢,上大工業項目,盤活現有資產,充分利用有限資源開發工業項目,新上項目6個。福興汽貿集團公司投資1000萬元與北汽福田公司聯辦成立錦州汽車銷售和保養服務中心,是遼西最大的運輸集L才J公司;投資200萬美元的興源制袋二期工程竣工,這是北寧唯一的外資企業;投資1000萬元的國瑞汽車部件生產廠已正式啟動;總投資650萬元的天禧彩塑包裝有限公司為農業產業化調整邗農副產品深加工等相關行業,提供優秀包裝袋;北寧市印刷廠瀋陽市盛京教育書店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盛京教材圖書有限公司一廣寧鄉的企業遍地開花,涉及各個領域j到2005年8月止,全鄉規模企業4家,新辦企業4家,從業人員1500人。企業總產值8.3億元,利稅3600萬元,分別比 1994年增長3.8倍和1.5倍。已形成了汽車配件、塑膠袋、書、報、刊的印刷、紙箱製品和汽車服務銷售等主要產業的工業經濟結構。

廣寧鄉南大市場位於北京市的南出口,占地66700平方米,日成交量300噸,是牽動一方蔬菜生產的龍頭,也是廣寧鄉財政最大的預算外資金來源。廣寧鄉在原有蔬菜批發市場的基礎上拓寬了水果批發市場,嚴格管理,圍繞利民、便民、增收開展工作,又搞好市場外的服務,與有關職能部門協商建立綠色通道,極大方便了民眾交易。使市場成為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和帶動一方產業的龍頭,同時,為農戶打井、辦電,不斷擴大蔬菜面積的種植,為市場提供相應的貨源。

旅遊資源

廣寧鄉雙龍寺
醫巫閭山滿語意為翠綠的山,簡稱閭山,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開始,此山便成為“四大鎮山”的“北鎮”,從而聲名鵲起。帝王登基時,都照例到山下北鎮廟遙祭此山,故其聲名日隆,一躍而為東北名山之首。 醫巫閻山位於北鎮市西北5公里處,主峰望海山海拔867米。由京瀋鐵路錦州站溝幫子站下火車,再轉乘汽車,即可直達北鎮縣。 醫巫閭山景點有:北鎮廟、聖水橋、魚池、觀音閣、四角亭、曠觀亭、蓬萊仙境、蓮花石、望海寺、萬年松、名山、老爺閣、風井、桃花洞、白雲關、游目天表等。除北鎮廟在山下外.其餘景點全在山上,而且集中在觀音閣一帶,彼此相距較近。北鎮縣有條路直通北鎮廟、聖水橋
廣寧鄉聖女洗頭像

和道隱谷。自道隱谷起,此路雖始分為兩支,但左右環通,無論左行或右行,山上景點皆可遍游。一般說,以右行先至魚地、觀音閣為佳。
醫巫閭山古建築大多始建於,重修於,其中,以坐落在山腳下的山神廟即北鎮廟最享盛名。此廟西距北鎮縣僅2.5公里,建在山坡上,東西寬109米,南北長240米,占地甚廣。山門、神馬門、鐘鼓樓、大殿、御香殿、內香殿、更衣殿、寢殿(後殿)等建築,皆依坡勢排列,上下相形,參差錯落,十分壯觀。大殿為主體建築,內供醫巫閭山山神。元、明、清帝王登基時,即於此殿舉行儀式,以遙祭此山山神,托其庇佑國祚連綿。殿屋頂覆以綠琉璃瓦,殿梁枋飾以彩繪,殿內壁繪以星宿像,顯得既富麗堂皇,又莊嚴肅穆。 北鎮廟內碑刻甚多,計
廣寧鄉石刻
有元碑11塊,明碑9塊,清碑25塊,上面鐫刻著歷代帝王的題詠或重修廟字的記事等。這些碑刻,是研究北鎮廟沿革的重要文物,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醫巫閭山山形奇特,迴環掩抱,竟有六重之多。山上,古木蒼蒼,鳥鳴啾啾,令人賞心悅目;碑碣、摩崖題刻隨處可見,又能令人一發思古之幽情。故每當春日百花盛開時,游者如雲,滿山遍野,都蕩漾在歡聲笑語中。
觀音洞村位於醫巫閭山中段。歷史上觀音洞雙龍寺從遼代開始就是皇家寺廟,一直延續到清代。廣寧鄉藉助有利的契機,與瀋陽物流中心合作,在觀音洞村投資 3000萬元,占地200公頃,投資500萬元進行旅遊開發工程一期,不久即可以嶄新的面貌接待旅遊者。一年後,景區可以正式投入營業,使之成為北寧市繼
廣寧鄉望海寺
大閣青岩寺之後,集佛教活動、旅遊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第三大景區。 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建有高標準的文化室,重點加強了文化基礎建設和法制建設。以八家子村為首,首先跨入了北寧市“百強村”、錦州市“三十強村”和遼寧省“十五強”村的行列。有90%的村達到社會治安 “五無”的標準。全鄉60%的農戶安裝了有線電視。普及了從學齡前到國中的義務教育。鄉醫院設備齊全,醫務人員齊全,合作醫療全面展開。建有標準的敬老院兩所,使廣寧鄉44名孤寡老人人院生活。 廣寧鄉各項事業齊步發展,受到了省、市政府的好評,走在前列。 在未來的發展戰略中,廣寧鄉將進一步依託自身資源,把廣寧鄉逐步建成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的四強鄉鎮之一。

穩定工作

廣寧鄉廣寧鄉
廣寧鄉本著“保穩定,促發展”的原則,將穩定工作放在中心位置,創新工作方式,建立起立體防控網路,初步實現“控命案,保穩定”工作目標。廣寧鄉前10個月未發生一起重大兇殺案件,刑事案件較去年下降36%,治安案件下降34%,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廣寧鄉地處城鄉結合部,常住及流動人口較多,為有效緩解因經濟繁榮、人口流動頻繁給穩定工作帶來的壓力,鄉黨委、政府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將各村黨支部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做到鄉領導包片、鄉幹部包村、村幹部包戶、黨員和民眾骨幹包組,實現上下連動的“三級立體防控網路”。廣寧鄉還在“創新”上做文章,建立了矛盾排查、責任包保、追蹤督辦、半月調度、責任追究、定期簡報六項制度,使全鄉的穩定工作充滿了活力。此外,他們還積極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實行群防群治,齊抓共管。廣寧鄉在八家子等條件較好的村建立了十戶聯防巡邏隊,組織義務法律宣傳隊,有針對性地對民眾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極大提高了百姓的法制意識。各村還聘請了200餘名穩定信息員,協助做好摸底調查、調解工作。廣寧鄉堅持半月排查一次,行政村7天排查一次,遇到重大節日等隨時排查的做法,對查出的問題實行分級負責、歸口辦理、限期解決,並實行檔案化管理,有效控制了各類矛盾的升級激化。截至10月末,廣寧鄉共調解矛盾120件,有效預防了各類案件的發生。

美麗傳說

很久以前,境內一片大海。鎮海龍王“醫巫閭”貪酒好色,常發大水沖毀村莊,還趁機把年青貌美的姑娘搶進龍宮,尋歡取樂。海邊村子裡,有個叫廣寧的小伙子一心想為民除害。一天,在海上打魚,忽見惡龍從海里躥出來,他急中生智,把手中的魚網一甩,勾住惡龍的牙齒。惡龍張開龍爪,抓住廣寧,吩咐蝦兵蟹將把他毒打一頓,扔到龍宮的水牢里。惡龍的原配王后是東海龍王的女兒,名叫玉靜公主,因勸說醫巫閭少做壞事,被打入冷宮。她路過水牢,見小伙子滿身傷痕,昏迷不醒,令宮女抬到自己房內,敷上靈丹妙藥。廣寧甦醒後,公主知道了他的想法,告訴他說:斬龍要有斬龍劍和覆海土。這兩種寶貝藏在東海的珍寶樓里,取回寶貝,才能除惡龍。二人趁惡龍醉酒之機逃出龍宮,直奔東海。到了東海,公主把寶貝交給廣寧,囑咐說:“覆海土不得多用,撒多了,觸犯玉皇大帝,會把你變為石頭”。廣寧辭別公主,藏在海邊石洞裡,惡龍喝完酒,又上岸吃人了。廣寧衝出石洞,揮劍向惡龍砍去,只聽惡龍吼叫一聲,一隻前爪被砍下來,忍痛逃向龍宮。廣寧撒起覆海土,海里立即出現一片土地。廣寧高興了,有了土地,百姓們就能吃飽飯了。他忘記了公主的叮囑,不停地撒起來,惡龍藏不住了,躥出水面,廣寧揮劍上前,砍下惡龍的尾巴。惡龍再也爬不動了,廣寧又猛砍幾劍,惡龍斷了最後一口氣。汪洋大海變成了平坦的土地,死去的惡龍變成一座蜿蜒的大山,廣寧也變成山上的一座高峰。人們在平展展的土地上建起城鎮、村莊。為紀念斬龍英雄,把建起的城叫廣寧城,城西的山叫醫巫閭山,山上的最高峰叫望海峰。人們傳說,這是廣寧在遙望東海,感謝玉靜公主對他的幫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