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經濟開發區

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於1995年7月,1996年1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06年1月經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和建設部審核保留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0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現規劃面積46平方公里(包括前鋒工業集中區8平方公里,代市、前鋒鎮及廣安發電廠建成區6平方公里),下轄新橋能源化工園區、奎閣加工工業園區、棗山高科技工業園區。

概述

廣安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四川省東部,是廣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開發區始建於1993年10月,1996年1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 2001年初又被確定為四川省重點開發區。廣安開發區所在的廣安市區面積已達14.7平方公里,人口15萬餘人。開發區東臨渠江,距襄渝鐵路廣安站20公里,南經廣渝高速公路至重慶江北國際機場90餘公里,西至南充市80公里,北至鄧小平故居5公里,是廣安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開發區具有較好的投資基礎條件。已累計投入各類建設資金人民幣27億元,修建街道55條、62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28平方公里。供水系統日供水量達10萬噸,天然氣日供氣能力達10萬立方米,電力富足、電網完善,郵電通訊、廣播電視、文化教育、體育衛生、金融保險、賓館飯店、交通物流等機構和設施都比較健全。
開發區具有優良的投資環境。行政服務中心對投資者實行一站式辦公,投訴中心統一受理和處理客商的一切投訴,開發區招商處全過程跟蹤服務。對投資者所要求的政策,視項目及投資情況,實行一企一策,凡其他開發區(地區)實行的優於廣安開發區的政策,均可比照執行。
廣安開發區熱忱歡迎海內外人士來此考察觀光,投資興業,共同把廣安建設成體現偉人故里和巴蜀文化深厚內涵,充滿現代城市氣息的優秀中等旅遊城市。

整體規劃

發展思路

依據廣安市“十一五”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廣安政治、資源、區位三大優勢,堅持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發展路子,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發展化工、能源、機械、建材四大特色產業,促進工業向園區集中、產業集群發展,把廣安經濟開發區建成廣安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全省氣鹽結合的精細化工基地。

戰略目標

“十一五”期間,廣安經濟開發區的開發建設規模達到10平方公里,其中:新橋能源化工園區建成面積達到7平方公里,完成投資100億元以上,年銷售收入200億元,利稅50億元以上;奎閣加工工業園區建成面積2平方公里,完成投資20億元,年銷售收入70億元以上,利稅12億元左右;棗山高科技工業園區建成面積1平方公里。

產業布局

利用廣安豐富的天然氣、鹽滷、煤炭、石灰石等資源,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四川省“十一五”化工產業發展規劃,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十一五”期間,重點是抓好新橋能源化工園區的產業布局。電力工業產業,重點在廣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已建成的一、二期4×30萬千瓦機組、三期2×60萬千瓦機組的基礎上,規劃開工建設四期2×100萬千瓦燃煤機組,到2010年總裝機達到440萬千瓦。天然氣化工產業,重點發展天然氣制乙炔、碳一化工和天然氣制亞氨基二乙腈三大產業化項目。氯鹼化工產業,重點建設真空製鹽、煙氣脫硫和PVC三大主導產業,並延伸產業鏈發展氯鹼精細化工產品。冶金建材產業,依託北新建材項目,重點建設新型建築材料、玻璃及玻璃深加工和塑鋼型材加工等項目。機械加工產業,重點依託前鋒、棗山已形成的汽摩零配件工業基礎,大力發展汽車、機車及飛機零部件產業,擴大汽配、摩配、儀器、儀表等生產規模。倉儲物流產業。主要依託廣安火車站,規劃建設為園區配套的倉儲、物流及產品交易市場,完善物流功能。

發展目標

廣安市2000年城市總體規劃由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編制完成,規劃成果包括文本、說明書(包括部分附屬檔案)、基礎資料彙編和17張圖紙。

規劃期限

近期至2005年、遠期至2020年、遠景至2050年。

規劃區范

包括協興、大龍、觀塘、永興、方坪、穿石、廣羅、龍安、濃溪等鄉鎮有關行政村面積255平方公里。

城市性質

川東北經濟區與重慶市之間以輕工業和旅遊業等為主導的重要中心城市,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城市規模

2005年城市人口20萬人,城市用地15.86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38萬人,城市用地33.84平方公里;2050年城市人口60萬人,城市用地62平方公里。
(5)城市用地發展:依託城北、城南發展中橋和奎閣,隨後向三橋和坳盆延伸,形成環渠江兩岸東、西兩大片區。

城市布局結構

七個城市功能組團的一個旅遊區。

城市功能組織

規劃分為七個城市功能組團和一個旅遊區。其中城北組團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建立城市商業和旅遊服務中心,配套生活居住;城南組團規劃調整工業企業,建成為城市行政、金融、信息中心和客運交通中心,配套生活居住;中橋組團規劃為以耗水較大的二類工業為主的生活居住配套發展的綜合區;奎閣組團規劃為文化娛樂、體育運動為主的城市副中心和江東片區分區中心,配套發展生活居住;坳盆組團規劃為以一二類工業為主的功能區;三橋組團規劃城市用地4.4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4.5萬人,為集產、研、學、住為一體的大專科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倉儲區;棗山組團規劃城市建設用地4.98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40人,以耗水較少的二、三產類工業和倉儲業為主的生活居住配套發展的綜合區。一個旅遊區是指北郊旅遊區,包括北部郊區渠江和西溪河之間依託鄧小平故居、楊森花園、佛手山花園、協興生態觀光農業和兩江自然山水風光等,建成融紀念參觀、文化教育、觀光遊樂、休閒度假和會議學習等一體的自然、人文綜合旅遊區。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規劃人均城市用地79.34平方米/人,其中工業用地5.78平方米/人,居住用地20.38平方米/人,道路廣場用地14.07平方米/人,綠化用地14.18平方米/人;道路紅線寬度,主要幹道30-50米,次幹道20-25米,支路16-20米;人均生活用水量550升/人·日,人均市政用電量577.8度/人·年,人均生活用氣量0.5立方米/日,市話普及率45.36%,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洪水設施,抗震按地震烈度六度設防。

發展優勢

區位優勢

廣安經濟開發區地處廣安市城區中心地帶,位於成都、重慶之間,距成都280公里,重慶110公里,是川渝陝黔主要的物資集散地,素有“川東門戶”之稱。東、南面與重慶市接壤,區內有襄渝鐵路和即將建設的蘭渝鐵路經過,500噸級船隊經渠江、嘉陵江可直達重慶朝天門港口,經廣渝高速公路可直達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西部與南充、遂寧市相鄰,經廣(安)南(充)高速公路可直達成都;北部與達州市毗連。經襄渝鐵路可北進陝西、甘肅、寧夏,南下貴州、廣西,東至湖北。順渠江可至長江武漢、南京、上海。優越的區位優勢將對產品銷售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資源優勢

境內資源富集,已探明的礦產資源達30多種,原煤蘊藏量達7.5億噸,可開採儲量4.87億噸;岩鹽儲量達5770億噸;天然氣儲量達6000億立方米以上,可開採量達1500億立方米以上,石灰石儲量300億噸以上。渠江常年平均流量680立方米/秒,日供水能力10萬噸,水電裝機容量60萬千瓦,原煤年生產能力800萬噸,火電裝機240萬千瓦,發展資源型產業的條件得天獨厚。

政治優勢

廣安作為一代偉人鄧小平同志的家鄉,具有其它地方不可比擬的優勢。廣安的建設受到世人關注,得到了中、省的大力支持。國家商務部將廣安區確定為定點幫扶的貧困縣,產品進出口和引進外資可獲得商務部重點扶持。廣安先後成功創建成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國綜合治理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城和省級衛生城市。鄧小平故里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這些都將給項目的建設和以後的發展提供更好機遇。

政策優勢

廣安是四川省“十一五”規劃重點發展的化工基地之一,在項目審批、資源匹配、土地供應、信貸指標等方面能獲得中、省的特殊照顧。廣安是全省首批循環經濟示範市,廣安經濟開發區是全省的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廣安發電廠氯鹼法煙氣脫硫、北新建材等項目已列為全省的循環經濟示範項目,在國家循環經濟政策方面將獲得更大支持。廣安開發區入園企業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企業所得稅享受三年減征或免徵的優惠。

發展機遇

成渝經濟區建設

成渝經濟區的建設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舉措。國家發改委已將成渝經濟區建設納入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並即將啟動成渝經濟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廣安作為四川距重慶最近的地級市,位於重慶一小時經濟圈內,與重慶地緣相接、文化相通、經濟相融,成渝經濟區的建設為廣安的經濟發展帶來重要的發展機遇,也為廣安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帶來重大的機遇。

工業強省戰略

廣安正處在工業化初期向工業化中期加速過渡階段。開發建設的重點成功實現了由交通、能源和城市基礎設施向以資源開發為主的特色工業發展的重大轉變,良好的資源條件和區位優勢吸引了中石油、北新建材、江蘇金橋、河北誠信等大批企業來廣安投資開發,工業特別是資源型工業增長勢頭強勁。隨著工業強省戰略的深入實施,廣安天然氣、鹽滷資源的深入開發利用,廣安工業將迎來全新的發展時期,廣安經濟開發區將以獨特的資源條件、區位條件和政策優勢,在廣安新一輪工業的發展中脫穎而出。

開發區地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