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所屬清朝時期文化遺址,原屬圓明園建築。

廓然大公

【名稱】: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點擊查看大圖

【類別】:文化遺址
【年代】:清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建築
【文物現狀】:

簡介

廓然大公亦稱雙鶴齋,位於舍衛城東北面,是園中一組較大的建築,主體建筑北瀕大池,園內景色

廓然大公廓然大公
倒映水中猶然兩景;另有詩詠堂、菱荷深處等景點。
廓然大公,後來也稱雙鶴齋,仿無錫惠山的寄暢園而建。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葉,仿照盤山靜寄山莊的雲林石室的山石,疊石而成的。嘉慶詩讚雙鶴齋曰:結構年深仿惠山,名園寄暢境幽閒。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嶇石不頑。人們知道頤和園的諧趣園,是仿惠山寄暢園建的,其實,當時在圓明園也仿建有寄暢園。只是兩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寫的是陶淵明《桃花源記》的藝術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時叫桃花塢,曾是弘曆讀書的地方,書室叫“樂善堂”。此景,號稱有山桃萬株。蘇州閶門內舊有一處桃花塢,相傳是唐伯虎的故居。圓明園的桃花塢,雖然襲用其名,但桃花之盛遠不是吳下所能相比。

廓然大公曆程

1726年(雍正四年)作較大增建,亦總稱雙鶴齋

廓然大公廓然大公

1739年(乾隆四年)定名廓然大公
1755年(乾隆二十年)又在河池北側依照無錫惠山寄暢園景做了大規模改建,尤以疊石為著。
1860年圓明園罹劫時,雙鶴齋一景是園內倖存的少量建築之一。
1900年徹底毀於戰亂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