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五緣實驗學校

廈門五緣實驗學校

學校位於廈門本島東北部被譽為“廈門新客廳”的現代化高端社區——五緣灣,面臨大海,毗鄰五緣灣大橋學校建築面積為25021平方米,由“樹人堂”和“育才閣”兩組教學樓群組成。蜿蜒曲折、古樸優雅的長廊和地理長廊把五幢教學樓連為一體,猶如伸出五指的手掌。學校建築美輪美奐,現代中透出古典,校園布置充滿人文氣息,是莘莘學子快樂成長的理想學園。 校園內普通教室寬敞明亮;美術、計算機、音樂、舞蹈、各類動手實驗室等教學輔助用房配套齊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施配備齊全、設計合理、方便使用、富有人性化。

基本信息

位置

學校位於廈門本島東北部被譽為“廈門新客廳”的現代化高端社區——五緣灣,面臨大海,毗鄰五緣灣大橋,與中央音樂學院鼓浪嶼鋼琴學校相伴,周邊遍布高檔住宅生活小區。

廈門五緣實驗學校是廈門市教育局為貫徹市委、市政府開發五緣灣片區而著力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

定位

依據市委、市政府提出“切實把廈門五緣實驗學校辦成一流的學校”(廈府辦(2006)269號)的要求和教育發展的規律,學校提出如下辦學定位:

第一,堅持科學發展觀。一是全面貫徹和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依據教育規律辦學,走內涵式學校發展之路;二是依據兒童、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實施科學的學制和教學管理,有效利用教學資源,開發孩子們的潛能,發展學生和諧的個性,使學校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學園。

第二,學校將始終突出實驗性和實效性。學校將在學校管理、教學資源整合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實驗,積極摸索九年一貫制學校運行模式,探索兒童、少年的心理發展與學習規律,使學校成為廈門市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教學科研基地。

第三,學校將充分利用廈門與台灣一水之隔的地緣優勢和經濟、文化交流的優勢,積極服務我市對台工作和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加強與港、奧、台以及其他地區基礎教育的交流,積極推廣對外漢語教學實驗,使學校成為對台教育交流和開展境外青、少年漢語學習交流活動的重要視窗。

第四,學校將積極探索閩南文化和中華文化傳播的新途徑,使學校成為傳播優秀中華文化與閩南文化的平台。

教學樓

走進學校,從左至右,共有五幢教學樓,教學樓數量“5”與校名的“五緣”相一致。所有的樓房建築都是底座大,上部稍小,形成斜力面;外牆的顏色採用咖啡色系列。教學樓的建築構造與顏色的搭配,給我們以殷實、穩重、典雅感覺,給我們帶來安全感。整個校舍,現代中透出典雅,行走在這美輪美奐的校園裡,我們仿佛置身於歐洲各國,給我們以無比遐想的空間。五座教學樓均以連廊連線在一起,錯落有致,從東向西伸展,猶如我們伸出的五指。

五座教學樓分為兩大樓群,前三座樓組成一個樓群,我們命名為“樹人堂”,後兩座教學樓組成一個樓群,命名為“育才閣”。我們用“樹人堂”、“育才閣”命名教學樓群,以此提醒全體教職工時刻牢記“樹人育才”的神聖職責,我們也寄予所有五緣實驗的同學們這樣的希望:進入五緣實驗學校,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任務就是學會做人,使自己具有才氣,使自己日後成人成才。

樹人堂

樹人堂由三棟教學樓用長廊連線起來,供國小學生們學習。更具有美術繪畫室、計算機室、音樂舞蹈室、直錄播室等高端教室,添加更好的學習氛圍。也可供國中學生學習。與育才閣相連

育才閣 育才閣

育才閣

校名 校名

育才閣由兩棟教學樓構成,是國中學生的上課地方,設有科學實驗室、器材室、心理活動室。

校名

校標 校標

“廈門五緣實驗學校”校名,由高炳山先生親筆書寫。高炳山先生是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國展美術館副館長。“廈門五緣實驗學校”八個大字,蒼勁有力,虛實結合,流暢富有動感,飄逸而不失力度,給我們以美的感受。

校標

校標的核心位置是“五”的漢語拼音的聲母“W”,外圍是一個圓,用“圓”的拼音代表“緣”,以此構成學校校名的核心“五緣”。我們對核心的聲母“W”進行了藝術的加工,從遠處看,像是白鷺,像是一群展翅飛翔的白鷺;又像我們漢字中的“比”,表示著希望每一同學把自己的現在與將來相比較,把自己的昨天與今天相比較,同學與同學相互比較,看誰更有成就。校標的下方是學校的英文名稱,意味著學校是開放的,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能放眼看世界,放眼看將來。合在一起,我們是這樣來詮釋學校的校標:來自全市各地的小朋友聚集在五緣實驗學校的校園裡,在老師的教導下,努力學習,相互幫助,一同進步,經過若干年的努力拚搏,帶著自己的成就,走出五緣實驗學校的大門,展翅飛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