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貴

人物簡介

康永貴,遵化縣喬家窪村人,1896年生。1930年後,因家貧搬到興隆縣大鹿圈村白石峪,以開荒種地謀生。

人物生平

1933年3月,日本侵略者大舉進攻長城喜峰口、潘家口、羅文峪口。二十九軍開赴遵化、遷安縣境,與日本兵展開浴血奮戰,康永貴當時正在二十九軍中服役。他見到日軍進犯長城,燒殺搶掠,恨得頓足切齒,積極投入抗日鬥爭。由於蔣介石發出不抵抗命令,二十九軍從長城各線撤走。康永貴不肯離開故土,悄悄回到白石峪家鄉,秘密組織武裝堅持抗日。
康永貴秘密召集鄉親集會,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他說:“眼下中國進來一群畜牲,弄得人們有田不能種,有家不得寧,只有大家合力把鬼子趕回東洋去,才能得太平。”在1934年春天,他從掛蘭峪一帶拉出一百多人,投奔孫永勤領導的民眾軍,擔任第九大隊隊長,在長城沿線抗擊日寇。3月,率部轉戰半壁山一帶,在孫永勤領導下,攻克半壁山警察分駐所,繳大槍5支。後又在三道河北山與日本守備隊交戰,打死日軍20多人。1935年5月4日,康永貴同張福義、何廣永率800多名抗日救國軍指戰員活動在承德縣下板城附近,一度攻打臨近承德的敵人據點,使得偽熱河省軍政大為震驚。五月中旬,康永貴隨孫永勤進關,24日在毛山與日偽決戰中,遭到重大傷亡,他率隊突圍西去,回到興隆白石峪村隱居。
不久,康永貴聞聽綠林好漢楊二在興隆縣牛筋洞一帶堅持抗日,即率隊與楊二會合。1936年春天,康永貴同楊二一起,駐在花市一帶休整,突然遭到馬蘭峪據點的敵人抄剿。他們利用這裡兩山夾一溝、地形險峻的有利條件,設下伏擊圈。待敵人進入後,眾彈齊發,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暈頭轉向。不到一個小時,一連偽軍只活著兩個人,其餘全部被擊斃,繳獲重機槍一挺,長短槍200多支。
1938年7月,冀東抗日大暴動。楊二在遵化冷嘴頭南的花椒園子宣布起義,成立民眾抗日救國軍,楊二擔任司令。康永貴和遵化、興隆許多貧苦百姓參加這支隊伍。當時,這支隊伍龐大,軍餉困難。經了解得知湯泉據點存有黃金白銀,康永貴跟隨楊二率隊進行偷襲,打死10多名日軍,砸開大鐵櫃,取出黃金白銀,返回花椒園,解決了軍餉問題。接著部隊向平安城移動,與李維廉的暴動隊伍一起痛擊了偽蒙古騎兵隊,部隊很快壯大到2000多人,並進行了整編,康永貴被楊二任命為團長。
部隊整編後,以營連為單位分散活動,康永貴率隊回到長城沿線的遵化縣龍鬚溝、冷嘴頭,興隆縣白石峪山區一帶抗日。七月下旬,偽蒙古騎兵隊從鷹手營子、牛圈子竄來,到冷嘴頭關外時,被康永貴率部截擊,打死戰馬3匹,生獲4匹,繳獲槍3支,子彈200餘發,蒙古隊向北潰逃。之後,康永貴率部奇襲倒流水金礦據點,獲槍11支、子彈500餘發和其它物資。
屢次襲擊敵人,引起敵人的驚惶。8月27日深夜,在偽金礦做工的親戚捎信給康永貴:我方與偽警察署取得聯繫,可做第二次奇襲。康永貴沒加沉思就率百餘人,再次攻打倒流水據點。哪知捎信人暗中與日偽勾串,偽警察署長武藤早有戒備,負隅頑抗,久攻不克。
翌日拂曉,即8月28日(農曆後七月初八),天降濛濛細雨,馬蘭峪據點的敵人前來增援,形成了包圍圈。在敵眾我寡和地形不利的情況下,康永貴只得撤離陣地,退向西山坡穀子地里。康永貴部傷亡30多人,侯連長在戰鬥中犧牲。團長康永貴又遭敵機槍掃射,身中5彈,一生抗擊日寇的英雄血染燕山,壯烈犧牲。

相關信息

香瓜屯裡喜事多
1998年。當時這個屯有54戶,201口人,耕地面積330畝,村民長年以種植水稻、玉米為生。由於人多地少,結果是糧食種了一年又一年,可日子始終過得沒有起色,村民依然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住的仍然是茅草房。這一切,讓剛剛走馬上任的社長、共產黨員康永貴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決心儘快尋找一條適合本地經濟發展的好路子,帶領全體村民擺脫困境,走上致富路。
經過多方考察論證,他選定了種植香瓜這個項目,並且在自家地里開始試種,結果康永貴種瓜掙錢了,村民一看這是個好項目,就紛紛找到他,要和他學習種瓜技術,康永貴非常高興。第二年,全屯有十幾戶村民加入了種瓜行列,面積達到20多畝,但是由於村民缺乏種瓜經驗,又是分散經營,有的栽種品種不對路,有的田間管理出現了問題,不僅產量不高,質量也差,運到縣城的市場上根本沒人要,他們只好用小牛車拉著瓜到各村屯去叫賣,到頭來一算帳,種瓜收入所剩無幾,白忙活一年,這極大地挫傷了瓜農的積極性。
面對這種情況,康永貴感到很內疚,但是他並沒有因此退卻,而是認真地總結了失敗的原因。他認為在項目的選擇上沒有錯,問題是出在了經營管理上,於是他找來了同村的部分黨員和種瓜農戶,總結分析了產生問題的原因,經過再三研究,最後康永貴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組建黨員香瓜聯合體,負責全屯種瓜農戶的瓜種引進、技術指導和銷售問題。這個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成,於是,黨員香瓜聯合體正式成立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