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山墾殖場

康山墾殖場

康山墾殖場原為江西省農墾直屬中型企業,2000年農墾體制改革後下放屬地管理。該場位於餘干縣西北部,鄱陽湖南岸,康山大堤內,東經115022‘—115035‘北緯28051—28054‘。東於互惠河出口處與餘干縣信豐墾殖場隔水相望,西臨贛江南支、信江西支、撫河匯流的三江口,南與梅溪、新生、東源、大塘、古竹鄉緣連,北臨鄱陽湖。總場場部距南昌市37公里。全境面積42平方公里,其中良田4000畝,水面5000畝,轄4個分場,10個工商服建企業,2個行政村,戶籍人口8326人,其中職工3556人。

基 本 情 況

場域為濱湖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場區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沿鄱陽湖洲灘,冬季有數以萬計的白天鵝、白鶴、大雁等珍禽候鳥覓食棲息。宜人的田園風光,美麗的鄱湖景色,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來場旅遊觀光、投資開發。
康山場水陸交通便捷,陸路有省級公路昌峽線依境而過,距離南昌市37公里,行車時間不到1小時,水路距南昌市60公里,乘旅遊快艇僅1個半小時,距九江國際貨櫃碼頭90公里。全場通訊事業發達,電話交換程控化、傳輸現代化,全場與外地信息交流暢通。
近年來,康山場黨委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帶領全場幹部職工民眾艱苦創業,促進了全場經濟跳躍式發展。2002年,全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100萬元,比上年增長23%,財政收入420萬元,較上年增長14%,民營經濟總收入3700萬元,較上年增長18%,人均收入3200元,較上年增長13%。教育、科技、文化、衛生、計生、綜治等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的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場呈現一派繁榮昌盛的新城鎮景象。

城 鎮 建 設

康山墾殖場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根據江西省農墾設計院勘察設計規劃,歷年來,先後投入了1000餘萬元對總場場部進行了城鎮化建設,場區面積達到了4平方公里,完成了以康墾大道、元璋路、銀郵路、蓮池路嚴重性步向高大寬敞發展。場區建有4座自來水塔,廣播電視、郵政、電信、糧管、銀行、商場、賓館、酒樓等服務設施配套齊全。全場完成了農電網改造,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累計硬化分場、村主幹道路40餘公里,較好地改善了全場交通條件和生產生活條件。充分利用好國家有關湖區移民建鎮政策,在里溪分場劃出了5平方公里開闊地帶進行了集鎮建設。目前,800多戶移民樓房已經按規劃全部建成,自來水、電、閉路電視網等配套設施全部完成,移民街道全部實現了水泥硬化,一座嶄新的移民新鎮已經形成。

工 業 經 濟

康山場工業發展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圍繞農業辦好工業,形成了以明太祖酒糟魚生產線為龍頭,開發水產系列加工產品;以精製米加工廠為龍頭,開發系列優質大米;以烏黑雞工廠化養殖為龍頭,開發系列珍禽工廠化養殖。通過充分利用本場生產設施、品牌產品與外地客商資金,先進管理方式相結合,產生出很好的經濟效果。明太祖酒糟魚系中國皇家之珍餚,它是明太祖朱元璋在鄱陽湖地區喜食的傳統產品,通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進民間工藝研製而成的新一代產品,其風味獨特,甘美醇香,開袋可食,是居家、旅遊、饋贈親友的名貴珍餚,1990年被國家科委評選為國家級科技成果,1992年榮獲中國首屆農業博覽會銅質獎。我場地處幾十萬畝鄱湖平原糧食基地中心,優質大米加工具有得天獨厚條件,日產1萬噸的糧食加工設備和日產0.5萬噸的飼料加工設備和寬敞的廠房、廠區為糧食、飼料的批量加工生產提供了充分保障。烏黑雞是高級滋補保健品,是餘干特產,規模化工廠化養殖正在我場蓬勃發展,投資上千萬元,占地100餘畝的養殖廠房為外地客商開發包括烏黑雞在內的各種珍禽養殖創造了有利條件。

農 業 經 濟

康山墾殖場堅持走農業產業化路子,進一步加大農業投入,正積極開展以“三水”農業為主的綜合開發,農業結構調整大步推進,效益農業取得明顯成效。2002年,開發了下屬落腳湖分場6000畝“雙用農田”發展特色農業。大力發展了河蟹、黃鱔、烏魚、鱖魚、克氏螯蝦、青蝦等特種水產養殖,黃牛、鵝、鴨等畜禽養殖和優質大米、藜蒿、蓮子等種植,促進了效益農業質和量的新突破,實現農業總產值1632萬元。
全場積極開展以萬畝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和萬畝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為重點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入上千萬元對落腳湖農業分場水利設施進行改造,農田區全面實現了澇能排、旱能灌和機械化耕作收割,呈現出“田成方、渠成網、樹成行、路相通”的田園化新格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