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長

庶長是古代的官名名稱,不同時期官職地位不同,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

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秦國設定掌握軍政大權相當於卿。戰國時秦國官名,春秋時秦國始置,握有軍政大權,地位相當其他各國的卿。

秦國

秦孝公在位時,任用商鞅變法,制定二十等爵的制度,以賞有功之人。其第十級為“左庶長”,第十一級為“右庶長”,第十七級為“駟車庶長”,第十八級為“大庶長”。

漢代

漢代除沿秦二十等爵制外,武帝又創武功爵十七級,第十級亦為左庶長。

明代

明初置,先屬六科,永樂二年(1404)始專隸於翰林院,選進士之長於文學及書法者充任。清沿其制,翰林院設庶常館,進士殿試唱名後,再試以論、詔、奏、議、詩、賦,選其優者為庶吉士,通稱“庶常”,入館學習,每月考查其學業。三年期滿,再試以詩賦,皇帝引見後,按等第分別授職,留館者授以翰林院編修、檢討等官,其餘任為六部主事、內閣中書省等官或外補知縣,稱為“散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