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宗鄉

庫宗鄉

庫宗鄉(庫宗橋)位於衡陽縣之西,距縣城21公里,總面積93.6平方公里。轄區共有38個行政村,455個村民小組,11493戶,總人口42355人,其中農業人口40299人。山地面積59300畝, 耕地面積30616畝,其中水田24324畝,旱土6292畝,人均耕地0.76畝,水域面積6526畝,擁有大小河流6條,小型水庫6座。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衡陽縣轄鄉。1952年建庫宗、谷陂、玩市鄉,1956年並為庫宗鄉,1958年屬超英公社,1959年改庫宗公社,1984年復改鄉,1995年石口、牌樓、古井鄉併入。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23公里,鄉政府駐梅開堂。衡邵公路橫貫鄉境,1814省道經此。鄉鎮企業有竹器、農機、石灰、繩索、家具、塑膠、肝泰納、鞭炮、橡膠、藕煤、冶煉、預製拉絲、磚廠等。農業主產水稻、油菜。

下轄村

轄庫宗村 大關村 牌樓村 欒木村 木田村
華山村 谷陂村 大興堂村 大町村 蟯溪村
建樓村 雙關村 羊角村 大源村 羅城村
虎形村 鳳凰村 加龍村 大山村 渣坪村
雙源村 梅開嶺村 荷山坪村 飛龍山村 建錄村
玩市村 金華村 永興村 小源村 古井村
七畝村 新華村 東方頭村 白鶴村 石口村
拜亭村 龍潭村 望公村 小溪村

經濟發展

華星水泥廠

庫宗鄉 庫宗鄉

華星水泥廠是衡陽地區水泥行業中最大的一家年產10萬噸水泥的鄉鎮企業,廠區位於梅開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該廠選用優質原燃材料,採取科學配方,利用國際國內成熟技術和先進設備進行生產,是衡陽地區第一家使用原料預配料,第一家採用交頻調速技術微機配料;也是第一家採用複合礦化技術與晶體技術及微量元素礦化理論配製生料的普通矽酸鹽水泥廠和道路水泥廠。由於在生產過程中採用量化理論、自動配料、預加水成球,深暗火操作、超細研磨等一系列工藝技術措施和電氣熱工檢測設計及機械設備的實用安全可靠,因而使用該廠的生產技術水平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行列,產品實物量在全省名列前茅。該廠技術力量雄厚,檢測設備齊全,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0人,其中高級工程師1人,工程師5人,會計師3人,其他各類技術員21人,崗位操作工都經過嚴格的訓練,廠內職工有強烈的質量意識和牢固的用戶至上觀。該廠生產的《蒸陽》牌425R、525水泥在市場上深受廣大用戶的歡迎,產品暢銷湘南地區,年銷售收入達3000萬,上交國家稅收120萬元,同時還帶動周邊的運輸和飲食、服務、礦山開發的經濟發展。新技術開發:《蒸陽》水泥新技術研究所由衡陽縣人民政府和華星水泥廠所辦。研究所下設信息部、諮詢部、技術服務部、質檢中心,主要研究水泥的性能與品種開發,以提高混泥土的性能和耐久性為目的,適應當今世界水泥質量的發展,技術人員與高等院校聯營組織教育培訓工作,所內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所長鄒昆明系明牌院校畢業,一直從事水泥生產工作,在《矽酸鹽物理化學》、《岩相學》等理論指導下,總結眾多學者的經驗,結合自己十幾年積累的生產實踐知識,大膽構想創造發明了“缺陷晶體配料”技術,該技術已通過省、市技監局、建材局、專利局的認定,並在華星水泥廠實施以來,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庫宗家具市場

庫宗家具市場集原材料採購、加工、銷售“三位一體”。座落在省道315線兩側。該市場以庫宗農貿市場為軸心,向東延伸到白鶴村,向西觸及到古進村,形成一條長5公里的木器加工走廊。到目前為止,個體、聯合體加工戶達528家,從業人員4958人,2004年總銷售額突破1.7億元。該市場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加工呈“流水線”擺開,現有鋸木廠40家,雕刻各類花板的個體戶27家,製作各種胡蘆、家具、沙發配套件的26家,加工各式家具的廠店196家,生產各式各樣的沙發219家,各加工戶之間既分工,又相互協作,使木器市場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二是加工種類向多樣化發展,木器產品包括大的成套家具,小的樓梯、灰斗,洋的大富豪等沙發,土的木桶、鍋蓋;高檔的獅頭床、櫃;低檔的丁凳、桌椅,完全可以滿足各個層次消費者的需求。三是購物環境十分寬鬆,既可貨比三家,批量進購各種木器,又可隨心所欲,定做精緻的家具。1997年曾被省、市領導冠以“魯班一條街”的美稱。

特色小吃

假羊肉湯

庫宗鄉 庫宗鄉

庫宗鄉位於湖南省衡陽縣境內,假羊肉湯是當地馳名的風味小吃。傳說宋徽宗皇帝被金兵擄去,皇后至此避難,由於身受風寒,周身不適,食欲不振。其時當地名廚做假羊肉湯獻上,皇后食後,渾身大汗,頓覺輕鬆舒適。從此,渣江假羊肉湯名聲大噪。“假羊肉湯”並不是用羊肉做成的,它是以豬頭肉、豬瘦肉,佐以八角、桂皮、花椒一同熬成肉湯待用。再將荷折片切成細長條,倒入肉湯中,煮沸10分鐘,加入蒜苗、蔥段和黃花菜,起鍋,淋入香油,撒上辣椒粉和胡椒粉即成。“荷折片”是一種用紅薯澱粉摻水攪成糊狀,再倒入滑過植物油的鍋中,文火加熱,攤成荷葉狀薄片。一碗假羊肉湯上席,只見碗上飄著一層紅艷艷的椒油,襯以綠瑩瑩的蒜苗、蔥段,金燦燦的黃花菜,鮮辣香溢,醇厚可口,使人胃口大開。它不但具有羊肉的特殊香味,食後生熱,且無羊肉的膻膩之感,是一種頗具特色的地方小吃。

台源蓮子

台源蓮子是衡陽縣的傳統產品。乾隆《衡陽縣誌》記載:“杉橋、高真產蓮,其地蓮美冠於湘”。據《工商半月刊》(1934)所述,台源寺、英陂、西渡、渣江、杉橋、樟木寺、集兵灘盛產湘蓮,全縣種植面積0.14萬公頃,年產蓮實325噸(含今衡南縣和衡陽市郊區)。抗日戰爭爆發後,種植面積減至數百畝。新中國成立後,縣內湘蓮生產恢復發展,1950年,全縣種植面積16.66公頃,產量1.5萬公斤。1985年植蓮面積最多達1666.66公頃,總產殼蓮125萬公斤。衡陽縣產湘蓮質地優良,深受消費者歡迎。尤以台源蓮子在國內外享盛譽。其空心白蓮,顆粒飽滿,潔白圓潤、質地細膩、鮮甜清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