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田

東漢初年光武帝為加強封建國家對土地與勞動力的控制,增加政府租稅與賦役收入而採取的政策。建武十五年(39),漢光武帝下詔州郡檢核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名為“度田”。

簡介

州郡官吏多為豪強地主,不願如實丈量土地,呈報戶口,損害自身的經濟利益。特別是對河南、南陽地區那些“近臣”和“帝親”的豪強地主,度田官更是不敢對之度田。一般豪強地主,也憑藉財勢與度田官相勾結,大量隱瞞土地。度田官則借度田之名蹂躪百姓,不僅丈量農民的小塊耕地,而且連住宅村落都丈量在內,把地主的租稅負擔轉嫁到農民頭上,引起農民的反抗。漢光武帝知悉度田不實的情況後,對舞弊官吏進行嚴厲懲罰,大司徒歐陽歙、河南尹張伋及諸郡守10餘人,皆下獄處死,並重申嚴格檢查田畝和人口。這更引起豪強地主的普遍不滿,“郡國大姓及兵長群盜,處處並起”,予東漢王朝以極大威脅。面對兩種不同性質的反抗,光武帝採取鎮壓與安撫並用的手段,把捕到的作亂首領人物遷往他郡,“賦田授廩”,切斷他們與原所在郡的聯繫。經過度田事件後,郡國大姓的抗衡平靜下來。度田在形式上也成為東漢朝廷的定製,然僅由郡縣官吏歲時“按比”,其效果不可與建武年間度田同日而語。

事件

度田事件表明,東漢政權建立伊始,各地豪族、郡國大姓勢力即十分強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