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玄

幽玄

因著對生活於其間的自然風土,特別是對繽紛的色彩的感受與感動,日本人萌生出獨具特色的美意識;這美意識,以“物哀”、“空寂”、“閒寂”、“幽玄”等等範疇為中核,表現於文藝、社會、生活、情愛以及民族精神諸方面;。幽玄事物對人類來說是恍若隔世,只有真主才知道它的實質,如:關於人類復生,死亡後經歷的各種事件,靈魂和軀體的召集,清算,天平,樂園,火獄等等。《臨濟錄》的“佛法幽玄”,最澄《一心金剛戒體訣》的“得諸法幽玄之妙,證金剛不壞之身”,空海《般若心經秘鍵》的“釋家雖多未釣此幽,獨空畢竟理,義用最幽玄”等說法。

基本信息

日本美學

日本幽玄

起源

“幽玄”的審美意識,形成於日本中世,由藤原俊成等歌論家以多角度的探討逐步規範了其美學內涵。以崇尚“余情”之美為核心,在風格趣味方面,從偏重“妖艷”到講求“恬淡”,於發展變化中豐富了它的內容。“幽玄”是日本歌論、能樂論中的一個重要的理論觀念,也是日本美學觀里的一個重要的審美意識。

“幽玄”一詞本來是漢語詞,歷來的研究表明:最早的用例出現在漢少帝(?—125)的悲歌中;在其後的六朝和初唐的各種文獻中都可以看到。梁武帝時代詩人王筠的《回師草堂智者約法師碑》中的“究竟微妙,洞達幽玄”等,用於直說事物的本質。日本的“幽玄”一詞,與佛教用語關係密切。《臨濟錄》的“佛法幽玄”,最澄《一心金剛戒體訣》的“得諸法幽玄之妙,證金剛不壞之身”,空海《般若心經秘鍵》的“釋家雖多未釣此幽,獨空畢竟理,義用最幽玄”等說法。強調佛法的趣旨深奧。到後來用“幽玄”來表達審美意識的時候,與這種佛教用語的含義是很不同的,但也並非完全沒有關係。

含義

“幽玄”的核心是“余情”,講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追求一種以“神似”的精約之美,引發欣賞對象的聯想和想像,傳達出豐富的思想感情內容。日本著名學者大西克禮先生對“幽玄”作了詳細的分析,認為“幽玄”的含義主要有以下七點:

1、隱藏不露,籠之於內。如正徹所謂的“輕雲擁明月”、“山霧繞紅葉”。

2、與露骨、直接、尖銳的感情表現相反,具有優美、安詳、柔和性。如“霞滿春花之所”。

3、帶有與隱微蔭翳相伴的寂靜。如鴨長明所講的“秋空夕暮,杳無音信”。

4、深遠。特別是之精神上的東西,如深奧難解的思想。

5、具有內在的充實性。其中凝集著不可言傳的意蘊。即所謂的“內容豐富”。充實性也意味著與大的、重的、強有力的有關,甚至與“長高”、“崇高”相聯繫。

6、有一種神秘性和超自然性,雖關乎宗教、哲學的觀念,但仍可感受到其中的“美的意識”。

7、以一種非合理的、不可言喻的、微妙的意味為主。

總之,“幽玄”有著與佛教思想相關的神秘之美,在文學中或表現為悽厲之境中的妖艷之美、或一定程度的壯美。

代表作品

Yuki onodera 作品1Yuki onodera 作品1
Yuki onodera 作品2Yuki onodera 作品2

奧諾黛拉(Yuki onodera)。自1993年開始定居巴黎,在其作品《舊衣畫像》中,拍攝曾用於CHRISTIAN POLTANSKI裝置的舊衣服。畫面中,這些舊衣服懸浮在半空,天空背景陰雲密布,穿衣服的人似乎缺失,但畫面中有處處感受到人的影子。影像中獨樹一幟的陰鬱黑暗似乎牽引人們進入一個無意識的王國,缺損感、安全感的喪失也油然而生。"自我的空殼"敞晾在天空下,仿佛肉體已被消融的"現場"。裊婷飄忽,毅然堅定,有一種深思熟慮的虛妄之相。這樣"空寂""幽玄"的性質,在日本美的妙局上,更增加了對"存在"的置疑,對"虛無"的詰問。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教義中的幽玄

《古蘭經》說﹕“這部經典﹐其中毫無可疑﹐是敬畏者的嚮導。 他們確信幽玄﹐謹守拜功﹐並分舍我所給與他們的。 他們確信降示你的經典﹐和在你以前降示的經典﹐並且篤信後世。 這等人﹐是遵守他們的主的正道的﹔這等人﹐確是成功的。”(2﹕2-5)

《古蘭經》中的幽玄是什麼?

幽玄事物對人類來說是恍若隔世,只有真主才知道它的實質,如:關於人類復生,死亡後經歷的各種事件,靈魂和軀體的召集,清算,天平,樂園,火獄等等。這些事務是人類未接觸過的,也無法想像它,也沒有任何一種模式和典型。這些事物只有通過《古蘭經》和《聖訓》傳達的訊息才能信仰。

遊戲

幽玄幽玄

遊戲《仙劍奇俠傳三》中的人物。蜀山派五長老之一。在五人中最為聰明機智,反應快,一直在掌門身邊充當軍師的角色。

種族:仙

出現地點:蜀山派

能力

精:10000

神:280

武:470

防:65

速:12

運:11

攻擊範圍:單人

仙術:lv3承天載物lv2風露飲

特殊效果:火毒

五靈屬性

水:0

火:0

幽玄幽玄

雷:0

風:0

土:0

戰勝經驗:16307

戰利品:金錢120

可偷物品:—

可獲屍塊:—

介紹:幽玄本是蜀山五長老之一,其通過百餘年的修行擁有高深的靈力,同時精通蜀山所有的仙術。在年輕時曾通過修煉將“貪慾”之念排除而獲得修為的精進,如今已成半仙之體,卻因不能抵抗邪劍仙的妖力,導致排出體外的貪慾邪念重新進入體內,修為受到破壞。雖然保持自身的仙力,卻成為邪仙,原神即將消散,肉體在慾念的驅使下受到邪劍仙的擺布而進行戰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