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推拿

幼兒推拿

幼兒推拿是用手或肢體其他部位,按各種特定的技巧動作,在孩子身體的某些部位或穴位進行操作的方法。

幼兒推拿三大流派特點簡述

小兒推拿流派特點主要體現在取穴配伍操作方面和獨特的診法與學術思想:三字經派取穴少而精,推時長,以術組(幾個推拿操作的配伍)作為治病的基礎方,如治外感病\肺系病用清肺,平肝,清天河;治脾胃病用運八卦,清胃,清天河;等.本派創始人徐謙光重視望印堂望診,學術思想由李德修完善為:辨證以祛邪為先,因小兒為純陽之體,故治兒實證用清,虛中夾實也用清,小兒純虛證少見.據五行生剋指導選穴配伍,據小兒脾常不足,肺臟嬌嫩,肝常有餘等特點和木能克土,木火刑金之理,臨床取穴常首選平肝.

張漢臣推拿法治療上長於套用徐疾補瀉和輕重補瀉手法,嚴守補虛扶弱和補瀉兼治原則,雖近期效果平緩,但療效鞏固持久,尤其對虛寒證效果顯著.本派推拿的最突出特點是望診,善於觀察小兒形態和面部不同部位色澤的改變,如診斷小兒脾胃病,多從鼻準和鼻翼的形態變化來判斷.臨證處方重視配穴,喜用術對或術組作為處方的基本單元,方雖大而不雜.治理分明.

孫重三推拿法首重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診病強調望診與聞診,施術時聚精會神,並數其術數,手法輕巧柔和且深透,長於套用林淑圃老中醫的十三大手法,並創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臨床操作法,如分推胸八道,分推肩胛骨,推箕門等.首先將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和揉耳後高骨歸為四大手法,既可作為常規用,又可專治小兒頭痛頭暈和外感病.

李德修小兒推拿技法

李德修 (1893—1972)又名慎之,威海人。漁民出身。自學中醫推拿8年而成。1920年在青島設診所,以外科推拿見長。1955年應聘入青島市立中醫院任小兒科醫師,曾主持舉辦推拿技法學習班,培養人才多人,整理其臨床推拿經驗,與人合編《小兒推拿講義》、《李德修推拿技法》等書。曾被選為青島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