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漢字]

幸[漢字]

幸(拼音:xìng)是現代漢語常用字 。“幸”來自兩個字,一個最初寫作“”,讀xìng。本義指意外地得到成功或免去災難,如倖存、僥倖;僥倖獲得的幸運,常會使人慶幸、快樂,故“幸”有快樂、高興之意,用作動詞;還指希望、寵愛。另一個最初寫作“㚔”,讀niè,指一種類似手銬的刑具。“”後來寫作“幸”,“㚔”有時也會寫作“幸”。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

字源解說

幸(xìng)演變圖 幸(xìng)演變圖
幸(niè)演變圖 幸(niè)演變圖

“幸”有兩支不同的來源。一支是由“夭”和“屰(nì)”兩個字形組成的上下結構的會意字,古字寫作“”。指“免去災禍”,讀xìng。“夭”指半途“夭折”,就是過早去世的意思。“屰”就是“逆”字本字。“屰”有相反的意思。兩形合一,表示與“早死”相反,也就是“免去早死的災禍”。有人認為,這“夭”指頭部彎曲,表示不直,“屰”表示相反。兩形相合,表示“反屈為直就是很僥倖的事”。

另一支是象形字,古字寫作“㚔”,形狀像手銬,讀niè。這種手銬是上古社會用來鎖俘虜或奴隸用的一種刑具。從甲骨文(右圖1)的字形看,確實像一副中空而兩端有孔的手銬。

篆書以後,“”上部的“夭”漸變為“大”,又進一步變成“土”,下部的“屰”變為“”或“羊”。因為字形相近,“㚔”有時也寫作“幸”,甚至會用來表示“幸(xìng)”的字義。這樣一來,兩個字就逐漸混淆了。

“幸(xìng)”的異體字“幸〔亻幸〕”是後期分化而來的,意為幸福之人,字義為僥倖、寵愛。現代漢字整理時,又將其作為“幸(xìng)”的異體字淘汰。

詳細解釋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xìng形容詞稱心如意。fortunate;lucky《左傳·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幸福;榮幸;不幸;三生有幸
動詞認為稱心如意而高興。rejoice曹操《觀滄海》: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慶幸;欣幸;幸甚;幸災樂禍
〈文言〉希望。hope;trust《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幸勿推卻
〈文言〉偏愛、寵愛。favor《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幸於趙王。寵幸;得幸。
〈文言〉指帝王到達某地,後也泛指皇族親臨。(of emperor)visit《史記·孝文本紀》:“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巡幸;幸御
〈文言〉遇到。meet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二年冬,幸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
〈文言〉活;使……活命。《呂氏春秋·忠廉》:“汝天下之士也,幸汝以成而名。"高誘註:“幸,活也。"
名詞〈文言〉親愛者;受寵的人。favourite荀悅《申鑒·雜言上》:妾媵盈宮,非無愛幸也
姓氏用字,詳見“幸姓”。幸夤遜(宋代鎮國行軍司馬)
副詞由於偶然因素而得到好處或免去災難。luckily;fortunately《左傳·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則國無幸民。幸虧;倖免;幸運;僥倖
〈文言〉敬辭。表示對方這樣做使自己感到幸運。《韓非子·存韓》:臣竊願陛下幸熟之。幸叨;幸蒙
〈文言〉表示時間,相當於“正”。杜甫《除架》:幸結白花了,寧辭青蔓除。
〈文言〉相當於“本”。韓愈《楸樹》:幸自枝條能樹立,可煩蘿蔓作交加。
niè同“㚔”。《玉篇·㚔部》:㚔,今作幸。
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吉而免凶也。從屰從夭。夭,死之事。故死謂之不。胡耿切(xìng)【譯:幸,吉祥而免去災禍。由屰、夭會意。夭,表示夭折死亡的事。所以死又作不幸。】

說文解字注

吉而免凶也。

吉者、善也。凶者、惡也。得免於惡是為幸。

從屰。從夭。

屰者、不順也。不順從夭死之事會意。胡耿切。十一部。

夭,

逗。

死之事。

左傳所謂夭札。不終其天年者也。

死謂之不幸。

依韻會本。死為不幸、則免死為幸。

康熙字典

〔古文〕㚔《唐韻》胡耿切。《集韻》《韻會》《正韻》下耿切,並音幸。《說文》本作。吉而免凶也。《前漢·高帝紀》:願大王以幸天下。註:晉灼曰:臣民被其德,以為徼幸也。師古曰:幸者,可慶幸也。故福善之事皆稱為幸。

又《小爾雅》:非分而得曰幸。《增韻》:非所當得而得,與不可免而免曰幸。《論語》:罔之生也,幸而免。《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晉語》:德不純,而福祿並至,謂之幸。《荀子·富國篇》:朝無幸位,民無幸生。

又冀也。《禮·檀弓》:幸而至於旦。註:幸,覬也。

又《玉篇》:幸天子所至也。《蔡邕·獨斷》:天子車駕所至,見令長三老官屬,親臨軒作樂,賜以食帛,民爵有級,或賜田租,故謂之幸。

又《玉篇》:幸,御所親愛也。《前漢·佞幸傳》:但以婉媚貴幸。

又姓。《萬姓統譜》:望出鴈門,晉有幸靈。唐有幸南容,貞元中進士。宋有幸元龍,嘉泰初進士。

又《韻補》古葉散。《易林》:疾貧望幸,使伯行販。 《韻會》或作。《篇海》或作。字原作夭下糸。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舊體宋體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舊體宋體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動畫 書寫演示動畫

❶“土”寬、扁,下部窄、長。

❷“土”居上居中,豎筆在田字格豎中線,第三筆橫為全字最長橫筆。

❸下半部點、撇起筆橫中線上側,第三筆橫在橫中線下側,末筆在豎中線。

書法欣賞

篆書 篆書
隸書 隸書
楷書 楷書
行書 行書
草書 草書

(書法圖來源: )

音韻參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聲調四呼韻系韻攝
廣韻胡耿耕開上三十九耿上聲二等開口
中原音韻庚青齊庚青去聲齊齒呼
洪武正韻下耿十八梗上聲
分韻撮要第十五登等凳德陽去

(音韻參考資料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