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焦慮症

年終焦慮症

年終焦慮症,是由於在年底前後發生的一些事件,使人的生活規律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影響個體生活與工作的亞健康狀態或心理疾病。

易患人群

年終焦慮症年終焦慮症

抑鬱焦慮症患者七成是A型性格人

追求完美的A型性格人更容易得焦慮症、抑鬱症。從南京市腦科醫院了解到,該院精神科對近兩年就診患者進行調查發現,焦慮症、抑鬱症患者日益增多,而且這些患者中大部分屬於A型性格。

適當焦慮可提高效率

焦慮症和抑鬱症都屬於輕精神障礙,由於這類患者並非神志不清,所以是最痛苦的。“我有位患抑鬱症的患者,一直處於強烈自責中,認為是當年私自拿了公家的一個信封,寄了自己的信現在才會患病,這是罪有應得。”袁勇貴表示,21世紀是焦慮的年代,80%90%的人都存在焦慮,不過焦慮並非都是壞事,適當的焦慮可以提高效率,而焦慮過頭就會患上焦慮症。

心理學專家將人的性格分為A、B、M三種類型,其中A型性格人群的特點是凡事喜歡追求完美,並且時間緊迫感強。南京市腦科醫院精神科近兩年在門診患者中發現,10%的患者患有焦慮症,患病率明顯增加,而在這些焦慮症中60%—70%的患者屬於A型性格。“這些人集中在大學教授、老闆等事業有成的人中間。”袁勇貴說。

A型性格要注意調節情緒

專家指出,目前,在工作節奏日益加快的環境中,A型性格人群如果不能很好地排解自己心中的壓力,就極易患上焦慮症和抑鬱症。因此,A型性格的人一定要注意調節自己的情緒,學會讓自己排泄焦慮。袁勇貴表示,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可以找朋友聊聊天、做做運動或者去郊遊等,讓自己的情緒得到排泄。平時也要避免長期生活在緊張的節奏之中,要張弛有度。 

3大困擾

年終焦慮症年終焦慮症

困擾1

無休止加班使“上班族”倦怠

歲末年初,各種年終銷售報表、新年發展規劃、年終測評、獎金分紅計畫紛至沓來……各家單位都開始“算總賬”以辭舊迎新。“一邊是無休止的加班,一邊是對春節長假的期盼,心情怎么也快樂不起來。這兩種心情就像‘天使與魔鬼’一樣折磨人。看著桌上的日曆,就盼著這個月早些翻過去。”不少職場人士都說出了這樣的心聲。

年末職場人士出現“倦怠”情緒是比較常見的,其形成的心理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年底工作繁忙,壓力過大,超出了人的正常態負荷能力,這本身就可以造成人們的倦怠情緒。

其次,年年春節都放長假,形成了生物節律,如同鬧鐘般,在歲末年初定時響起,提醒身體進入放鬆的狀態。但繁重的工作卻需要身體處於緊張狀態,意識與身體的巨大反差產生了很大的張力,導致心理衝突及不良情緒的產生。

此外,除一些共性因素,也有各種個性因素會導致倦怠狀態,比如害怕面對緊張的春運;害怕面對家鄉繁瑣的禮儀風俗與人情世故;害怕父母的囉嗦或者逼婚;害怕面對孤獨的長假;害怕面對難以開解的夫妻及家庭矛盾;以及又過了一歲,眼看自己事業未成、心無所屬、歲月催人老等等未了心結,都容易在此時一同湧現,導致人們心煩意亂。

困擾2

總結業績陷入“年終焦慮症”

黃先生供職於一家外貿企業擔任銷售部經理,到年末了,全年的銷售業績並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由於公司把業績跟年終獎、晉升機會掛鈎,意味著他今年獎金拿不多之外,晉升的機會也變得渺茫起來,這使他去年過年時給自己定好的“升職加薪”規劃落空了。最近,黃先生常常會因一些小事就與同事或家人爭吵,有時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脾氣變得很焦躁。不僅工作受到影響,甚至與周圍同事朋友的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而根據有關調查顯示,普通職員和中層管理人員是“年終焦慮症”的高危人群。

困擾3

年終“人情債”上門令人愁

除了因為工作方面的原因外,年終因為“人情債”而犯愁的人也並不少見。過節還要給家人購買新衣新鞋、給親戚準備各種禮品,還要買東西布置家居,給長輩和小孩準備紅包,事情和支出都比平時多出好幾倍。為這些人情應酬花錢不算,關鍵是還要勞心勞力,經常是7天假期不但沒休息好,反而比平時上班更累。對此,不少市民也多有同感。

自我調節

年終焦慮症年終焦慮症

首先,要讓自己具有超脫的心態。面對年頭歲尾發生的事件,不能沉浸或停留在後悔與自責之中,要積極向上,及時跳出其情緒壕溝。學會積極面對,把不利因素變成挑戰自我,重振旗鼓的動力

其次,要用客觀求實的態度度量自己。重新設計和定位個人的職業方向與目標規劃時,目標要客觀求實,不要攀高和過於注重物質及短期利益。緩解焦慮的最好辦法是面對現實,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積極尋求今後的自我發展。

最後,學會在尋求人生樂趣中消除焦慮情緒。找機會到朋友圈子裡散心,爭取得到朋友的安慰和幫助。這是分散、排解和消除不良心情的妙法。

治療方法

常吃香蕉等水果可緩解工作壓力常吃香蕉等水果可緩解工作壓力

輔用谷維素和VB1可治焦慮等問題

焦慮症狀是個人面對心理上的挫折、困難、壓力時所呈現的心理反應,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焦慮症狀的表現包括軀體症狀和心理症狀兩個方面,軀體症狀主要是肌肉緊張、容易疲勞、頭痛、呼吸急促、心悸、腸胃不適、睡眠品質不佳等現象;心理症狀則包括無法控制的擔心、注意力不集中、煩躁不安、易發脾氣等現象。

心理調適是控制焦慮症狀的首要措施,症狀輕者可通過積極有效的心理調適獲得顯著效果,但症狀較重者難以通過單純的心理調適來有效緩解症狀,往往需要配合藥物治療。

改善焦慮症狀的藥物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調整性藥物,主要為苯二氮卓類,代表藥物是安定,能夠調控中樞神經系統,消除肌肉緊張、情緒不安症狀,並能促進睡眠,對改善心理症狀效果良好。另一類是輔助性藥物,主要是谷維素維生素B1,這類藥物屬於神經營養藥,能夠幫助改善軀體症狀。谷維素具有改善植物神經系統紊亂及內分泌系統的作用,可減輕心悸、腸胃不適等軀體症狀,維生素B1參與糖代謝,具有改善神經、心臟和消化系統作用。

谷維素、維生素B1與安定合用具有協同作用,並能減輕安定的用量和用藥時間。聯合用藥方法為:使用小劑量安定,每次5~10mg,每日2~3次,症狀改善後立即停用。口服谷維素與維生素B1各30mg,每日3次,連用2~4周以鞏固療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